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包作军作品
老妈如书
包作军(宁夏)
我的老妈曾经是一名小学耕读老师,她也是我一辈子的老师,是我一生都要阅读的一部大书。
一
一次,我带着一个朋友的书法作品回家,老妈看后,轻轻哦了一声说:“这就叫书法,我也能写。”
记得以前在地三老家过年,老宅子大门以及院子里门窗上的对联都是老妈写的。老妈是耕读学校毕业的,耕读学校主要以大队、生产队为单位成立半耕半读的半日班或早、午、晚班,学习小学的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每天上课二三小时,修业年限不定。
耕读小学从字眼上看,即为耕与读相结合,劳动与读书相结合。
对于现今很多人来说,耕读小学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而对于五六十年代的人来说,耕读小学是他们脑海中最久远、难以忘怀的童年。耕读小学一般建在旧庙或者破仓库里,几个年级的孩子就挤在一起上课。学校环境极其简陋,木板搭起来就是一张桌子,椅子就是用砖头砌成的。由于经济困难,很多时候班上的孩子突然就有人辍学了。或者有的孩子时来时不来,因为需要在家帮工。由于缺少老师,老师需要一个人身兼数职,除了教语文和算术外,还需要兼美术、音乐等等。
从耕读学校毕业的文化程度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五年级或者初中一年级的水平。老妈她们那会儿上学,一半在学校读书,一半时间还要下地种田,是真正意义上的耕云种月。现在的年轻人听了,或许会觉得浪漫,但她们那会儿可不这么认为。那时候吃不饱饭不说,农村的活儿十分繁重,耕牛也不足,种地基本靠人力,这对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的她们来说,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老妈有一次爬梯子上房盖烟囱,一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下来,脚受伤,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落下了残疾,只得辍学。
二
可能童年时期一直跟随父亲左右的缘故,在父亲身边发生过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我的文章里写父亲的居多,很少写到老妈。不过,我写了很多关于父亲的文字,父亲却一个字都看不到,因为父亲是个纯粹的文盲,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我很少写关于老妈的文字,我的文章老妈几乎每一篇都看。
老妈是1946年生人,今年七十五岁了,但她对微信的熟悉甚至要胜于许多五六十岁的人。我发在朋友圈里的文章老妈每篇都会仔仔细细地看,看完还不忘了点赞和分享。有些网络征文往往会让读者点赞,并把点赞数量作为一个评比指标,老妈就发动妹妹以及她熟识的人给她的儿子加油。
老妈拿的是小妹淘汰的手机,我本来想给她买一个的,她坚决不同意,说这个就很够用了,新款功能太多反而用不惯。
三
在我的记忆里,老妈是一个手很巧的人,会写对联,会剪纸,会磨豆腐,会煎糖糕,还会包很好看的粽子,最好吃的莫过于老妈做的干煎鲫鱼。老妈期盼我们姊妹几个也能像她那样,为了这个梦想,还把小妹的名字里嵌了一个巧字。可惜我除了长得像老妈之外,手上没有一样巧活。
那时候,我喜欢去黄河边的河汊里去捉鱼,常常把自己弄得跟一个泥猴似的,抓来的鱼又大多是寸把长的小鲫鱼片子。老妈怪我总是把衣服弄得脏兮兮的,又嫌小鲫鱼片子干煎费油,总是不给我做那道美味的干煎鲫鱼。
一次,我趁她老妈不在家,挖了一勺猪油去灶上做鱼吃。治大国如烹小鲜,小鱼是最难烹调的。因为鲫鱼片子太小的缘故,处理起来很麻烦,要摘掉鱼头和里面的内脏,还要把鱼身撕成两半。这一系列的事情我怎么做也做不好,我说过我本来就心不灵,手不巧的。好不容易把那些鲫鱼片子处理妥当,下锅干煎又是一道难题。结果鲫鱼没煎好,把自己熏得跟皮影戏里黑脸包公似的。就在这时,老妈回来了,我本以为她会照例拿起苕帚疙瘩狠狠收拾我,没想到她看到我这副模样,却大笑起来。
老妈的笑声,是我童年里最奇妙的光,它比阳光柔和,比月光明朗,像早晨一样静好,没有阳光,清润如玉。在老妈的笑声里,那个隔三差五挂着哭脸回家的小嘎子,逐渐成为一个有担当的男人。
四
我最早的启蒙读物就是老妈从村队部拿回来的旧报纸,老妈把它们看完之后还舍不得扔掉,用面糊糊做浆子糊在掉土的墙上或者破了的窗户上。我没事的时候,就会趴在墙角或者窗台上读那些蚂蚁一样的文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等老妈从地里收工回家后再问她。
我最早看到的文学书籍是老妈年轻时候买的那些书,我记得有一本《赵氏孤儿》,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事,因为里面写到关于小孩子的故事,我看的如痴如醉,里面的内容至今都很清晰。
五
在我这个小孩的眼里,老妈那时有许多朋友,现在的时髦词叫闺蜜。那些阿姨来家里串门,总会给我们兄妹几个带来许多惊喜,譬如一顶帽子,或者是一个线手套。反观父亲却几乎没有什么朋友,他沉默寡言,总是天还没亮透就掂一把铁锨出门,于是阡陌之上有一个初阳画出的剪影。老妈不在村口吆喝几声,父亲是不知道回来吃饭的。我不大喜欢父亲不合群的性格,走到哪里都喜欢交朋友。我老婆总是说我三教九流朋友多,我说,向老妈同志学习呗。
六
我听跟老妈一起上过耕读学校的李阿姨说,老妈那时候学习非常好,如果不是腿脚受伤辍学,前途一定不会差。李阿姨退休前在一所城市学校当老师,跟老妈住在同一个小区,也算是殊途同归。区别是,李阿姨现在每个月有五六千块的退休工资,老妈每个月只能领取二百元的农民养老金。不过,老妈对此很知足,脸上时常挂满笑意。不知为什么,李阿姨却总是长吁短叹,抱怨过儿子,又开始数落女儿,情绪显得很低落。
七
有一回隐约听到人家背后议论我的文章,说我写的东西大都是豆腐块,且没获得什么有名气的奖项之类的。我听了情绪不高,还有点生气。去老妈家吃饭的时候,这样的情绪还带在脸上。
老妈就笑:“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说人和被人说,没有可不可,只看说得对不对。何况像你这样平日所写的文章,不免要议论古人今人,这不也是在背后说人长短吗?”
我没想到老妈会说出这般有哲理的话来,脸上有些释然。
老妈接着说:“再说,有的人可能就想恶心你。跟恶心你的人不能生气,你生气的时候,就是人家最开心的时候,你就输了。”
我茅塞顿开。
八
我的小名叫小换,有点奇怪吧。之所以叫这样一个名字是有故事的。
我前面有一个哥哥,三岁不到的时候不幸夭折,一年后我妈又生了我,因为太过思念她的头一个孩子,就把我叫做小换,大概意思就是说我是换那个老大而来的。这意味着我的生命里还含有另外一个生命的使命。老爸老妈在心里对我本来就是有寄托的,加之生了我之后,老妈一口气生下来都是三个没把儿的,这时国家出台了计划生育政策,于是对我的寄托更加深重起来。
那时候,我有点厌学心理,对黄河滩上骑马放牛的小伙伴充满了羡慕之情,就在上学途中躲进村后的芦苇湖里和几个放马的娃娃耍在一起。三天后,父亲得知我逃学的事情后,盛怒之下打了我一记耳光,我识相地背起书包才躲过更暴烈的教训。大妹提出不想读书的时候,父亲却只是瞄了她一眼:“你可想好了?”就不再说话。
为这事,老妈没少数落父亲。
九
小时候调皮,总喜欢翻箱倒柜,一次居然从一只老的生漆木箱里翻出了一本十分精致的红绒布封面的本子,在那个时代,这本子可是个稀罕东西。
我偷偷把本子拿出来,里面只有前几页有老妈写的笔记,也许是日记,大部分都是空白页。这个本子是老妈在耕读学校当民办教师的奖品,被老妈细心地保存了好多年。我翻出来后,如获至宝,偷偷塞进自己的小书包里。
那时候,我喜欢胡乱涂鸦,红绒布笔记本的大部分都被我的涂鸦弄得面目全非。还有一部分我拿去折了纸船,我非常引以为傲的是,因为本子用纸非常好,我折的纸船在黄渠里进行漂流比赛时,比别的小伙伴的纸船漂的都要远……
十
老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不会得到所有人的好评。如果他是个好人,坏人自然会把他看作坏人。如果他是个坏人,好人就不会认可他。你没必要讨好所有的人,有一两个真正理解你的人就够了。你只要做一个与人为善的人,不必在意别人的看法,一条路走到黑,就会看到光明。
感谢老妈。老妈,就像我人生中的一部大书,在很早的时候就指明了我人生的前路和方向。虽然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像老妈那样,经历那么多的磨难与艰辛,但老妈对生活通达、淡定、坚韧的态度,会让我所追求的目标走向更远、走向更长、走向更高。每当我读着老妈,有如春阳一般温暖,指引我走向充满梦想与挑战的人生旅途。
【作者简介】包作军,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现任青铜峡市文联主席,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宁夏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于《朔方》、《短篇小说》等刊物。著有杂文集《杯中窥人》、小说集《骆驼的“罗曼史”》(合著)、散文集《你是黄河我是沙》、《稻花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