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经和修行

念经和修行

作者:李广生

今天上午,在单位举办了一场讲座。换了一种方式,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但内容没变,继续鼓吹和推销我的“生命课堂”。另一个项目组,通过北师大聘请到一位外地学者,也在上午组织研修活动。两个教室一墙之隔。我先去听了一会儿这位学者的报告,提前十分钟跑回隔壁上课。从一间教室到另一间教室,从听课人变成讲课人,心里想,如果让大家选择的话,也许更多的人会选择去另一间教室。为什么?我是大家熟悉的人,她是大家陌生的人,人们更习惯于听陌生的人讲,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呗。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句话有点贬义,还有点调侃的意味。事实上这很正常,可以视为人之天性。每个人都有好奇心,都希望了解这个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他们是如何思考问题的、是如何生活的、是如何看待这个古怪的世界的。从审美上也可以解释。距离产生美,太过于熟悉,距离没了,美也就没了。墙里开花墙外香,也是这个道理,没必要大惊小怪,也无需忿忿不平。
有一次,一个机构邀请我到一个地方和骨干教师做研修。我告诉他们,我曾在那里工作,所以婉言谢绝了。马祖道一是禅宗最主要宗派洪州宗的祖师。俗姓马,又称道一、洪州道一、江西道一。四川什邡马祖镇人,谥号大寂禅师。传说他的父亲是卖簸箕的,人称马簸箕。马祖得道还乡,全城轰动,都说来了一位高僧,争相前来听他讲经说法。见面后有人把他认出来,很是失望,纷纷说:“这不是马簸箕的儿子嘛。”马祖不胜感慨,言道:得道莫还乡,还乡道不香。马祖尚且如此,何况我辈。但升官发财了是有必要还乡的。项羽曾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这是闲话。
学校一直以封闭著称,关起门来办学、关起门来教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多少年来,学校一直如此,被视为世外桃源。但近些年,这个格局被打破了。时代的改革大潮同样冲击到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课程设置、教材教法都在变,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日子一去不返。教育者不仅要埋头教书育人,更要抬眼看世界,要学习借鉴不只是全国还包括全球的教育智慧。因为我们培养的孩子是要参与全球竞争的一代人。于是,各种各样的培训,旨在开阔教师眼界、丰富教师经验、推介先进教育理论的培训越来越丰富。学校热闹起来,大大小小的专家穿梭于校园;教师忙活起来,不仅要备课上课,还要培训、进修、学习。
“外来和尚”在这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样说没有丝毫不敬,各位朋友切莫见怪。那些站在讲台上传授经验的、讲授理论的、指导实践的,大多不是我们身边的人。或是来自另一个地区,或是来自另一个机构,甚至来自另一个国度。他们的到来对于促进教师发展功不可没。也正因为如此,教育这潭“死水”才渐渐泛起波澜,甚至翻起波浪。这是好事。当我们看到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同样面对教书育人这些事,有人居然那样思考问题、那样设计教学、那样处理师生关系,必然引发我们思考,促进我们改变。教育变革是由内而外的,没有教师的改变,教育不会改变。
我们想象一下,把讲台上的“外来和尚”换成“本地和尚”,那会怎么样?虽然他的工作也很出色、经验也很典型、理念也很先进,念的“经”也很好,但因为你们每天都在一起,他说的、做的、想的你都看在眼里,自然不觉得新鲜了。千万不要小看这个新鲜感,可能就是因为它的缺失,无法触动你的思考,更无法引发你的改变。这也是为什么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原因。再美的花,天天看,也会产生审美疲劳,看不出美来。
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件事很正常,要摆正心态。不仅要正确对待,还要以更大的宽容和热情以及谦逊的态度,欢迎“外来和尚”,欢迎他们来“念经”,认真倾听他们“念经”。有人会说,既然如此,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外来和尚”呗。这就错了,大错特错,千万不要这么想!
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念经和修行不是一回事。念经是动动嘴,修行则必须要身体力行。没有身体力行,念多少经也没有,也修炼不成得道高僧。禅宗始祖达摩,在少室山面壁十年,影印石壁,方修成正果。唐玄奘历尽千辛万苦从西天取来真经,中土大唐的和尚们刻苦研习、专心修行,佛法才得以发扬光大。“外来和尚”把经念了,“本地和尚”有没有修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目前我隐约感觉到,念经的“和尚”多,修行的“和尚”少。
作为一名区域的研修人,对外我是“外来和尚”,念经就可以了;对内我是“本地和尚”,重要的是和大家一起修行。研修,其实就是一场修行。可是今天,看着大家留下的一张张白纸,我觉得自己又失败了,只顾着念经而忘记了修行。由此可见,修行真的不易。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

  • 开悟的最大障碍

    从大脑思维中解放出来. 话说 汾州和尚来问马祖: "三乘教理,十二部经典我已粗略懂得, 不知禅宗是什么旨意?" 马祖回头看了一眼汾州和尚,说: "这儿人多,我不能告诉你, ...

  • 尴尬事儿尴尬歌

    撼龙风水洪国珍/文 尴尬歌儿尴尬歌, 尴尬事儿有许多, 尴尬事儿难说尽, 且听我来说一说: 木匠家里无凳坐, 石匠门前无碓磨, 郎中屋里病人多, 道士屋里鬼唱歌, 泥工瓦匠住草房, 纺织姑娘没衣裳, ...

  • 千万不要跟读书人约会

    左宗棠一幅有名的对联: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他曾告诫儿子: "人生读书之日最是难得, 尔等有成就否,就在此数年上见分晓." 读书,要耐 ...

  • 教师如何练就一双慧眼

    曹爱华 在课堂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偶然的小事.这些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但细想起来其中大有文章.教师要练就一双慧眼,充分利用各种小事,创造教育契机. 案例一:一只乱放的铁簸箕 踏着上课铃声,我微笑着走进一 ...

  • 提高魅力的极简方法

    我有一个超级简单,但是超级容易学会的的方法,傻瓜都可以学会,如果学不会,你可以顺着网线过来找我!! 先说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听起来很像段子,但是却是千真万确的事情.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佛门高僧,高僧尊 ...

  • 做饭,是一场人生修行(深度好文)!

    Figlia del Cielo III Roberto Cacciapaglia - Ten Directions 作者:婉兮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很小的时候,我经常跟着奶奶一 ...

  • 修行和轮回的秘密,每个生命的轮回都有印记!看看你有吗?

    生命的总数是个定数 在地球宇宙内,生命的总数是个定数,不是变数,也就是说,生命的总数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生命轮回现象,这就像地球上水的总量,水的总量是定数,如果某个地方干旱,并不是地球上的水减少了,如 ...

  • 何春梅【诗歌】母亲的修行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母亲的修行 文//何春梅(四川成都)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而我 ...

  • 曾国藩的例子:如何在现实中修行身心灵

    曾国藩的例子:如何在现实中修行身心灵

  • 王阳明:“磨”是世上最好的修行,“熬”是人生最浓的滋味

    事上磨炼,修心至要 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 人只有在磨练中才能成才,只有在逆境中才能成熟,这就是在事上磨练的含义,也就是要培养 ...

  • 像傻子一样去修行!

    很多人眼中的傻子,是一种智慧未开而近乎愚钝的人,他们甚至不具备理解世事的能力,多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似乎周遭的世界与自己无关.不过,他们简单而天真,没有正常人的狡诈与心机,单纯让他们变得执着,而傻子身上 ...

  • 人生最难的修行:遇事不怒,对错不辩,输赢不争

    善战者不怒,善柔者不辩,善胜者不争. 作者:洞见·徐小栩 来源 :洞见( ID:DJ00123987) 看过一句话:"遇事不怒,对错不辩,输赢不争,才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 仔细想 ...

  • 真正修行,就是给灵性成长的空间

    罗志渊独家节目更新,欢迎留言 真正修行,不是与世隔绝,而是给灵性成长的空间.心与心的距离,不在于地理距离,而在于理解与真诚. 交友,就是以心换心,而爱情,就是以情换情.任何感情,都是双方情感的流动,如 ...

  • 遵照“子午流注”规律修行事半功倍!

    清音流水 空雨 - 静水禅音 真正会修行的人会在一年内不同季节,练功内容不同的.更会遵守大自然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基本规律. 春季气暖,气血由下向上移动:夏季气热,气血向外表聚集:秋季气凉,气血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