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拾得,妙在天然,方士庶绘《深山静读》

方士庶是清代著名画家,住在扬州。由于他屡试不第,所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书画创作中,成为“王原祁后山水第一”。他有一方印章“偶然拾得”,体现了他的创作思想。古人觉得,创作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除了日常积累,还要有“灵光乍现”。这就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细品一下“偶然拾得”四个字,越看越觉得回味无穷。方士庶的画也有这种回味无穷的美感,他作为清代画坛正统派中的一员“大将”,将正统派山水中的庙堂气、文人气发扬光大。即便他在创作中笔法细密、构图饱满,也不会让人觉得厌烦。

偶然,强调创作中的自由性。艺术创作需要灵性、也需要个性,更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如何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个难题。拾得,就是解决办法之一。吸收各家所长,外师造化,大能达到自由表达的境界。自由表达,又能兼具章法,标志着一个画家风格的形成。

这幅《深山静读》是方士庶后期作品,如果抛开远景,只看近景和中景,很像元代王蒙的风格。王蒙作品最独特的标志是“密体山水”,他把笔墨肆意与夸张构图完美融合,让人仿佛见到了自然界的真山真水。

苍茫厚重不失逸趣,繁密饱满不失纯粹。方士庶学的就是这种风格,要想画好密体山水,就要认真观察,在生活中进行写生训练。方士庶作为扬州画家,即使与扬州画派的整体风格不融合,但他也体会到写生的重要性。

宋代画家提出了山水画应该有可居可游的特点,也就是说强调代入感,让欣赏者和作品产生互动,进而理解画家的创作意图。方士庶通过繁中有序的笔墨节奏,将万般变化归为一体。破笔碎点的山石搭配葱郁繁茂的树林,画出了江南山水独有的润泽华滋 。

远景的构图用笔相对萧疏,方士庶用疏密对比,破除画面的压迫感。细节处,折带皴与飞瀑流泉再构成一重对比,横向与纵向的笔墨关系,丰富了画面的节奏感。方士庶这样处理,明显带有写生风格,他似乎过去雁荡山一带,笔下山水变得充满了亲和力。

方士庶才华出众,诗书画都有很擅长。从画中流露出的诗意美感,就能看出他胸中的丘壑远胜于笔下的山水。从他清丽沉着的画风,就能猜到他的诗作也差不了。

看着画中跌宕起伏的山峦,望着气韵苍秀的茂林,仿佛让人闻到了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在这样的美景中读书画画,恐怕桃源仙境也不过如此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