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方小太郎:洞察清末中国的日本间谍

文/雪儿简思

1895年10月4日上午11:30,日本广岛,战时大本营,御殿前庭。

一名脑后垂着长辫、身穿中国平民服装的人,被御前侍卫角田海军大佐引领着,拜谒明治天皇。角田大佐朗声禀报了拜谒者的姓名、略历。明治天皇龙颜大阅,温语褒奖有加。

这位拜谒者,正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最著名的间谍之一宗方小太郎(MUNAKATA Kotaro,1864-1923年)。天皇亲自接见并褒奖一名间谍,这即使在十分注重谍报工作的日本中亦是罕见的殊荣。宗方在当日的日记中激动地写道:“区区微功竟达叡闻,以一介草莽之躯,值此军事倥偬之际,得荷拜谒万乘之尊之光荣,实不胜感泣之至。”

而在拜谒天皇之前,日军参谋总长有栖川宫亲王,也亲自接待了这位谍报人员。拜谒当日下午,大本营众多高级官员又奉钦命会晤宗方,听取他对中国局势的看法。数日后,海军将领西乡从道、山本权兵卫等高级将领,又再度宴请宗方,“承询中国之现状,开怀畅谈达三小时半之久”。

一个在危机四伏的敌国薙发易装、风餐露宿、将脑袋提在裤腰带上搏命的间谍,何以能登庙堂之上,与衮衮诸公们商讨军国大计呢?

宗方小太郎其人其事

宗方小太郎,字大亮,自幼喜读历史,与著名的军国主义者、熊本县人佐佐友房(1854-1902)交好,师友相称。

佐佐友房幼习汉学,尊崇天皇。1900年义和团动乱时,他曾出面策动李鸿章组建南方联邦,被李鸿章严词拒绝。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日本加强了对华谍报工作。宗方小太郎随佐佐友房来到上海,随即进入上海东洋学馆学习中文。该学馆专为日本人学习中文,“教育日本的青年子弟,彻底查明支那的国情,他日大陆经营之时肯定需要”(长崎福冈玄洋社平冈浩太郎评价)。

求学之余,宗方小太郎薙发易装,打扮成中国人历游北方九省,全程步行,收获颇丰,其长篇调查报告获得日本高层高度关注,奠定了他作为“中国通之第一人”(其婿宗方丈夫评价)的地位。

1886年,日军参谋本部谍报军官荒尾精(又名东方斋)奉派来华,在汉口设立贸易机构乐善堂,以经营眼药水、书籍、杂货为掩护,组成了一个遍布中国主要城市的间谍网。宗方亦加入其中,担任了北京支部主任。

在中国刺探的军情

1887年,宗方以学生名义再度申请赴东北考察,尽管遭到李鸿章的明确反对,但依然获得了总理衙门颁发的游历护照,得以堂尔皇之地刺探重要军情。1888年,乐善堂明确宗方的北京支部,主要负责刺探清政府中央情报。

谍报工作初有成效后,荒尾精退出军界专事“民间谍报”,着手设立“日清贸易商会”,并在其下开设日清贸易研究所,培训“支那通”。该研究所获得日本政府从内阁机密费中的拨款,遂于1890年9月在上海英租界大马路泥城桥畔开办。宗方小太郎应邀担任学生监督。

这个以贸易为名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开设经济方面的专门课程,至1893年6月,由于财政困难被迫关闭,只培养了一届学生。其成果之一,是在1892年,与汉口乐善堂编辑出版《清国通商综览》,共2编3册2300多页,成为研究中国的重要文献。另一成绩,即是所培养学生在随后的甲午战争中志愿从事翻译工作及军事侦探,多人被中国官方查获后斩首。

在日清贸易研究所关闭前半年,1893年年初,宗方小太郎为筹款回到日本,但进展不顺,不得不于10月间再到中国。此时,中日在朝鲜的冲突有酿成大战之势,宗方小太郎随即应日本军方要求,开始频繁活动,撰写了大量报告,内容涉及军事、经济和宗教等各个层面,如其《武汉见闻随录》中就包括以下主题:武汉三镇情形、学校及教会、汉阳制铁厂、武昌织布局、水师及陆军概况、江南水师建制、铁政局和枪炮局。

1894年6月,宗方奉命从汉口前往烟台,接受日本驻华武官井上敏夫的指令,潜入威海两度亲自侦察北洋舰队基地,获得大量第一手情报。一个月后,日军在朝鲜丰岛洋面偷袭北洋运输船队,击溃北洋军舰,击沉满载千名中国士兵的英国商船高升号,俘获装运弹药和银饷的操江号,甲午战争爆发。

7月28日,日本谍报人员在天津紧急开会,制定了中日断交、日侨撤离中国后的潜伏方案。7月31日,宗方携谍报经费回到烟台。次日,中日两国断交宣战,井上敏夫撤离回国,宗方接替他在烟台负责北洋舰队情报的收集和汇总。

在驻守烟台的三周内,宗方立下了平生最大战功之一:他在威海探得北洋舰队的出发时间,日本联合舰队遂得以在9月15日部署于朝鲜黄海道大东沟附近,以逸待劳,为随后爆发的世界首次铁甲舰队大决战作好了准备。

8月1日晚,从天津开往上海的英国商船重庆号被一群愤怒的中国人闯入,痛殴船上的日本乘客。闯入的中国人无意间搜获了日本驻天津领事馆武官泷川具和大尉(化名“堤虎吉”)发给井上敏夫的谍报,中国政府得以破获一系列日本间谍案。宗方对此事在日记中进行了详细记录。

不久,中国官方在上海也截获了宗方的两封谍报信,随即向烟台发出通缉令。在通缉令到达前,宗方于8月29日乘坐怡和洋行的连升号商船,乔装逃离烟台。

但在船上,他却发现有相熟之华人,包括一名清军军官蔡廷标(长江水师提标亲军中营把总)。宗方见状危急,“先发制人”,主动与蔡廷标攀谈套近乎,蔡允诺不揭发他,才令他在多次盘查中侥幸过关。到上海后,宗方立即乘船逃回日本,得到日本高层的隆重礼遇。随后,他随日本舰队攻击中国。

为日本侵华献策

宗方对中国民情政风有深刻了解。应日本高层的要求,他修改完成的两份分析报告《中国大势之倾向》、《对华迩言》,对中国进行了精辟入微的分析,为日本侵华建言献策。

在《中国大势之倾向》一文中,他认为中国的腐败遍及全民,原有的信仰体系孔孟之道变成了科举的材料、当官的阶梯,庸官俗吏献媚当道,“朝野滔滔,相习成风”。

在《对华迩言》中,宗方小太郎更为具体地指出,日本必须联合中国才能对抗西方,但中日之间“若无大战,则不能大和”,因此,必须先“以势力压制、威服中国”。

因此,他建议当时节节胜利的日本军方,“必须排除万难,攻陷敌人之都城北京”,再“进扼长江之咽喉,攻占江淮重地,断绝南北交通……”为此,他提出了九项具体压制中国的措施,成为日后《马关条约》的蓝本之一。

在宗方小太郎为日本军队起草的文告中,攻击满清政权腐败,号召汉人“唱义中原,纠合壮徒”,建立“革命军”配合日军反满,然后“革稗政,除民害,去虚文而从孔孟政教之旨,务核实而复三代帝王之治”。这些文告,在当时对国人有相当的迷惑性。

甲午战后,宗方小太郎到汉口经营中文报纸《汉报》,为日本利益进行“文力征伐”。同时也大力支持中国的维新派,抨击顽固势力,对湖北社会的风气开放影响巨大。1914年他在上海设立东方通讯社,以后成为日本在华的官方通讯社。1923年病死于上海,大正天皇赐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