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之外……

 考场之外……

作者:李广生

一年一度的牵动无数家庭的高考即将上演,全社会都参与到这场宏大的演出之中,有人赤膊上阵,有人摇旗呐喊,好一番壮观景象。

搭同事的车前往一所学校参加教研活动,收音机正在说这几天的天气。最近几天都是高温天气,无风无雨,善解人意的主持人说:我不担心考生,因为考场内防暑降温的措施都很到位,高温天气不会影响考生考试。但是,我担心在考场外等候考生的家长,希望大家做好应对高温天气的准备……

她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考场内有多少考生,考场外就有多少家长;有多少考生在考场内眉头紧锁,就有多少家长在考场外忧心忡忡;在一定程度上,考场外的家长比考场内的考生还要焦虑和紧张。骄阳烈日之下,考场外人头攒动,道路拥堵,到处都是家长,他们站在考场外焦急的等待,不时地手搭凉棚向考场内眺望。有的家长甚至考生进场了也不离开,就在考场附近等候,或是席地而坐,或是四处徘徊,或是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相互交流,有人撑着伞,有人则干脆用一张破报纸遮凉,众生百态,人生百味,于此可见。考试结束前的三四十分钟,那些中途离开的家长再次汇聚到考场,像一股洪流把考场大门包围的水泄不通,大批警力到现场维持秩序。大门一开,考生鱼贯而出,家长夹道迎接,这场面就像是欢迎从战场凯旋的英雄,可谓壮观,但大家的表情异常复杂,并不像是欢迎英雄归来。

三年前我是其中的一员,把孩子送进考场后离开一段时间又早早地回到考场等候,后来我曾写了一篇文章《考场的守望者》。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我知道自己等候在考场外没有任何意义,除了让自己获得一份心安之外。我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所裹挟,好像只能如此,不这样做就没有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一样。事实上正是全社会的如临大敌和所有家长的兴师动众扭曲了高考,也扭曲了高考背后的教育。

谈及教育,与教育密切相关的群体各有苦衷几乎无不怨声载道。学生苦学生累自不必多言,好歹我们还可以用梅花香自苦寒来鼓励并忽悠他们;教师更苦更累已经成为舆论的主流,乃至于有谁说自己快乐地育人、轻松地教书则被视为异类;校长也是一肚子苦水无处可诉,责任重、压力大、千头万绪、琐事缠身,不务正业几近常态;家长则是忧心忡忡、焦虑万分,既关注孩子的在校表现又关心孩子的校外补习。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为孩子的教育问题操心费力花钱,一直到高考结束悬着的心才会稍稍平静。近十五年的时间,孩子从三岁到十八岁,家长一直是陪读的身份(但他们口口声声说是陪伴成长),一路走来,心力交瘁。学生苦、教师累、校长压力大、家长苦不堪言,谁也不能否认,教育制造了一个巨大的漩涡,一旦被卷入其中,接下来的日子就会暗无天日。

面对这种情形,在漩涡中挣扎的人都大声疾呼,给学生减负、给教师减压、给校长松绑。但每个人都只是喊喊而已,谁也不肯停下了,谁也不肯放慢脚步,由此导致一个奇怪的现象:负担越减越重、压力越减越大、越是批判应试教育越是高度重视考试。于是,这群大声疾呼但又大步流星的人汇集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把教育推向大家并不希望它去的方向并越走越远。教育何以至此,没有谁是无辜者,也许你同时也是受害者。

考场内的紧张气氛很大一部分来自考场外的黑压压的人群和一张张凝重焦急的面孔。当年我作为领队带着教师为高考监考,我指着学校大门外堵在门口的人群对同事说:考场上一定要慎重,严防死守确保万无一失,看到这些家长了吗,稍有差池,你我都无法交待。

考场在重重包围下比喻为战场有过之而无不及,电视上、报纸上、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关于高考的报道,大家齐心协力制造紧张气氛,主考官、监考员、工作人员、负责组考和为考试服务的部门等,如临大敌、如履薄冰,丝毫不敢懈怠。没有什么比这更好的证明——高考大如天。既然如此,学生、教师、校长、家长又怎能不围着高考转呢,学校和教育又怎么能够不以高考为最高目标呢?

陷于重重包围的考场正是陷于重重包围的教育的真实写照。考场内监考员如履薄冰,学校内教师战战兢兢,搞不好就陷入舆论的漩涡,或是推上媒体的风口浪尖,一方安静的校园、一张安静的书桌竟成为奢望。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教育的特点新闻频频爆出,教师讨薪一片哗然,班主任辞职一片哗然,校长跳楼一片哗然,各种各样的声音一齐指向教育,激愤之声、悲叹之声、忧虑之声、斥责之声可谓甚嚣尘上,以至于人们无暇或无心追问事实。该说的说了,该骂的骂了,该撒的撒了,舆论平息之后,事情有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就无人问津了。

不可否认,积极为教育发声的人是出于对教育的一片热心,但也不可否认的是,缺乏理智的声音会让教育更加被动。这就像围在考场之外的家长确实出于对孩子的爱,但也正是他们的爱带给孩子巨大压力一样。

考试结束,考场外一片狼籍,舆论的一番狂轰滥炸之后,教育会不会也留下一片狼籍?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