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里的三阳三阴
三阳病一般病人体质都比较好,不容易传变到三阴上。三阴病一般体质都比较弱,慢性病比较多。有一种说法是三阳病死不了人,三阴病难治愈。这种说法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三阳病的阳明病如果是急性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方法不对,同样会死人的,因为阳明大热,将体内的体液全部耗干了,造成三阳三阴同病,多脏器衰竭而死。三阴病只要治疗得法,饮食讲究规律,同样可以药到病除。至于人到了老年,由盛而衰,由三阳病转入三阴病,这是生理规律使然,纵然神仙也是没有办法的。
相关推荐
-
对《伤寒论》六病的认识
清代名医徐灵胎曾言:"医者之学问,全在明伤寒之理,则万病皆通."所谓伤寒之理,指的是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这部经典之理论.由于年代久远,又是一部残书,初学者比较困难. ...
-
三阳体质如何养生?
中医对体质有很多种划分,其中<伤寒杂病论>对体质是按照三阴三阳分类的,其中三阳包括太阳之人.阳明之人.少阳之人.那么三阳体质如何养生? 中医对体质有很多种划分,其中<伤寒杂病论> ...
-
卷五、六 83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少阳病篇
微厥,此为内实有热,非内虚有寒也,虽下利乃热 利也.仍当下其热,故以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 此为三阴不受邪也. 注 伤寒之邪,一日太 ...
-
五、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原文270
五.伤寒三日,三阳为尽,三阴当受邪,其人反能食[而]不呕,此为三阴不受邪也.原文270 [郑论] 按三阴.三阳,各有界限,当三日后,应归三阴,而其人反能食不呕,可知太阴气旺,旺不受邪,理势然也. [ ...
-
关于《宋以前伤寒论考》一书择要
仔细思考从可不可分篇到到三阴三阳分篇: 张再良:"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伤寒论>的重心从治法的可不可变到了病态的三阴三阳?为什么可不可篇到后来不被重视了?还有为什么阳明病从胃中寒变 ...
-
伤寒绝学:「伤寒论」中三阳三阴的辨证论治与八纲八法!
导读:医圣张仲景的一部<伤寒论>,阐述了外感病的治疗规律,给后世医家不少启迪,让他们在临证中,更是如鱼得水.这部古代汉医经典著作,也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不少理论被后世医家奉为经典.今天, ...
-
伤寒论中的“三阳三阴”,到底是怎么回事?
东汉张仲景于公元三世纪初撰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该书在流传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 <伤寒论>全书重点 ...
-
【伤寒论:六经三阳三阴病辨证纲要】
汉代张仲景著<伤寒论>,将外感疾病演变过程中的各种证候群,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其病变部位,寒热趋向,邪正盛衰,而区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经病.几千年以来,它有效地指导着中医 ...
-
中医经典伤寒论六经辨证浅析,如何认识三阳三阴病,一次讲明白!
中医经典伤寒论六经辨证浅析,如何认识三阳三阴病,一次讲明白!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证症候群】
一.太阳纲: 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呕逆--风寒束表 发热恶风寒.头身痛腰痛骨节疼痛.无汗而喘逆,脉浮紧 发热恶寒或恶风.头痛项强.有汗.鼻鸣干呕,脉浮弱 二.少阴纲: 脉微细,但欲寐--真阳不足 ...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辨证】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其实应该称之为"三阴三阳辨证",即在阴阳学说的基础上,再三分阴阳,将疾病的位置.阶段.过程.性质分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组概念,太 ...
-
伤寒论中三阳三阴的辨证论治与八纲八法
一.伤寒三阳三阴的八纲辨证 <伤寒论>六经病篇贯穿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八纲辨证,其中并以阴阳为辨证总纲.如太阳病篇指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quo ...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框架】精解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框架 第一.太阳病证治 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一.临床表现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
-
【《伤寒论》三阳三阴六病:太阳病】1
太阳病 提纲 <伤寒论>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以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等症候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称为太阳病,也是表阳证. 太阳病提纲:提示太阳病主脉象浮,为阳证. 主证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