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超合同工期的原因、后果和应对措施



来源:北海审计局

建设项目的工期一般与建设方的整体规划密切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合同中明确实际开工、完工日期就是为了督促施工方在约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建设。实际情况是均存在超合同工期完工造成合同工期形同虚设。

建设项目超合同工期原因分析

(一)建设单位原因

1. 前期工作不到位。有些项目要求限期开工,但很多项目征地拆迁并未完成,开工条件不具备,开工后建设单位未能提供施工场地,造成施工工期有较大延期。如某项目在施工前红线范围内房地产围墙未拆除,从而未能提供工作面进行施工。

2. 合同工期约定明显不合理。如某师大附中项目定额工期约1000 天,而合同工期仅为456 天,实际施工期为750 天,按合同工期完工基本不可能。

3. 施工图纸不完整,设计深度不够。如某中学异地搬迁工程(一期)项目1#— 2# 多功能楼工程存在不良地质情况,设计单位未能及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延误工期。

4. 项目内容及工程量等发生较大变化。如某办证大楼增加二次装修工程,增加工程量较大,工期增加较多。

5. 未及时组织验收。如某改建工程因业主全力组织建设园博园项目,人手紧张,直至园博园开园后才组织竣工验收。

(二)施工单位原因

1.施工单位人员变化。对于投资额较大的项目,因历时较长,影响工期的因素较多,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流动性更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建设工期。如中医院住院大楼建设项目,因项目施工员在施工过程中辞职,造成许多施工资料缺失,施工工序搭接不上,影响了施工工期。

2.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如出口加工区B 区综合楼工程,消防管道先施工,已按施工图安装完毕,但在二次装修准备施工时,才发现消防管道无法满足吊顶高度的要求,需要将消防管拆除进行局部提高,既造成建设资金浪费,也造成工程工期的延误。

3.施工单位管理不到位。如北海中学异地搬迁工程,在跟踪审计中发现部分构造柱混凝土浇筑存在蜂窝孔洞,不符合施工质量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导致了施工工期的延长。

4. 未及时整理竣工资料。如某工程项目,工程投入使用后,资料未及时整理;某校新建教学综合楼及实验楼加固改造工程,环保验收时间延迟。

(三)客观因素影响

1. 周边项目施工影响。如某工程项目,因国防光缆、自来水管等保护工作影响。

2. 施工过程阻工。如某项目配套道路工程,因北幕盐场遗留问题影响施工,征地拆迁工作一直无法快速推进,村民经常阻工。

3. 恶劣天气影响。如因台风影响施工。

4. 施工过程材料缺乏。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建设项目二标段工程,施工期间北海市为迎接第24 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一方面是需要实施的绿化工程项目较多,另一方面市场上的苗木也相对缺乏,未能如期采购实施。

超合同工期的主要后果

项目延迟完工对项目的经济效益造成影响,也会引起一系列的合同纠纷。在人工材料变化较大时,若项目延迟完工,将增加投资;若项目延期施工,基础开挖遇上暴雨季节,将会产生抽水排水等费用索赔;若延期的责任无法明确分清时,各方难以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势必会引起纠纷;若完工后未通过竣工验收就投入使用,势必会造成安全隐患;另外,使用过程产生的问题,难以界定责任主体,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超合同工期的应对措施

(一)建设单位严格按建设程序实施项目建设

1. 做好施工前期准备工作。为保证项目按期完工,必须要在征地拆迁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施工过程不会出现用地纠纷,保证交付的场地可以正常进场施工条件下启动项目建设;地勘设计达到一定深度,避免施工过程变更过多;三通一平已经完成,无缺水、缺电影响施工的情况,场地已基本平整,无需施工单位进行大量的土方施工和地下管线迁移等工作。

2.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工期。某些影响较大的项目,何时开工、工期多少相关单位均有要求,但有些要求明显与建设程序及实际情况不相符合,致使合同工期形同虚设。因此合同签订时,必须在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工期。

3. 加强变更管理,减少因变更造成的返工。开工前必须对设计图纸进行非常认真的审查和进行技术交底。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会尽可能找出设计图纸中的问题,同时充分与施工单位协调沟通,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出差错,从而减少变更和返工,影响工期。

4. 及时组织竣工验收。项目施工完成后,若施工单位竣工资料收集完整,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避免造成工期延误。

(二)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合同工期

1. 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承包商在投标时应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施工工期计划和机械设备使用计划、施工劳力投入计划和材料设备进场计划。各专业之间需紧密衔接并充分考虑到施工技术间隙,并对现场可能发现的意外情况制订应急方案,如配备发电机组和蓄水池,以防停电停水等,避免工期延误的情况。

2. 编制详细的月、周工期计划。项目必须根据本身情况编制合理的总工期计划,在总工期计划的框架内编制月工期计划,必要时需编制尽可能详细的周计划。当主体完成后,现场工程师可要求承包商和各分包商每周报施工计划,并根据周计划进行分解,工程师则根据计划检查督促,确保计划能够实现。

3. 对计划进行跟踪检查、动态控制。为及时准确掌握工期的第一手信息,工程师需深入现场对工期进行跟踪检查,避免工序脱节,以及因工序不合格进行返工所造成的工期拖延。工程师需对施工计划进行跟踪检查、及时纠偏、动态控制、全面协调,使整个工程有条不紊地按计划进行。

4. 加强资料整理,及时组织阶段验收和竣工验收。许多工程施工工期较长,建设各方较为注重施工过程的质量及造价控制,而疏忽了施工过程的资料整理。工程师应要求各承包商及时并完整地将资料整理好,做到资料不完善工程师不予签字,从而达到各分部分项工程随时完成随时验收,不能够因为资料不完善而影响竣工验收,从而对整个工程的工期造成影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