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体后缘离断症分型及其手术治疗
KEYPOINT
1. 椎体后缘离断症根据CT影像学检查形态学分型可分为四型,正确的术前诊断以及对离断骨块类型、位置的准确掌握是外科手术成功的基础;
2. Ⅲ型骨块较小者可行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I、Ⅱ、Ⅳ型离断,骨块较宽大、更多地靠近中央或旁中央,对于伴有椎管狭窄明显、椎体不稳/滑脱者可行PLIF/TLIF手术 。
椎体后缘离断症是指椎体后缘出现的一个骨质密度样有皮质的病损,突向椎管,可压迫神经根或/和马尾出现相应临床症状。1962年,Skobowytsh—Okolot首先描述了这种病变,随后报道逐渐增多,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其临床分型及手术治疗。
Takata等将椎体后缘离断症分为三型:I型,椎体后皮质缘单纯离断;Ⅱ型,椎体后缘含松质骨离断;Ⅲ型,椎体后缘局部离断。Ⅱ型是椎体后缘的撕脱骨折,包括纤维环上覆的软骨。与I型骨折相比,碎片较厚,可见与骨碎片相对应的骨缺损。
Takata分型:I、Ⅱ、Ⅲ型示意图三种类型骨折的图示。在I型中可见弧形碎片,但椎体后缘未见骨缺损。Ⅱ型是椎体后缘的撕脱骨折,碎片不是弧形的,CT横断位可以识别出骨质边缘尖锐撕脱。Ⅲ型是椎体后缘不规则后的局部离断。
I型
Ⅱ型
Ⅲ型
Epstein等建议增加第Ⅳ型:椎体后缘终板间全长离断。
I型(A)、Ⅱ型(B)、Ⅲ型(C型)、Ⅳ型(D-G)
椎体后缘离断症有特殊的病理、解剖及影像学特征,许多患者保守治疗常常无效。手术治疗为大家所认可,但手术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议。目前,尽管并非所有患者均伴有椎间盘突出,大量研究认为应同时切除离断骨块及相应节段椎间盘。
手术方式的选择应依据离断骨块的位置、类型及临床症状。
Ⅲ型离断为侧方、局部椎体离断。典型者向头侧或尾侧椎弓根水平移位,常伴有明显侧隐窝狭窄,应行患侧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手术对后柱的影响不大,腰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依然能得到维持,多数情况下无需融合。
I、Ⅱ、Ⅳ型离断,骨块较宽大、更多地靠近中央或旁中央。可行单侧/双侧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对于离断骨块较大、椎管狭窄明显、伴有椎体滑脱可行全椎板切除减压、PLIF/TLIF手术 。
[1] Takata K , Inoue S I , Takahashi K , et al. Fracture of the posterior margin of a lumbar vertebral body.[J]. Journal of Bone & Joint Surgery American Volume, 1988, 70(4):58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