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无灯
今夜无灯
作者:李广生
我一直觉得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智者或哲人,虽然她不能读写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字但却能洞察人类最深刻的思想从而具有非凡的阐释人生和世事的能力。她给我的启示远比任何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或大师级的学者丰富的多,但都不是刻意所为。所以我把读了一半的英国年轻学者彼得.沃森所著的《思想史:从火到弗洛伊德》放到床头,让尘土爬上它的封面,让那些错综复杂的思想轨迹消失在文字的丛林中,而去到她在农村的小院,住进她和父亲相依为命但从未停止争吵的老屋,和她唠家常,听她絮絮叨叨但随时可能迸发出真知灼见地说一些家长里短。
那天晚上,用过晚餐,我坐在沙发上,她坐在侧对面。灯光略显昏暗,如果按她的意思是不需要开灯的,因为大门外亮着路灯,灯光透过窗子照进屋子隐约可见。她说平常日子她和父亲两个人很少开灯,借着路灯的光亮什么都能看得见,何必开灯呢。我说开灯多亮堂啊,啥都能看得清楚,那多好。而她的反诘让我不知道如何回答,后来我反思,为什么如此简单的问题我竟然没有想过呢,难道光明解放了眼睛但禁锢了思维,看得多了便想的少了的缘故,所以近现代思想家和思想反而呈现式微之趋势?
她问我:要那么亮堂干嘛,看那么清楚干嘛?
出于职业习惯我立即想到与教育有关的话题:学语文干嘛、学数学干嘛、耗费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似乎永远用不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知识为的什么?……
假前在一所学校交流,校长说她问过学生这个问题:为什么学习语文。学生给出的答案是为了考试。她并不满意这个答案。这可以理解,我说的是校长的不满意可以理解,因为这个答案真的不足以支撑人们对教育的期许和对教师的美誉。但是如果让我仅仅对这个答案做出评价的话,我还是要说可以理解,因为极有可能没有人告诉过这个孩子或是没有让他真切的感受到过,除了考试语文还有什么用处。于是我们进行了一番有意思的探讨,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对一门学科的定义是什么。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我认为的语文是什么;我是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的数学是什么?我是一名英语教师,我认为的英语是什么?……
造成教师教学差异——教学重点的确定、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教师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成功的定义、所在的团队的价值观等,都是造成教师教学差异的原因。“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这种差异的存在,有时候差异是巨大的。同样一篇课文,面对的是大致相同的学生,这个教师关注的是字词句,那个教师关注的却是阅读理解;同样是“分数的意义”这节课,这位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学到了什么,那个教师关注的是学生怎么学的;这个教师从阅读教材开始教学,那个教师从观察生活开始教学……相同的是他们都能给自己的选择以充分的理由。“同课异构”会让一些教师发生改变,但通常是暂时的、表面化的改变,即使改变发生了也会在不久之后悄悄地回到自己的老路上。
虽然很多老师不能给出一个学科属于自己的明确的定义,就像那个学生一样很多老师并不十分清楚这个学科除了考试之外还有什么其他更有意义的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轻松地接受课标的、专家的、领导的、同行的建议。课程标准已经给出各个学科的明确的定义,如“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但这些定义很难进入到教师的内心,虽然他们可以在课标考试中给出正确的答案和合理的解释。因为他们的心中潜藏着一个关于这个学科的只可意会不可言说的定义,他们正是按照这个定义来组织自己的教学,决定教什么和怎么教。就像前面我曾不止一次的论述的那样,其实每个教师都在“做自己的教育”。
一位语文教师对语文的看法决定了他教语文的方法,一位数学老师对数学的看法决定了他教数学的方法,一位英语教师对英语的看法决定了他教英语的方法。造成教学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恐怕是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基本观点。“数学是什么,数学不就是计算吗?”持这一观点的教师则会不遗余力的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虽然他们不否认思维的重要性,但他们会为自己辩解说:在计算过程中同样能够培养思维。“英语是什么,英语就是听说读写。”给出这样的回答的教师,在他们的课堂上你一定会看到大量的、反复的、机械的练习、背诵,并声称这是语言学习的不二法门。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之所以难是因为缺少了关键一步,即:澄清教师的学科观。教师的学科观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观,他是怎么看待这个学科的就会怎么教授这个学科。
开学在即,上千万中小学教师又将走上讲台,他们将按照自己对这个学科的认识选择教什么和怎么教。作为即将走上讲台的你,是否也应该思考一下自己究竟是怎么看待自己所教的学科的——语文是什么?数学是什么?英语是什么?……
坐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到母亲的脸上皱纹纵横头上白发苍苍,忽然意识到,如果是感悟生活而不是消费生活的话,确实没必要那么亮堂也没必要那么清楚。于是我站起身,关掉灯,今夜无灯,墙外路灯的光亮投射到屋内,朦胧了视线,温暖了心情。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