特别报道|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李书民:渔业碳汇增汇关键技术待突破

2021年9月8日,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指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功能实验室承办的“发展碳汇渔业科技、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学术研讨会以“线下+线上同步直播”形式在山东省荣成市举行,与会专家集中研讨了碳汇渔业作用机制、计量方法、标准体系及支撑碳中和科学途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唐启升,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守攻,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李书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小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金显仕,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党委书记解绶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党组书记、副所长谷孝鸿,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王清印,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郭鹏,山东省海洋局二级调研员武云凌,复旦大学教授陈家宽,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赵美训,海南大学教授王爱民,威海市、荣成市海洋发展局/科技局有关领导,以及科研院所专家、高校专家、企业、媒体代表9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刘英杰

主持上午的会议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李书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小虎、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郭鹏等领导致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刘英杰主持上午的会议。

李书民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

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一级巡视员李书民在致辞时谈到,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正逢其时,碳汇功能就是渔业生态服务功能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渔业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李书民说,总的来看,目前渔业碳汇还没有形成体系化的应用理论、模型标准、计量方法等,渔业碳汇增汇关键技术有待突破,技术体系有待进一步集成和提升,渔业碳汇交易系统尚未建立。李书民表示,下一步有必要整合全国渔业碳汇研究优势力量,系统开展渔业碳汇评估方法学、交易体系关键技术、海洋碳汇增汇技术等系统性科技难题的研讨,多角度探索建设贝藻类增养殖、滨海湿地、海洋牧场、大型藻场、稻鱼综合种养、淡水大水面生态渔业等领域研究和示范推广,为实现我国碳中和目标做出“渔业贡献”。

王小虎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小虎在致辞时强调,“十四五”是碳达峰的窗口期、关键期。开局之年,发展好我国的“碳汇渔业”,需要我们通力地协作、积极地行动,努力打好硬仗,共同做好以下四点:一是要政府、学校、研究院所、企业等共同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形成系统性实施方案;二是厘清“碳汇渔业”科技需求,凝练关键科学问题和研究重点,开展协同创新、加快“碳汇渔业”专题研究,加强绿色低碳渔业碳汇技术推广应用;三是围绕我国“双碳”目标,推动碳汇智库建设,共同打造具有战略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的渔业碳汇专家库,为“碳汇渔业”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持久动力;四是科学引导,加强”碳汇渔业”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战略地位,做好科学数据继续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提高全社会对“碳汇渔业”的重视和关注。

李健

主持下午的研讨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健主持当日下午的研讨会。研讨会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唐启升院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张守攻院士和中国海洋大学赵美训教授分别作了“充分发挥渔业生态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碳汇渔业,为实现碳中和再做新贡献”、“双碳目标下的碳汇林业发展”、“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主旨报告。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解绶启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蒋增杰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天津市滨海新区环境创新研究院王洪良副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秦传新副研究员、上海海洋大学章守宇教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单秀娟研究员、山东大学海洋研究院刘纪化研究员、复旦大学陈家宽教授、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陈光程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张继红研究员等10位专家学者围绕“养殖系统碳汇形成机制及支撑碳中和科学途径”“增殖与休闲渔业碳汇形成机制及支撑碳中和科学途径”“渔业天然水域碳汇形成机制及支撑碳中和科学途径”“碳汇方法学、标准体系和碳交易体系建设”四个议题进行了报告。

会议讨论环节,参会人员围绕我国渔业碳汇现状、面临的挑战和前沿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进一步推动“双碳”战略目标,更好发挥碳汇渔业对蓝色低碳经济服务和支撑作用,助力脱碳减排、推动绿色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来源:大众日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