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磨时光
消磨时光
作者:李广生
一
晚饭归来,拨通父亲的电话,照例是那几句话,吃得啥、吃多少、感觉如何、身体怎样,等等。最后,总要嘱咐几句,像是大人嘱咐孩子,教研员嘱咐教师。今天,多问了一句,父亲说正在看电视,看的是《甄缳传》。我说《甄缳传》挺不错的,情节复杂,扣人心弦。父亲没有回应。问他母亲在干什么,父亲说也在看电视。我说她也看不懂啊。父亲说,消磨时光呗。心中一动,暗自想到:消磨时光,本身便是生活,区别在于,消磨的方式不同。既然有时光可消磨,那就好好消磨吧。
二
读书时总习惯握着个物件儿,以前是笔,而且必须是钢笔,灌墨水的那种。不是为了做批注或笔记,没有那个习惯。特别反对在书上批注,心仪的书尤其如此,感觉那就像在美人脸上圈划。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读书亦如此。现在,手里拿的核桃、葫芦、菩提、手串等,这些真的可以称之为“玩意儿”的东西。最近拿的是个烟斗,麻栎疙瘩做的,随形,花纹挺漂亮,不大不小,握着正合适。一边读书,一边在手里摩挲,还要在脸上蹭一蹭,让身体分泌出的油脂滋润它。读到会心之处,把它举到眼前,端详一会儿,似乎是看它是否有变化,其实思绪飞得很远。读书之心得,有时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手中的物件,是个寄托,似乎它能懂我。时间久了,手里东西便莹润了,俗称包浆,温文,不张扬。路边买的小葫芦,一两块钱一个,要形没形,要样没样,手里把玩久了,周身披上一层暗红色的光泽,品相和质感,让人爱不释手。读书对人的改变也许就是这样吧。
三
对着全民K歌练习口琴,总不满意,跟不上伴奏,不是快就是慢,还总是吹错。主要是紧张,全神贯注于伴奏,就无暇顾及吹奏。没有伴奏的时候,自以为吹得挺好了,感情能够投入其中,至少音是准的。用伴奏好听,这是毫无疑问的,可追着伴奏的滋味确实不好受。录了几遍,均以失败告终,兴致阑珊, 关上伴奏,索性口琴也放下了。是伴奏绑架了我吗?不是的,没有谁强迫我用伴奏。说到底,还是虚荣,自娱自乐已不再满足,便生出了这个念头。追着伴奏吹口琴,就是生活在别人的目光里一样,必然要看人眼色行事。这是很累的,也无趣。做自己,其实很难。从大处讲,我们都是一个庞大的乐队中的一员,你必须跟着大家的节奏,否则便是噪音,会被乐队开除。当然,还有一种可能,你发出的不和谐的声音,成为主旋律,大家都跟着你走。当然,这更难,不仅需要实力,而且需要机缘。
四
昨晚,吃过药,躺在床上看书,不知不觉睡着了,隐约记得雨一直在下。早晨,被窗前鸣叫的小鸟唤醒,天阴沉沉的,但很凉快,感觉病好了很多。体温表一量,高烧变成了低烧,对自己的身体又增加几分信心。也许受父母影响,对就医看病充满抵触,吃药也是勉强的。人吃五谷杂粮,哪能不得病?这是自然规律,何必抗拒呢。扛一扛就好了,给身体一个独立面对疾病的机会,过多的介入,也许是帮倒忙。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病的排斥,和急于把病驱走心理。这个世界没有病魔,只有心魔。
五
兴致来了,就想着编一段顺口溜。我的这些东西,其实连打油诗都算不上,不要糟蹋了诗这个名字。前面几句,几乎是脱口而出的,还算满意。再往下,就有点像挤牙膏了,而且是用光了的空牙膏管,怎么用力,也挤不出东西。便又想从技法上下手,旁征博引,堆砌一些意象。再一想,算了吧,为什么每件事情都要有始有终呢,走到哪算哪吧。对完美的苛求,是难为自己,也是戏弄别人。于是,就有了下面的这段残篇:
昨夜一场雨,晨风几缕凉。
蛙噪随梦远,鸟鸣扣南窗。
人在高楼上,依稀是故乡。
病体新康复,独坐望苍茫。
簌簌漫天洒,无聊宜感伤。
静思人间事,不宜读老庄。
六
模仿王老师的笔法,写这组短章随笔,挺好玩的,富于跳跃性,点到为止,怡然自得。以前,对模仿是排斥的,而且是刻意地排斥。岁数大了,便觉得无所谓了,喜欢,何必非要拒绝呢?
七
回到家时一量,体温38度,写完这组文字,一量,37.3度。当你专注的做一件事的时候,病毒和病菌也会让路的。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