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微(050):爱礼存羊——释“羊”(下)

朱英贵

(承接上文)

四、谈谈“吉羊”与“吉祥”

东汉许慎所著的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重点讲解每个汉字的构字方法以及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此书在讲到“羊”字的时候一反常规,一开始就说:“羊,祥也。”“祥也”二字所解说的,既不是“羊”字的构字方法,也不是“羊”字的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更不是“羊”字的造字本义,而只是告诉人们,“羊”有“祥”的意思,“羊”是“祥”的同义词。

“羊”为什么会有“祥”的意思呢?“羊”与“祥”为什么会是同义词呢?这要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方面来理解。

从中华民族的历史足迹来看,讲究“吉祥”的原始先民特别重视人间祥和,而“羊”字与“祥”字又是谐音,故“吉羊”即为“吉祥”。

古代养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在远古时代,羊曾是人们狩猎的对象,后来人们发现,羊性情温顺不犯众物,繁殖能力较强,便将其驯养,人与羊的关系由此更加密切。当野羊被驯化成家羊以后,“羊”便成为人们主要畜养的家畜。至迟在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中,大约在距今5600—5000年时,家养的绵羊就已经出现在甘肃和青海一带。

我国西部的羌族就是一个崇羊的部族。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而“羌”的字形就象人在头上装饰羊角之形,因为羌族以羊为崇拜图腾,有戴羊角的习俗,这种形象就成了羌族人的标志,“羌”这个字的构字理据便是如此。

根据古史传说,中华民族是炎黄的后裔,据传炎帝为姜姓,“姜”字与“羌”字同源,其构形理据都是“从人从羊”的“西戎牧羊人”,区别仅仅在于:“姜”字的下部为“女”,“羌”字的下部为“人”,所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都是象牧羊人头上饰羊角之形。

华夏西部地区的“姜”姓即为炎帝族,以羊为图腾和审美追求,“美”字的构字原理也跟“姜”、“羌”相同,只不过是把“姜”与“羌”下部的“女”(女性人形)或“人”(侧面人形)替换为“大”(正面人形)而已,可见牧羊人头上饰羊角之形,不仅是图腾崇拜,也是审美追求。

而图腾崇拜与审美追求都容易导致“吉祥”的文化含义。古史传说中的黄帝族与炎帝族关系密切,黄帝族文化也受到炎帝族的濡染,作为黄帝族后裔中的最大的一支“周”族,他们对羊也非常重视。《诗经·周颂·我将》叙述了周武王起兵伐商前,祭祀上帝和周文王的情形,其诗曰:“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这几句诗的大概意思是:我隆重祭献请尊享,用这全牛与全羊,上天保佑更吉祥。可见这是以羊和牛作为奉献,祈求天的保佑。在这种隆重的祭祀活动中,羊和牛是主要的祭品,特别是“羊”与“祥”谐音,“吉羊”即为“吉祥”。

羊尊

自周代以来,羊就一直是祭祀中的“三牲”或“五牲”之一,为不可缺少的祭品。在周朝,隆重的祭祀大典中,羊是仅次于牛的祭品。当时必须按规定按级别进行祭祀:诸侯之祭,以牛排在诸牲之首,称“太牢”;大夫之祭,以羊为诸牲之首,称“少牢”;士之祭,牲猪,称“馈食”。在《周礼·夏官》记述的官职中,还有“羊人”,职责是“掌羊牲”(专门掌管用羊祭祀的职务分工)。于是一些新产生的字,如“祥”、“善”、“羲”等字都是以“羊”为表意构件的。

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来看,讲究“阴阳”的传统思维特别重视天地间的“阳”气,而“羊”字与“阳”字也是谐音,故“吉羊”即为“吉阳”。

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泰”卦下三爻是三个阳爻,故称为三阳,有上升之势。夏历正月对应泰卦,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故历来以“三阳开泰”为一年开头的吉祥语。又因“羊”与“阳”在古音中同音可通假,“三阳开泰”也可以写作“三羊开泰”,民间的绘画作品常画三羊传达吉祥如意、万物更新的情意。

“吉羊”所代表的“吉阳”,在文化意义上还事关神圣的生育,“羊膜”、“羊水”中的“羊”字应该就是隐藏着其中的奥妙。《诗经·大雅》中有《生民》一篇长诗,前半部分叙述周人始祖后裔的诞生经过,后半部分陈述播种五谷的成就,该诗首二句即为“厥初生民,时维姜嫄。”那意思就应该是:黄帝族“周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姜嫄”,那就跟“羊”有着密切关系了。

接下来,《生民》中有这样一段描写:“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如果将这四句诗用现代白话来翻译应该是这样的意思:足足十月把孕怀,头生容易如羊胎,不裂胎衣不难产,母体无灾又无害。

据清人马瑞辰引陶元淳的解释说:“凡婴儿在母腹中,皆有皮以裹之,俗所谓胞衣也。生时其衣先破,儿体手足少舒,故生之难。惟羊子之生,胞乃完具,堕地之后,母为破之,故其易生。后稷生时,盖藏于胞中,形体未露,有如羊子之生者,故言如达。”

由此可见怀胎生育时的“羊膜”、“羊水”中的“羊”字是有生物学根据的,羊连同胞衣整体分娩,故顺产而不痛苦。只是由于人类越来越聪明,大脑的含量越来越多,导致婴儿的头颅越来越大,整个胎胞分娩越来越困难,所以才裂膜破水而出,造成了许多生育艰难。

在文化意义上,中国人将“羊膜、羊水”中的生理器官或组织(膜与水)都赋予了“吉祥”的祝福意义。也就是说命名为“羊膜、羊水”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羊膜”实为“阳膜”,“羊水”实为“阳水”。古人认为,人的寿命就像“太极阴阳鱼”的运转,从正阳开始,到正阴结束,所以,“阳膜”即为人生初孕之胞膜,“阳水”成为生命开始之养水,都是孕育生命的起源之地。人在降生之时,先告别“羊水”(阳水)冲破“羊膜”(阳膜),再经过“阴道”,然后才能呼吸到“阳气”而来到人间,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便是“由阴入阳”的第一声呐喊。

许慎《说文解字》的解说真有道理:“羊,祥也。” 由于《说文》对“羊”字的如此释义,汉代以后人们进一步认为羊是代表“吉祥”的瑞兽。羊肉被认为是壮阳的佳品,《本草纲目》载其功用“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治虚劳恶冷、五劳七伤。”人们不仅生活中为求壮阳与吉祥,还会在日常使用的铜器或玉石上铸刻“吉羊”铭文和羊形图案,即便死后为求安详,也会在建造坟墓时,将羊头图像安置在墓门的门额中央。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羊与人相伴,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吉羊”便是“吉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