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软硬兼施

关于《流浪地球》,就不说中国硬科幻第一步、电影工业新高度这些大词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以下聊些影片本身的。

我佩服这个故事的核心创意和格局,中国人重“家”,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带着地球逃难这可能是中国文化基因里的,而不是老外那种到外太空寻找新家园或者殖民新家园,可做对比的如《星际穿越》、《阿凡达》。

其次,这个故事的格局是全人类的末世图灵,但其实落到更小处的情感布局。

家庭情感中有父子矛盾的和解,哥哥对妹妹的保护,丈夫对妻子的“抛弃”,还有姥爷对妹妹的无血缘关系的救助,你会看到《星际穿越》等很多片子的影子;

国家情感上有体制人员与平民的互动,冷酷的命令与温热的人情的矛盾;

人类情感上有全人类对希望的放弃与重拾,国际主义在结尾得到了放大并成了情绪高潮。

当然还有人和机器的情感,吴京与空间站的机器人之间的矛盾,直接让人联想起《2001太空漫游》宇航员和哈尔的矛盾。影片的格局在情感上几乎涵盖所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靠父子感情驱动。

更重要的是,导演在剧作上的小铺垫小细节都在情节发展中慢慢蓄力,最终爆发。

比如俄罗斯人给吴京的那瓶酒,比如妹妹在课堂上听的那句关于“希望”的片汤话,比如姥爷的驾驶证的流转和传承,比如吴京对童年儿子说的氢气和变成天上星星的话,全在后续扎实参与叙事,起到超强的剧作作用,情感的动人之处也正在于细节的缜密动人。

所以这是一部“软硬兼施”的科幻片,它有很多硬科幻的部分,无论科学理论、特效、道具,笔者特别爱看从地下城拉出到地表再拉出大气层到宇宙到空间站的时空大转场镜头,非常酷炫!它还很很重情感,让人看得热泪盈眶、激昂滂湃。

说到这部硬科幻的不足,它离一流的科幻电影,最主要的是差哲学上的思考了,因为最牛的科幻片都是哲学,这也是国产科幻未来最艰难最需要发力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