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书画名家推荐 | 杨书华
杨书华,1938年生于山东武训故里。六十年代在部队从事美术工作,其间以画马、牛、羊动物见长,兼画花鸟、人物。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名誉主席、 教育部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博导·终身教授),美术评论家,世界名人奖获得者。其传略载于《中华人物辞海》、《高级技术专业人才辞典》、《中国书画收藏宝典》、《中国世纪专家辞海》、《世界美术家铭人录》、《中华英才》等多部大典。退休前为中国教育报高级记者,中国作家协会山西会员,著有8部专著。
其美术作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德挂图》、《中小学生自我保健画册》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获全国好图书及美术作品一等奖。《骏马雄风》、《夏荷》、《誓言》等获国内外大奖,近年出版《杨书华画集》、《杨书华书法艺术》、《扬书华水墨艺术》、《扬书华速写艺术》及《播种希望》、《爱心筑梦》(报告文学散文集),并在北京、广州、佛山、深圳、青岛、烟台、太原等地及泰国曼谷、法国巴黎、南韩、美国等国家进行个展和艺术交流。其作品被多个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大使馆收藏。
水墨骏马作品欣赏
▼
萧萧马鸣纸上来
介子平/文
笔笔见骨,其性主刚,线线矫健,其趣简古,其马如其人,男子汉风范,没有媚态,只有遒劲。
杨书华先生笔下的马,皆健硕壮实,铜筋铁骨,其线条归纳刊落,删繁就减,其晕染灵空写意,概括简约,一阳刚一阴韧,笔墨兼济,一跳跃一凝滞,坚柔中揽,于提捺徐疾、枯润抑扬间,又颇得意趣。“书画之理,元元妙妙,纯是化机。从一笔贯到千笔万笔,无非相生相让,活现出一个特地境界来”,清人张式《画谭》中的这句话,似对杨先生而言。
鞍马画古已有之,画马成专科,则始于南北朝时期,画马名家首推南齐毛惠远、北齐杨子华。之后,名家辈出,曹霸、韩干、李公麟、赵孟頫等皆有作品流传。清人屈大均《广东新语·画品》对此记录:“张穆尤善画马,尝言:韩干画马,骨节皆不真,惟赵孟頫得马之情,且设色精妙。又谓:骏马肥须见骨,瘦须见肉,于骨节长短尺寸不失,乃为精工。又谓:马相在骨,其腹前有两兰筋,尝微动者则良。前蹄后又灶,谓之寸今。马奔驰时,后蹄能击到寸金,谓之跨灶。跨高一寸者为骏,低者次之。寸金处常破损如豆大,有血流出,不生毛,是为跨灶之验。凡马皆行一边,左前足与左后足先起,而右前足右后足乃随之,相交而驰,善骑者于鞍上已知其起落之处,若骏马则起落不测,瞬息百里,虽欲细察之,恒不能矣。故凡骏马之驰,仅以蹄尖寸许至地,若不沾尘,然画者往往不能酷肖。”
徐悲鸿无疑是近代画马集大成者。何以如此生动?受西方写实主义影响的徐悲鸿,强调对物写生。为把马画好,曾作过千余幅速写,并亲手解剖马体,对其结构、形态均了然于胸。对细节的描绘尤为重视,以马蹄为例,其尝言:“马蹄比女人的高跟鞋还难画,那是因为马蹄是力量与重心的集结所在,是动静灵活的关键。”
草原牧归 64cmX64cm
杨先生笔下的马,同样不带鞍辔,未见缰绳,一派自由豪放气质,昂首嘶鸣,鬃毛飞立,四蹄腾踏,剽悍雄健,属诗意写实风格。矫捷疏放,经冬犹茂,因了那些似定不似、飘浮游移的线条,使之看上去风驰电掣,如飞针走线,急若鹰隼,如跌瀑直下,轻舟投梭。画马,大多以马喻人,托物抒怀,借以抒发某种心情。水草寻常行处有,相期效死得长征,昂首挺胸,目视远方。头部以浓墨作平面剪影式概括处理,小心留白,表现出头部的结构。马颈挺立,胸肚臀腿以骨线勾勒,马尾与颈鬃,则以重墨干笔用力挥出,飘动飞逸,虚实相生。画面墨色既发挥了国画传统写意的简洁与凝练,又结合了西画的块面与光影,将马的形体表现得栩栩如生,此即以马喻人、托物抒怀特点。
不徒写其貌而肖其品,即为写意。虽曰意在形,舍形何所求意?故得其形者,意溢乎形,失其形者形乎哉!画作有天趣、人趣、物趣之别境,天趣者神也,人趣者生也,物趣者形也。形不生动,其失则板,生外形似,其失则疏,故往往求神似于形似之外,取生意于形似之中。肖形写意之间,适度惬当,恰如其分,乃杨先生的又一特质。较之先前的泼墨写意,狂草线条兼及速写笔意,五墨六彩,韵色十足,愈发得老辣。
大树为证 64cmX64cm
连营画角,疆场风云,画者定是壮人臆气、疏放无羁性格,作品方会有长川绕梁、气脉连贯面貌,方会有云中神龙、不见端倪气象。雄健之风,刚毅之势,总能予人一番健康蓬勃、积极向上感觉,杨先生皆此类作品。
双驼图 64cmX64cm
盼归兮 64cmX64cm
风流万里行 137cmX64cm
相知相伴 97cmX97cm
天骧神骏 64cmX64cm
雄风图 94cmX188cm
御马 64cmX64cm
花鸟作品欣赏
▼
△春韵 100x92cm
生动传神——读杨书华先生的水墨画
文 / 力群
(中国版画家协会名誉主席、山西省文联名誉主席)
杨书华风尘仆仆下了飞机,刚从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等欧洲八国进行艺术交流归来,便携带十几幅艺术作品征求我的意见。他的花鸟图、骏马图、人物画亮在我的面前,幅幅作品均有一种强烈的气势和生动感,其下笔之大气,水墨之流畅,令人感到有大家之风度。
△小虎一旺旺 46x46cm
杨书华1938年出生于武训故里一山东冠县柳林镇,这个具有文化传统的乡村。自幼酷爱绘画艺术。1958年3月,因其有绘画特长,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特招入伍,在部队机关从事美术工作。六十年代初,他拜著名画家黄胄先生为师,并接受其指导。
△残红吐芳 94x92cm
当杨书华拿着自己的习作请教黄胄先生时,黄胄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诫说:“你一定要天天画速写,坚持数年必可成器。”从此,杨书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艺术追求。后来,从部队转业,是命运的安排,他当了记者,他不但有了专门时间采访、写作,而且也为他提供了广阔的自由空间,为发展绘画艺术创作了条件。其间,他主持编辑绘制的《中小学自我保健画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行为规范挂图》、《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挂图》相继问世,得到国家教育部、卫生部的认可,深受广大教育、医药工作者的赞许,并获优秀作品一等奖。四十年来,杨书华踏遍祖国大地地,痴迷追求,走着一条”画家、作家、记者”三位一体、互相兼融、互为作用,从重彩写人生到浓墨画世界的艺术之路。
△故园 68x45cm
杨书华的才华来自于他对宇宙间事物的敏感和悟性。每当他领略了大自然的风光,采风归来,他总是激情满怀,许那干变万化的山川、湖海、大漠、森林、那植根于水土之中的一草一木以及活跃在广空间的每一个有生命的精灵,且一赋予”天地与我井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情怀之中。近几年来,杨书华的艺术作品被推向市场,走出国门,先后在广州、深圳、山东烟台、泰国曼谷、法国巴黎举办个人展。他的画既不乏笔墨传统,也不乏新意,表现出一种”外师造化”而传神之妙,既不为前人所拘,又保持着中国的传统,笔墨大胆,运用自如,显得潇洒泼辣,让人体会到一种艺术之美。
杨书华很勤奋,善于学习。他无时不在以深邃、审视之目光从传统绘画的成就中获得营养而丰富自己,在艺术的实践中寻找新路,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经过多年的艺术实践,深深感到,花鸟画贵在情趣;情深则感人,趣浓则喜人。一幅能感动读者的画,首先是为其情趣、气势、意境所动。所以杨书华无时无刻不在追求意境,每每创作,哪怕是一件小品,他总是反复锤炼,直到满意为止。他喜欢画梅,称梅为雪中君子;他喜欢画荷、称荷为水中王子;他钟爱牡丹,歌领牡丹的艳丽及火热;他钟爱玉兰,歌颂玉兰的高尚与纯洁……他用艺术的有形,表现其无形的意境。
在描写人物方面,杨书华笔下的形象常赋予真实生动的艺术魅力,能以充沛的感情,富有出自内心表现自我的精神,达到“以形写神”的的韵气。此外,杨书华还迷恋画马,甚至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他经常观察马的动势画速写。井能凭着记忆,画起马来达到动作奔放、气势雄健、豪迈不羁、犹如天马行空,能给人以鼓舞和力感。他笔下的马,特别是跃动在纸上的骏马情结及细腻感情和那桀骜不驯、腾云万里的浩然正气,件件震撼人心。
△梅开大吉 58x68cm
我很同意黄胄那句话,对于自学成才的杨书华先生来说,今后还要多画速写,速写能帮助画家对事物达到更加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理解,一次认真的速写等于十次随便的观览,这就是我的体会。
△富贵
△报晓 58x68cm
△丰收图 136x68cm
△牡丹富贵
△全家福 136x68cm
△庭院风趣 58x68cm
△王者大吉利 136x68cm
△喜上眉梢 46x69cm
△香露 46x68cm
△祥和一家 136x68cm
△玉景风华41x115cm
△鸽语 136x68cm
△吉祥如意 136x68cm
△金鸡报喜 70x46cm
△秋实图 41x115cm
△花鸟两屏(一)2x136x34cm
△花鸟两屏(二)2x136x34cm
△花鸟两屏(三)2x136x34cm
△花鸟两屏(四)2x136x34cm
△花鸟两屏(五)2x136x34cm
书法作品欣赏
▼
△笔论 136x64cm
关注杨书华先生之书法艺术
文/向阳
观杨氏书华先生之书法艺术,方能给人以赏心悦目之快感。如能有机会亲临先生书房画室,近距砚池观其提笔挥毫,那简直是人生的一种莫大享受。
笔,还是那只惯用了的泼墨写意绘画之笔,用纸沒有更多讲究,普通毛边纸或檀皮宣或红星宣或新闻报纸均可取材用之,书写起来总那么潇洒自如,或楷行隶草篆均可落墨成为尚品。
再观其握笔之指与腕,方若看到一只毛笔在纸上舞蹈芭蕾也,如闭目侧听,似有雨打芭蕉似的细流音乐或急或缓地山涧流动。让我屏住呼吸亲眼目击先生写字绘画,那简直是砚边纸壁前有形意远水墨通幽的国粹再现。
感悟莫测高深,不易言表,留给先生细说,可先生却一言以敝之,曰:书在心中,六十年的记忆已成习惯,就是个熟练二字而已。
究其熟练二字,那可是先生六十多年的功力磨练。一九五八年三月被特招装甲兵某部政治部文化干事一职为前线士兵写板报绘壁画转业到地方搞宣传,当记者,一刻未离开过手中笔。刚笔画速写,毛笔写书画,乃一生一世天职追求也。他在小学、中学读书时尽管课业繁重、紧张,可他仍以极大乐趣及毅力临了一碑帖。到了部队后,有了更多时间对“二王"帖,孙过庭书谱、怀素的书帖进行学习,“文革"时期他尤为敬慕毛泽东书法艺术,在吸收毛体书法技巧上添加了自己的书法实践,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其墨法洒脱,变化无穷,通晓枯湿浓淡,知白守墨之概要,书作使感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润燥互应,气势贯通,章法严谨,字里行间脉盘相连,富有韵律,墨法达到了高雅风神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