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我写小说是副业 | 江河&解玺璋·早茶夜读第138夜
第138夜 | 《张恨水传》
张恨水:我写小说是副业
文|江河&解玺璋
本周主题
「张恨水」
解玺璋金句
他们的文化理想,是给读者提供一种休闲解闷儿的读物。而不仅仅是一种带有启蒙教育职能的报纸。所以他们的办报思路,是往下走。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彭江河,今天终于迎来了本周的主题书《张恨水传》,我们公号特别荣幸能邀请到书的作者解玺璋老师来跟我们聊一下他的著作。限于篇幅,我们把这次采访分成两期播放,现在我先在前面给大家剧透一下前两个小问题:
1,关于张恨水,我们最熟悉的是《金粉世家》、《啼笑因缘》这样的小说,而解老师的书中有三章都在谈张恨水的报人身份,这好像和我们的印象非常不一样,也绝对是区别于其他张恨水传最大的不同,所以第一个想请解老师谈的就是,办报高手张恨水(放今天也是流量大神)在民国报业这一文化格局中占据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2,张恨水作为职业报人,这一社会身份为他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怎样的写作眼光?
张恨水
下面我们就把麦克交给解老师了!
解玺璋:
我们办报不要政府的资助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张恨水在民国报业这一文化格局中占据了什么样的位置?
要回答这个问题呢,可能得先说到成舍我,成舍我是张恨水的一个好朋友。他们1924年一起创办了《世界晚报》。当时成舍我有一个理想,他想办一张真正的给市民阅读的大众化的报纸。
因为他认为当时在北京至少还没有一张这样的报,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办一张大众化的报纸,类似我们现在的都市报,它主要的读者是市民。
跟张恨水相关的几张报纸,比如说《世界晚报》、《世界日报》,后来他在南京自己投资办了一张《南京人报》,再有后来他到重庆加盟的《新民报》,实际上都是在这样一个报纸的系列当中。
他们的文化理想,是给读者提供一种休闲解闷儿的读物。而不仅仅是一种带有启蒙教育职能的报纸。所以他们的办报思路,是往下走。
成舍我、张恨水他们是最早一批想通过自己办报来解决经济问题的报人,也就是说我们办报不要政府的资助。靠报纸来养活报纸,这是他们最初的一种想法。而且他们也实现了他们自己的想法。比如说像《世界晚报》办的第一年就盈利了。所以第二年就开始办《世界日报》。《世界日报》的投资,就是用了《世界晚报》的盈利,所以说他们这种模式跟精英办报是不太一样的。
在民国时期有很多精英办的报纸。我们不说报纸说副刊,像当时五四时期就有四大副刊,比如《时事新报》的《学灯》,他的主编前有张东荪,后有俞颂华,像《晨报副刊》的主编里边,李大钊,孙伏园,徐志摩都是这样一些人,包括《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都是邵力子、陈望道做主编,像《京报副刊》,后期也是孙伏园。
他们的副刊的读者层面基本是向上的,是精英的,是高级知识分子,但是张恨水他们办的《世界晚报》和《世界日报》的副刊,是给这个城市里边具有中下等文化程度的人准备的。
比如说城市里边的中小学老师,大量的读者当中,这一类人占了很大的比重,包括有一点文化基础的女性,家庭妇女,也是喜欢看他们的副刊。
所以如果说到在文化格局当中占了什么样的位置,那么他们主要是服务于这样一种比较广大的一个社会群体,所以他们的发行量都相当大。
比如说像张恨水,他们办的《世界晚报》,当时因为连载他的小说《春明外史》,受到北京市民的追捧,甚至市民可以到印刷厂的门口去排队等着报纸出版。这样一个格局,占有这样一种优势。
不太适当的例子,比如说在北京,大家都知道《北京晚报》,它的发行量可以说是最大的,一直是如此,是吧?很多后来的报纸都是想挑战《北京晚报》,但是很难夺走《北京晚报》在市民当中的心理位置,为什么?
——办报的思路是不一样的。
《北京晚报》就是服务市民的一个报纸,就是张恨水当年他们办《世界日报》《世界晚报》的思路。
我们也可以想象他们当年这样一种文化格局。
他们是占据了一个巨大的一个领域,大致上就是这样。
他的小说是为报纸做的
现在回答第二个问题,张恨水作为职业报人,为小说创作提供了怎样的写作眼光?
张恨水办报是主业,写小说是副业,他一直是这样认为的。
因为他开始写小说,就是为自己办的副刊,做一个连载,比如说在《世界晚报》,他连载《春明外史》,后来办了《世界日报》,又开始连载《金粉世家》。几乎他的所有小说都是先在报纸上或刊物上连载,然后才结集出版的。
他的小说是为报纸做的。
同样,他的报人的生涯也为他写小说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
首先说,民国时期的记者,他们是可以说是“上通天、下钻地”。他们可以上面跟国务总理,总统,大的军阀发生关系;这下面呢,也跟广大的市民,各个阶层有所接触,所以对这个社会的了解是一个全方位的。
为什么说张恨水的小说不是一个鸳鸯蝴蝶派的小说,而是一种社会小说,社会问题小说,或者说是一个城市的小说。我觉得他是最早一批写中国城市生活的作家。他的小说首先都是围绕北京城的生活来写的。所以他的记者生涯,恰恰为他写小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视野。
《礼拜六》是鸳鸯蝴蝶派小说代表性刊物
而且他对社会的了解也使他的小说具有一种对社会认知的深刻性。所以我觉得他的报业生涯实际上为他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广度和深度。像他写《啼笑因缘》,最初的原材料都是报纸上发生的新闻。他写《春明外史》更是这样。当时北京如果今天发生一件新闻,他很可能明天就写到小说里去了。
所以当时北京市民读《世界晚报》有一个习惯,有一个热衷的东西,就是从他的小说里边去考证他今天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儿?是最近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所以说他直接利用了自己报人的优势来创作小说,等于说记者生涯给他提供了进入社会生活的一个渠道。
我为什么说,像张恨水的小说,同样写北京,要比老舍的有广度(深度我们可以另说),广度就是他写的上至国务总理,像《金粉世家》写了总理一家,也下至普通市民,各个阶层都有,他也写拉洋车的。
但是,他不像老舍只写一个阶层(穷苦的市民阶层),特别是满族人群体,他有一种他自身的特点,我觉得这是张恨水作为一个报人,他和小说创作之间建立的,可以说双赢的关系。
谢谢解老师的分享,讲得真的是非常清楚,他的书也为我们呈现出相似的风格,让我们对张恨水的定位有了新的了解,明天我们会发出采访的下篇,敬请关注!
关注早茶夜读,从此读书有谱系。
明日预告:
张恨水主编了近三十年的报纸副刊,大部分销量都很高,他有什么办报秘诀或策略呢?
和上一个问题相关的一点,张恨水比较坚持办报的独立性,为此他一般怎样处理报纸与政治权力的关系?
怎样评价张恨水的时评文章?
更多……耶
回顾
「张恨水」
2018.11.12~2018.11.17
第一百三十五夜:《天上人间》
第一百三十六夜:《巴山夜雨》
第一百三十七夜:《啼笑因缘》
本期编辑: 江河
早|茶|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