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辞旧迎新”就是——改命!
启明灯
(微信号:QIMING-DENG)
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是每个人美好的愿望。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前辈,诸位同修,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感谢大家!大家上午好!
首先真的是要欢迎来自祖国各地的各位朋友!昨天我才知道还有从海口、北京、天津来的……反正祖国各地的,欢迎大家!
这一次我们五周年的年庆,因为搞得比较小,所以好多朋友来不了。来不了的朋友也一并致歉,不好意思,场地实在是有限,加上疫情各方面的原因。去年咱们六百多人,今年是开放六十个名额,基本上是十分之一的比例。
这一次年会是想跟大家用五天的时间,分享一部我们都特别熟的经典,叫《了凡四训》。
为啥要分享这一篇呢?其实说老实话,知道《了凡四训》的,或者是了解《了凡四训》的人,多如牛毛。我自己至少是听到过这种说法:很多人说《了凡四训》很简单,做好事改命嘛!觉得很简单,但是你有没有发现,你也一直在做好事,可是你的命没改啊!以为《了凡四训》是做好事改命,那就太简单了。
《了凡四训》没有那么简单,《了凡四训》里面有好多秘密!尤其是我自己了解这些秘密以后再回过头来看,那些秘密都藏在字里行间里头,都在字缝儿里头藏着了。所以要是知道的,仔细抠一抠,能把那些东西抠出来;要是不知道的,可能眼睛一扫就过去了。
我觉得我自己对这本书还是比较有体会的。我是零七年(2007年)开始讲这本《了凡四训》,讲到现在有十来个年头了。按正式上台讲的话,一三年(2013年)正式上了台,那到现在也有点年头了。以前有一位大德老师讲过,说“《了凡四训》要读三百遍”。我自己算这个时间,以前是一周一讲,讲下来得三个月左右,才能讲完这一部《了凡四训》。这样一年好几个地方轮着讲,满打满算一年估计能读十遍《了凡四训》。要是按三百遍的话,反正得要点年头。
可是在这么多年读《了凡四训》的过程中,渐渐地把《了凡四训》后面的那个东西找见了。而且不是“想”见的,不是说人家没说然后我自己悟到,不是;他说了,是咱们没看见。所以我想通过这一次咱们的共同学习、共同分享,希望我们把这些秘密都找见。
因为可能有没学过《了凡四训》的,所以我们开始之前呢,先介绍一下《了凡四训》是一本什么书。实际上从体裁上来讲,《了凡四训》算是一部家训。
“了凡”是人名,这个作者姓袁,名黄,字坤仪,号了凡。这个人很有意思,这个人改过名字,名、字、号都改过。一开始呢,他名叫袁表,字庆远,号学海。为啥他后来改名叫“黄”呢?因为这个人考试每次都考得特好,就是咱们讲的第一名,都是这种的。每次都考得特好,但是就是录取不了。考进士、考举人,就是录取不了,所以他后来愤而改名,火了:我怎么老考,一考一个黄呢!就改名叫“黄”。他这个名是这么来的。
字呢,一开始叫庆远。为啥叫“庆远”呢?因为他爹生他的时候,五十六啦。老爹心想说:哎呀,我都这一把年纪了还能生个儿子,看来这个事情值得长久的庆祝,是个很久远的吉庆之事。所以给他起个字叫“庆远”。后来是学道以后,改字叫坤仪。
号呢,一开始叫学海。为什么叫“学海”?这个就说到家族传承,门风传承了。了凡的爸爸叫袁仁,号参坡先生。参坡先生在当时(明朝中叶)是江南一位名士。一个读书人,属于读书水平特别高的那种,你有想不到的出处,我这儿有一句话不知道从哪儿来的,但是肯定是经典上的,是哪一部经典呢?你只要去问参坡先生,参坡先生当场就告诉你,这是哪一部经第几卷,你查去吧。特别偏僻的那部经,一查就查到了。读书读得非常厉害。当时跟参坡先生往来的好朋友,学术圈的好朋友,我们今天还能耳熟能详的——王阳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王畿、王艮,都是我们今天都别熟悉的大腕儿。这都是当时跟他爸关系特别好。
参坡先生去世的时候留下两万多卷图书,两万多卷,这个数量很庞大的!临走的时候把书都交给了袁了凡,了凡是参坡先生的五个儿子里面的老四,(书)都给老四了。给了以后呢,了凡的妈妈李氏,李氏对了凡说:你爸活到七十岁,手都没有放下过书——叫“手不释卷”。这么大的学问,还一直苦读呢,你现在继承了你爸的书,可是你又不读,你岂不是你袁家的罪人吗?
遗书二万余卷,父临没,命检其重者,分赐侄辈,余悉收藏付余,母指遗书泣告曰:“吾不及事汝祖,然见汝父博极群书,犹手不释卷,汝若受书而不能读,则为罪人矣!”予因取遗籍恣观之,虽不能尽解,而涉猎广记,则自蚤岁然矣。
——出自《庭帏杂录》
所以袁了凡在这个时候——他爸七十岁,他十四岁。这个时候把父亲的这个“遗书”(遗留下来的书),拿起来读,“日夜苦读”,就把这个书就都读完了。所以袁了凡这个人呢,他号称学海,不是浪得虚名啊!不是今天叫吹牛,或者今天叫标题党,不是,真是学海,读书的量是非常大的。
而且了凡先生这个人呢,他是个杂家,通家,就是没他不知道的事。比如说像咱们说,古时读书人读《四书》《五经》,这些都是读书人的本职工作,很容易就懂,很容易就掌握了。那么除了这些还掌握什么呢?儒、释、道三家。还掌握风水(堪舆)、音乐、农学、工学……几乎没有不知道的。
有一段记载。记载当时的丞相张居正——不叫丞相,叫大学士,因为明朝没有丞相位,相当于丞相。当时了凡因为在宝坻任职,当完县令以后调到兵部去了,调到兵部呢,去张居正家里面汇报工作。
张居正这会儿得到一架古琴,请几位京城里面的名家帮着调一调琴,几位名家把这个琴这么一调,哎呀,怎么搞这个琴怎么调也调不准那个音,怎么回事?调来调去都调不了,这时候了凡来了。
张居正说:哎呦,坤仪先生来的正好,你看看我这个琴是咋回事?听说你也很懂音律。
了凡把这个琴拿起来,左右看看,上翻过来,调过去看看,看看放这儿了,没调。然后站起来往窗户外边看,窗户外边看了看,起来走到院子里转了一圈,回来说:大学士,你们家院子里某个方位(我没记住,东南角还是西北角。)有一堵墙,你把那堵墙拆了吧。
那张居正拆墙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嘛,说来人呐,给我把墙拆了!墙这么一拆,这个琴不用调,音自然就对了。这就是袁了凡的水平。所以这个人是个通家。
当年的胡适之(胡适,字适之),胡适作为一个学者,他对了凡先生的评价是什么呢?叫“中华文化集大成者”。“集大成者”这个词,这个很有趣啊。“中华文化集大成者”什么意思呢?比如在春秋战国那个时代,叫“诸子百家”,就好像数百条小支流一样,但是流流流啊,随着我们中华文明历史滚滚前进,中华文明各种学科就交汇到一起了,在明朝形成一个高峰,袁了凡刚好就是交汇起来的浪潮上的一个弄潮儿。刚好是这么一个人。
所以其实我们读了《了凡四训》以后,你会发现袁了凡讲的东西,确确实实是集众家之长,这个不是学术之长,是众家的智慧。这个慢慢地我想能感觉到,智慧跟学术真不是一个意思。集众家的智慧形成了它,到最后叫什么?改命!用老百姓的话说改命,如果用好懂的话叫啥呢?叫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我们平时逢年过节给人家发个信息:祝您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发出去自己也不相信。你自己信吗,你说我心想事成,你不信。为啥?你掌握不了那个办法,你不知道那个秘密在哪。了凡刚好就是一个掌握了的人,所以他给儿子写了这个家训,写了四篇,所以今天流传下来就叫“了凡四训”,这题目就这么来的。
那么开始之前呢,我还是把这四篇题目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四篇题目实际上是后人起的,但是今天比较通用这种说法。
01
第一篇题目叫啥?叫《立命之学》。“立”的意思是树立,就是建立起来了,树立起来了。立命是啥意思?立命就是这个命运我掌握住了。
你看咱们不懂的时候吧,比如说单位里面搞个演讲,上学的时候写篇作文,作文写的挺好的,说“来,上讲台念一念。”他拿着这篇作文慷慨激昂,会说什么?“让我们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吧!”还把手张开——那个姿势,显得很有力。是吧?“让我们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吧!”好,等他说完下台的时候,你再问他:“你说我们能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吗?“他长叹一声:“唉,人的命天注定!”或者他说:“唉,瞎活吧!”是不是?
你知道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是每一个人美好的愿望,但是却不是每一个人能做到的。说明啥?说明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后面是有一套秘密的,有一套规律的。“立命之学”什么意思?就是掌握那个掌握命运的规律。能觉出这个意思吗?掌握这个能掌握命运的规律,把这个规律掌握,叫“立命之学”。
这一篇其实它的体系挺庞大的。所以这一次五天时间,我们会多花一点时间来讲这个《立命之学》,原理搞清楚了,解决咱们自己的命运就容易一些。你原理没搞清楚就冲上来,叫所谓修行的话,那叫啥?那叫愣头青嘛。没搞清楚咋回事,挺生猛的冲上来,冲了半天,方向都不知道去哪里,这是很麻烦的一个事情。有好多不怕死的,好多很勇猛的,但是很可惜,在勇猛之前先找一下方向就好了,这个勇猛就有了意义了。这是第一篇题目。
02
第二篇题目叫《改过之法》。其实我们知道,过去在不掌握原理的时候,不明白这个规律怎么运行的时候,咱不就叫瞎活嘛!瞎活的时候,不知不觉就犯下很多错误,有很多明明可以避免的事情,但是我们被一些错误的观念左右了,或者被一些就是我们讲叫人欲左右了,所以总是做一些错事。
那你种过的种子,你早晚都要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下去辣椒,早晚会长出辣椒;种下去土豆,早晚会结出土豆。那个东西来的时候挺麻烦,所以需要干嘛?需要把那些东西清理清理,原来种错的种子给它挖出来,这就叫“改过之法”。改过也讲方法,你有没有发现认错很容易,改错很不容易。对吧?改过有方法,这是第二篇。
03
第三篇叫什么?第三篇叫《积善之方》。“积善之方”字面上看,好像老觉得我怎么做好事,好多人是这么认为的,我怎么能做更多的好事,积累更多的功德。其实把这个事给想复杂了,“积善之方”没那么复杂,“积善之方”如果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解释,就是怎样积累正能量。
但是这个解释有点儿太普通了,如果把这个话讲白了,就是把那层窗户纸捅破了,捅破了是啥——怎样天天保持好感觉?其实是这么一句话。
但是这么讲呢,也可能有人不信,为啥不信?因为他总觉得:得做点啥事吧,你光感觉好就完了吗?总得干点啥了吧?得为众生了吧?那这个前提是你得闹清楚谁是众生才行,你还闹不清谁是众生就扑出去要解决众生,这个也是挺麻烦的事儿,你说是不是啊?所以第三篇讲《积善之方》。
04
第四篇叫什么呢?第四篇叫《谦德之效》。谦虚的美德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啥还专门讲了个《谦德之效》呢?其实你看前面三篇的题目,第一篇讲原理,第二篇讲改过的方法,第三篇讲积善的方法,你有没有发现有原理,有方法,好像觉得差不多了吧,觉得基本上够了,对吧?可是第四篇讲什么?第四篇讲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其实我们仔细观照,观照咱们已经走过来的前半截人生,让咱们吃亏的那个地方,并不是咱们不知道那个道理,也不是咱不知道那个方法,是啥呢?就是咱那个不含糊劲儿,导致那个事你就做不下去。对不对?
举个特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在场上,我说:“好,尊敬的诸位,大家上午好!”我鞠一躬。抬起头来就能看见,有人他就鞠不下去,弯不下去腰,当然我并不是说你必须要回这个礼,但是你能感觉到他要回礼的时候他困难,能知道我这意思吧?他困难。那个“困难”是什么呀?那个“困难”不就是“我受不了”嘛!“受不了”背后是啥呀?背后不就是那个强大的“小我”嘛,那不就叫“傲慢”嘛。对不对?
其实我不妨把那个“傲慢”再往深的说一下,傲慢后面是啥?傲慢后面就是自卑啊!就是“我凭啥呢?”“我怎么能让你看出来我能折下去呢?”就是那个自卑啊。自卑加特长就等于傲慢嘛。
所以你看古人讲“满招损,谦受益。”你态度摆对了,你就接收能量;你态度不对,白辛苦。人家也做那个事,你也做那个事;人家也听课,你也听课,可能人家坐这儿一听,老师讲十句,这儿听了十句;搁你坐这儿一听,他讲了十句,你判断了十句。这是不一样的效果啊!听十句和评判了十句,效果太不一样了。没准出去一个说:哎呀,我听完了我感觉真好。那个说:哎呀!他说的哪个哪个哪个……好,你把他的问题全挑出来,他的问题全挑出来了,请问你进步了吗?所以这个很好玩的事情。
我们有时候不愿意低下来,这就是我们不进步的原因。所以了凡先生在第四篇特别强调了四个字——“惟谦受福”,只有谦虚才能接受福报,才能获得吉祥。这是四篇题目。
启明灯线上课程 《改命:解读〈了凡四训〉》,感谢参与整理的义工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