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到底是什么

作者:洞见·许朝暮

杨绛先生曾说: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做人实在够苦。”

你想要过好平凡的一生,但生活总会给你出各种莫名的难题,让你感到沮丧、崩溃,甚至是绝望。

那么,要如何应对一浪又一浪的苦楚呢?

今天,晚君给大家分享一本瑞典著名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的经典治愈小说《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故事的主人公欧维,是一位59岁的男人,他幼年丧母,少年丧父,中年丧子,老年丧妻。

命运对他似乎太过残忍了,所以他决定去死。

可新搬来的邻居,却三番五次来麻烦他,无意中破坏了他的自杀计划。

后来,他不想死了,反而通过帮助他人,让自己与生命中很多的痛苦和不幸和解了。

其实,人这辈子,就是一个渡劫的过程。

每个人都要面对无能为力的失去,接踵而至的苦难。

学会与不幸和解,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痛苦,才能找到生命真正的价值。

1

经常听到身边有人埋怨生活很苦,活着没有意思。

但如果看了欧维的经历,就会发现,自己其实已经算是够幸运的了。

7岁的时候,欧维就失去了他的母亲,多年来只能和父亲相依为命。

但在他16岁时,父亲被疾驰而来的火车,卷入了车轮之下。

从此,欧维成了孤儿。

失去了双亲的欧维,被其他工友欺负和排挤,甚至后来连房子和所有财产,都被烧毁了。

一无所有的他,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

直到他在列车上,邂逅了开朗美丽的女孩索雅,才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

他和索雅结了婚,考取了建筑工程师,还为迎接两人的孩子,买下了一幢别墅。

可一切刚走上正轨,命运再次把他推进深渊。

索雅在旅行途中遭遇了车祸,同时失去了孩子和双腿,下半辈子只能坐轮椅。

后来,索雅还因癌症去世,没能与他相伴终老。

还没走出丧妻之痛,他又被公司提前安排了退休。

人到晚年,他接连失去爱人、工作。

日子已经够惨的了,但生活好像还是没有放过他。

他发现自己与周遭的世界也格格不入,身边的人好像都对他有意见,看不起他。

他一向恪守原则,对自己和社区居民的负责,却被视作多管闲事。

大家嫌弃他行事古怪、性格偏执,称他为“地狱来的恶邻”。

身边所有的人和事,似乎都失去了温度和色彩。

他感受不到来自他人的爱,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彻底失去了活着的勇气。

欧维的一生,何尝不是很多平凡人一生的缩影。

有人勤勤恳恳工作,生病都不敢耽误项目进度,到头来却被公司裁员;

有人努力经营家庭,时刻把家人放在第一位,没想到却意外痛失所爱;

有人用心对待朋友,竭尽所能地帮助对方,结果却遭遇无情背叛。

命运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且苛刻的。

当我们认清了这一点,或许就不会再整日聚焦于当下的苦难,而是以一种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波涛巨浪。

2

对生活失去眷恋的欧维,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可是,他的自杀计划一次又一次被打乱。

他正用绳子上吊时,新来的小区邻居帕尔瓦娜和帕特里克,敲门找他来借梯子,麻烦他帮忙倒车。

他准备在车里窒息时,帕特里克从梯子上摔了下来,帕尔瓦娜拜托他开车送他们一家去医院。

帕尔瓦娜还让他照看过自己的孩子,请他教自己开车,要求他收养流浪猫。

最终,欧维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他发现,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他感受到了被他人需要的尊严和温暖。

他不再不近人情,学着索雅曾经的样子,关心无父无母的隔壁邻居。

他帮鲁尼的太太修理了暖气片,和鲁尼重归于好。

他还把帕尔瓦娜视作女儿,成为了她家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就这样,社区变成了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欧维也重新找回了活下去的勇气。

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不是看一个人可以从别人获得多少爱,更多的,是在于一个人可以付出多少爱。

我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当中,不仅帮对方解决了麻烦,自己的内心也会感到满足。

想起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流浪猫鲍勃》,主人公詹姆斯是个无人关心的流浪汉。

高二那年,经历父母离异、被同学排挤的他辍了学,靠卖唱换取路人的施舍。

他挣扎在社会最底层,常用海洛因麻痹自我,过着蝼蚁般的生活。

一天晚上,他在住处门口发现了一只受伤的猫。

虽然温饱都成问题,他还是花光所有的钱为猫治了病,买了食物。

此后,这只猫不离不弃地陪伴他,温暖他,让他找到了生存的动力。

为了照顾好猫,他开始积极生活,戒掉了毒瘾,更加卖力地唱歌。

他还鼓起勇气尝试写作,记录和猫之间的故事。

最终,他不仅成为了一名作家,还谈了恋爱,买了房子,彻底走出了泥潭。

国外有一句谚语:

“靠所获谋求生存,靠所予创造生活。”

人生不是独角戏,世间万物注定要通过相互连接,找到各自存在的价值。

内心越是匮乏,越会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让双方的世界更加贫瘠。

而内心足够丰盈,就会将能量赋予给身边的人,让彼此的生活更加精彩。

力所能及地行好事,会从他人的笑脸中获得快乐,更会从漫长的历练中强大自己。

3

欧维大半生的快乐,都来自于妻子索雅。

车祸发生后,他不停给有关部门写信举报司机,时常对身边的人发脾气。

索雅却平静地接受了现实。生命以痛吻她,她却报之以歌。

她推着轮椅到特殊教育学校工作,耐心教导多动症的孩子们,像妈妈一样温暖他们。

哪怕是周末和假期,她也不厌其烦地倾听他们的烦恼,帮他们排忧解难。

渐渐地,她成了孩子们心目中最好的老师,生活中最亲近的人。

这让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我失去了1个孩子,但上帝又给了我1000多个。”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

用心耕耘生命里的福田,终会结出源源不断的福报。

综艺《奇遇人生》里,有个触动人心的故事。

杨明金是一位普通村民,却对电影情有独钟。

他买下放映电影的工具,隔三岔五就跑到深山里,免费给当地村民放电影。

看的人多了,他就组建了一支扶贫队伍,电影放到哪里,就在哪里做公益。

二十年来,他为50万人送去了精神上的慰藉和物质上的帮助。

有一次,他照例进了山,家里却突然发生了煤气爆炸。

一岁的女儿当场去世,妻子也被炸成了重伤,需要60万的治疗费用。

就在杨明金为这笔巨款一筹莫展时,他的“观众”们竟自发为他募捐。

还有人翻过几座山来送钱,安慰他一切都会好起来。

很快,手术费就凑齐了,妻子得以接受治疗,度过了危险期。

多年来默默坚持的善举,化为了击败厄运的力量。

爱默生曾说:

“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

人活一世,难免会遇到迈不过的坎,熬不过的苦。

为他人撑起伞,就是为今后的自己挡雨;替他人披荆斩棘,就是为未来的人生开路。

生命中的大多数惊喜,都是往日伸出援手所得到的回馈。

你付出的善意,给予的美好,最终都会成全你自己。

4

故事的结局,欧维还是死了。

不过,他不是自杀死的。

因先天性心脏缺陷,他在睡梦中安详离世。

他离开时,没有留下任何遗憾。

在给予别人善意的过程中,他体会了人情之暖,享受了天伦之乐。

我国著名作家巴金说: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而在于付出,在于给予。”

幸福因传递而增值,快乐因分享而加倍。

你给出的所有爱,都会由内而外地滋养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