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吟诗两相宜

我国是茶叶的故乡,又是诗的国家,茶与诗的结缘便是自然而然的事了。自古诗家多茶客,品茗吟诗两相宜。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志士仁人以茶为题材,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这是我国诗歌艺术中彪炳千秋的宝贵遗产。

我国利用茶叶的历史源远流长,咏茶诗出现也很早。最先在诗歌中表现茶的,可以追溯到2700年前的《诗经》:“谁谓荼苦,其甘如饴。”在《诗经》产生的时代还没有“茶”字。“茶之始,其字为荼。”“茶”字是到了唐代才有的。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在黄州作过一首《问大冶长老乞桃花茶栽东坡》诗,开头有两句:“周诗记荼苦,茗饮出近世。”苏轼认为饮茶虽盛行在唐宋,但《诗经》中早已有茶的记述了。

陆羽在《茶经·七之事》中所录的最早有关茶的古诗是晋代张载的《登成都楼》,其中有“芳荼冠六情,溢味播九区”两句,是歌颂蜀茶的。因《三都赋》而使洛阳纸贵的西晋文学家左思有一首《娇女诗》:“吾家有娇女,姣姣颇白皙。……驰鹜翔园林,果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心为茶荈剧,吹嘘对鼎锎……”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一双娇女在园林中游玩,果子未熟就调皮地摘下来。虽有风雨,也流连花下,一会功夫就跑了几百圈。口渴难忍,就学着大人的模样,于茶炊前鼓腮吹嘘,盼望早点煮好茶水解渴。词句简洁清新,不落俗套。以上这些诗只是提到茶,并非真正的咏茶诗。

唐代为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同时饮茶逐渐成为社会风尚,咏茶诗歌也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其中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是唐代最早的一首茶诗:“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滑,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诗仙以雄健的笔法、豪放的诗句,把清香异于他者的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能等作了详细的描述,成为我国茶叶史上重要的资料和一首著名茶诗。

《莺莺传》的作者唐朝诗人元稹,有一首宝塔诗《茶》,从一字到七字,颇为新奇: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作者如此巧妙的格局构思,把茶与诗人、僧人的关系,饮茶的功用及意境,烹茶、尝茶的过程都写了进去,不愧为茶诗的精典之作。

卢仝是唐代中期的著名诗人,一生爱茶如命,曾作《七碗茶歌》:“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轻,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春风生。……”这首诗把连吃了七碗茶后的不同感觉写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自称“爱茶人”,他的咏茶诗《次韵曹辅壑源试焙新茶》别具一格:“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陵春。要知玉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莫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一杯温馨香润的热茶在手,慢慢品饮,玉齿留芳,使人回味无穷。诗人还别出心裁地把佳茗比作佳人,写出了“从来佳茗似佳人”的绝妙名句。更绝的是他的一首回文诗《记梦回文二首并叙》,苏轼在叙中写道:“十二月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为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睡碧衫’,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乃续之,为二绝句云。”诗云:“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睡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诗中字句,顺读倒读都成篇章,而且意义相同。苏轼用回文诗咏茶,这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实属罕见。

有“六十年间万首诗”之誉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出生于江南茶乡———山阴,喜尝各地名茶。他在《剑南诗稿》中涉及茶的诗词有三百多首,为中国历代诗人咏茶之冠。他外出常常是“茶灶笔床犹自随”,他对生活的要求是“饭软茶甘吾事了”。他的茶诗形象生动,感染力强,五律《夜汲井水煮茶》诗曰:“病起罢观书,袖手清夜永;四邻悄无语,灯火正凄冷。山童已睡熟,汲水自煎茗。锵然辘轳声,百尺鸣古井。肺腑澶清寒,毛骨亦苏省。归来月满廊,异踏疏梅影。”这首诗写得绘声绘色,情景交融。

此后历代至今皆有咏茶诗。这些诗歌承载着茶文化所特有的清香,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一道风景。茶中增加诗料,诗中增添茶香,赋诗品茶相得益彰。茶人爱诗,诗人爱茶,千百年来使茶与诗结下不解之缘。

刘双保

(本文转载自“易慧新国学”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