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人类,但不是一类人。

前段时间,一位母亲因为在同学群里晒女儿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被踢出群引得网友一阵嬉笑怒骂,但态度却出奇的一致。那就是该呀!

一时间关于得体、教养、情商的讨论再一次成为热点。

或许班长把这位母亲踢出群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大多数同学都反感她,也有可能是因为她确实太嘚瑟了,甚至有可能是因为班长本人心情不爽,这些我觉得都不重要,我更倾向于认为,班长认为自己跟这位母亲不是一类人。

只要不是一类人,那事情反而就简单了,那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从此,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

想起前段时间看到一条新闻:

一个奇葩男相亲失败,还怪餐厅毁了他的好事,打了差评。

老板气不过,在餐厅门口张贴了告示,洋洋洒洒用1000字曝光了这位网友,直呼其行为太奇葩。

这位相亲男点单时,根本都没问姑娘意见,直接点了两份特价菜,38元的小龙虾和9.9元的宫保鸡丁。点完菜,他还多次向服务员确认,自己点的是否是特价菜。

席间姑娘要点饮料,小伙表示餐厅卖的贵,特意去旁边小卖部买了一瓶冰红茶,回到座位后,竟然和姑娘一人一杯。

完了一顿饭下来,姑娘都没怎么动筷子,他自顾自吃完,剩三只小龙虾,还要求餐厅提供免费的餐盒进行打包。

据说后来,姑娘就很直接的跟媒人反馈说小伙太抠拒绝交往,小伙不仅反驳说自己这叫节约,还恼羞成怒,给餐厅打了差评,甚至对服务员使用了一些具有攻击性和侮辱性的言辞,并称“希望这家店快点倒闭”。

于是那句“三观合不合,吃顿饭就知道了”一瞬间再次出现在众人口中。饭桌上的三观一致,不是说我喜欢吃的,非要和你一样,而是能看出我们是不是一类人罢了。

吃饭见修养,饭桌见人品。

每每听到这句话,就想起和朋友之间经常出现的一段对话:

我(或者XX):得有好长时间没见了,啥时候聚聚?

XX(或者我):酒已备好,碗筷齐全,只等你来。

可以说基本上每次跟朋友的聊天中,都会出现这段对话,然后便是会心一笑,彼此都懂。

大学的时候,很多朋友都说我们那个圈子里的人都是酒量极大的,出门喝酒都是论箱的。

不可否认,每次跟朋友凑一起喝酒,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谁也不要给谁倒酒,自己喝自己的,最后数瓶,看谁喝的少。

但是总有那么几个人,每每吃饭必到场,每次喝酒只一瓶,甚至是一口不喝,拿着白开水跟哥几个一口口的抿着,没有谁会觉得有什么煞风景,也没有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我们觉得彼此都是一类人,并没有所谓的酒量大才能进入我们这个圈子一说,而是看能不能聊得来。很明显,我们之间能聊的来,如此足以。

很喜欢孔子“三季人”的那个故事。

某天早上有人求访孔子,问到学生子贡:“一年有几季?”

“四季。”子贡笑答。

“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四季!”

“三季!”

……

接着争论不止,一直到中午也没消停。

孔子听到声音,从院内出来,观察一阵后说:“一年的确只有三季。”

来人听此,欣然离去。子贡不解。

孔子继而说道:“方才那人一身绿衣。他分明是田间的蚱蜢。蚱蜢者,春生秋亡,一生只经历过三季,哪里见过冬天?所以在他的思维里,根本就没有'冬季’这个概念。你跟这样的人争上三天三夜也不会有结果的。若不顺着他说,他能这么爽快就走吗?”

与三观一致的人相处,哪怕只是吃一顿饭,感到的是惬意与舒适;而与三观不一致的人,便如同上面的那个“三季人”一般,话不投缘半句多。

希望我们都能与那些跟自己属于一类人的朋友相处,如此生活便是颇为有趣,你说是吗?

— / END / —

点赞会变好看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