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城熙熙攘攘、车如流水马如龙的闹市之中,一座元代古刹广济寺,以仅存的大雄宝殿,满堂元代彩塑隐藏其中,如在喧嚣之外,温柔以待来访的行人。
广济寺创建于元代,寺内乾隆四十四年《重修广济寺碑》有载:“广济寺建于元代,士人呼为西寺,次其偏于县西门内也。寺制极巍峨,栋宇插云,斗棋焕日……”为县内一方胜景。清代乾隆年间的《五台山县志》同样有云:“广济寺,在县治西,元至正年间建,已就倾圮”,乾隆四十三年,时任知县王秉韬主持了重修。及至近世,广济寺惨遭灭顶之灾,幸得有志之士奔走,大声疾呼,方才存大殿并殿中彩塑,为我们留下了这遗世之珍。
广济寺现仅存正殿大雄宝殿,位于寺内轴线北端,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为单檐悬山式建筑,斗拱用材硕大,柱头作覆盆式卷刹,侧角升起明显,殿内用减柱造法,前槽不设柱子,次稍间用大内额承托平梁,后槽仅用粗大的金柱两根,大殿建筑庄重典雅,元风扑面,是晋北元代建筑的典范之作。
广济寺大殿中最引人瞩目的除建筑本身外,便是这一堂元代原塑。殿内彩塑共计30余尊,正中佛坛上塑释迦牟尼佛、两侧为文殊和普贤二菩萨,间隔有二弟子为迦叶和阿难尊者,外侧还有金刚护法二尊,此为华严三圣。殿内两侧山墙下分塑十八罗汉。佛坛背后塑三大士像,中间为观音菩萨,左右分别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再往左右护法各一。整堂造像塑造精美,姿态丰满,神态各异,是元代彩塑的精品之作。
大殿前有尊胜陀罗尼经幢一座,雕刻细致,下施扁平的须弥座,面雕石狮,幢身八面雕有佛像,刀法简洁古朴。经幢上铭文已漫漶不清,“尊胜陀罗尼经”几个字还清晰可辨,遒劲有力。虽年号已漫漶不请,但是从风格来看,似为唐物。
大殿梢间檐墙东西两端还塑有人像承压在檐下,类似于一些教主几座或两斗拱间的扛梁小人。大殿前檐明、次间柱头塑有龙头和独角兽,此种建筑装饰少见。有些论文中认为是道教和佛教文化的结合,还有学者认为体现了蒙古民族的独特文化。余认为二者皆不是。繁峙县三圣寺、五台延庆寺内殿宇上也有这种做法,可见并非孤例。又,这种装饰常见于大五台地区,或是是当地一种民间做法,是佛教世俗化的一种体现。
广济寺虽身处闹市,却格外幽静,周遭尽是屋舍,却鲜为人知其中精彩之内涵。这座殿宇虽不似台怀镇内金碧辉煌的道场让人侧目,却也吸引着行人不绝于途的脚步,千里奔袭,为他而来。余曾二访广济寺,印象最深的除了这建筑,这彩塑,还有就是恬淡的看守人,以及与寺一样古朴典雅的门票。奔着五台而去的我,虽没有一次在五台县城落脚,却总想看一看这座隐于闹市中的广济寺,躲在喧嚣的人群之外歇口气,收获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您的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