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流浪猫捕杀动物”学者:一头麋鹿经历一次“上吊”后见谁打谁

【新闻背景】

12月13日,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李忠秋在一席发表演讲“流浪动物的生态威胁”时,谈到在中国流浪猫每年捕杀的野生动物是以百亿为单位的,引发热议。

李忠秋在“九派当事人”发声,“我们的研究以及我的演讲,没有丝毫鼓励大家去直接捕杀甚至虐杀流浪动物的意思,我觉得这个是特别残忍的,是难以接受的。我只是想让大家意识到,遗弃、投喂可能对流浪动物以及我们周围的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而我们只要从自己身边一些很小的事做起来,举手之劳,就可能对我们的城市生态系统产生更好的影响。”

以下是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李忠秋在“九派当事人”栏目中的发声:

大家好,我是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李忠秋,应“九派当事人”的邀请,聊聊我的研究。

(一)鸟类也可以揣摩对方的心思

这两天在网上讨论比较多的,是我在一席做的演讲——《在中国,流浪猫每年捕杀的野生动物是以百亿为单位的》。

我研究流浪猫,只是告诉大家,我们在关爱流浪动物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地去关注一些投喂行为对于生态的潜在影响。当然,我们的研究以及我的演讲,没有丝毫鼓励大家去直接捕杀甚至虐杀流浪动物的意思,我觉得这个是特别残忍的,是难以接受的。我只是想让大家意识到,遗弃、投喂可能对流浪动物以及我们周围的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而我们只要从自己身边一些很小的事做起来,举手之劳,就可能对我们的城市生态系统产生更好的影响。

当然我知道,流浪动物的种群管理实际真正做起来可能难度非常大。但是我想至少一部分人,当他们看到我们做的这些研究,会知道他的投喂可能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能做一点点改变,我就已经很满足了。

其实无论对猫还是其他鸟兽,我都很关心,我自己家里也曾经养过好几只猫,我自己也是做动物保护研究的。我也觉得它们在路边无依无靠没有食物很可怜,但是你总要去面对这个环境问题。

研究流浪猫纯粹是我出于责任感做的事情,和我本身研究的兴趣并不完全一致。我自己主要是研究动物的行为和认知,以野生动物的行为为主。

野生动物行为和认知的研究,我觉得很有意思。每当学生发现一些动物新的行为,一些非常好玩的行为,我心里会有特别大的满足,会特别兴奋。

我们组大概十几个学生,每个学生做的方向都不一样。我们研究过的物种大概有几十个,有做斑马鱼的,做昆虫的,做鼠妇的,做螃蟹的,做龙虾的,做长臂猿人脸识别的,做灰喜鹊的,各种物种都有。

我鼓励所有的学生,在研究生的三年或者五年的时间里,一定要选自己感兴趣的、比较好玩的动物行为来做。凡是考我组里的学生,都对动物行为超级感兴趣。他们每个人都做得都非常开心。

其实动物和人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像我们原先想象的。比如说我们认为人和动物的区别,可能是使用及制造工具。但是现在我们发现,不仅猩猩可以制造工具,很多鸟类也可以使用工具或者制造工具。

原来我们讲只有人才具有一些情感、有一些社会认知,比如对于死亡的认知,对于亲情的认知,其实鸟类也有。很多鸟类,比如西丛鸦,它们具有很强烈的同理心,可以揣摩对方的心思,甚至通过配偶之前的取食偏好,来设身处地为对方思考,准备她更喜欢的食物。

(二)一头麋鹿的“上吊”事件

我们有好几个学生,在大丰麋鹿保护区做研究,研究麋鹿的朋友圈。跟人一样,谁跟谁亲近,谁跟谁疏远,谁等级地位高,谁等级地位低。

有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们识别了一群麋鹿,并给其中几只个体脖子上戴上项圈做跟踪。有一天发生了一个意外,一头鹿可能比较兴奋,不小心把自己给吊到了树杈上,就像一个“上吊”事件,差点就真的牺牲了。

后来我们学生发现了,赶紧过去,费了好大劲,才把它给救下来。缓过来以后,当天下午,这头麋鹿的性情大变。

我们当时正在做它的朋友圈,所以很清楚它跟其他个体打斗的情况。在发生“上吊”事件之前,这只麋鹿相比其他的个体来说,社会等级地位比较低,跟别的鹿打斗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被揍的,是比较边缘的一个个体。

结果经历了这么一件事,它恢复过来以后,在这个群里面见谁打谁。它也不怕了,群里面每一个个体都可以去冲撞。那时候给我们一个什么启发?就像我们很多人经历生死,看破红尘。我想麋鹿也一样,“我都死过一次了,还怕你干什么?凭什么还受你欺负呢?”

当然我们也不知道麋鹿怎么想的,但是从它的一些行为上的确能反馈出来,它经历了这么一件事情,居然会有这么大的一个变化。这些都给我们很多启发,我们原先可能看动物世界是冷冰冰的,但是通过这样一个事情,会觉得它们跟人很多地方没有界限,是相同的情感、相同的意识。我们现在再看一些动物的时候就会觉得,如果可能的话,真的是应该去善待它们,尽量给它们一个好的条件。

南京红山动物园的沈园长,之前在一席做了一个特别红的演讲,讲到他们动物园做动物的丰容。我特别开心看到他们给动物做福利,给它们丰容,常给它们换场地,增加新鲜感。

我的实验室和红山动物园的理念特别接近,之前也合作过很多次。所以今年6月份,我们再进一步,跟红山动物园成立了一个南京大学-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动物行为与认知联合实验室。我们想通过这个联合实验室,做一些动物的认知和福利研究,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动物的一些思想、一些行为,能够更好地去保护它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