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立体的人

培养立体的人
李广生

又到了周五,窗外,阳光明媚,鸟鸣啁啾,难得一见的好天气。照例要把本周的话题总结一下。上周“教育人生”和朋友们聊的是“边界”,以提醒大家不要盲目“跨界”。这周重点关注的则是“立体”——由“立体教研”到“立体教学”,最终要实现“立体育人”的目标。

“平面化”和“碎片化”的教学,在我所观察到的课堂中,是两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很多人采用直线思维的方式,把教与学想象成同一维度上的相互矛盾对立的两极,就像下面图1所表示的那样:教与学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教的多了、学的就少了,学的多了、教的就少了。可是,我们心里都清楚,教与学本不应该是矛盾对立的,或是说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占主导地位的应该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正所谓教学相长。因此,推行“立体教研”,构建“立体教学”,实现“立体育人”,要从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开始。

图2是我建立的“生命课堂”理念下的教与学的模型:它们不是同一纬度,甚至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它们可以并行不悖,各自发挥其独特的价值。一节课40分钟,既是教师教的40分钟,也是学生学的40分钟,教与学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干扰、相互竞争、相互争夺地盘。

“平面化”教学向“立体化”教学转型,最最关键的是:让教与学同时发生。所采取的最基本的方式是:启发式教学和任务式教学。当教的目的不再是告知结果而是启发思考时,教与学便同时发生;当教的形式不再是代替学习,而是布置学习时,教与学便同时发生。

“星星点灯”,我借用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说明当前教学中存在的“碎片化”问题。一节课究竟意味着什么?如果不置于一个主题、一个单元、一门课程之中,一节课的其实没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设计的再精致、展示的再精彩,也没有多大用处。所以,我反对基于一节课的精雕细琢,这是瞎耽误工夫。

“立体教研”和“立体教学”的另一个基本内涵是:把一节课还原到一个主题或一个单元之中,重点在结构和联系上做文章——不以一节课论英雄,用系统的、联系的观点看待一节课。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结构——不仅仅是知识的结构,更重要的是生命的结构、素养的结构。知识和品格以某种形式结合在一起,便构成素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的是活生生的、立体的人,有素养的人。

以上是本周围绕“立体”所写的几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如果我们认可生命是立体的观点,那么基于生命、为了生命的课堂、教学和教研,就必须是立体的,就要极力避免“平面化”和“碎片化”的教学。

本周的另一个重要尝试则是对字数的控制,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我近乎残忍的把每篇文章控制在千字以内,很多观点表达的含糊其辞,还请朋友谅解。

明天就是周末,又想起了藏西路,还不知道那里是否有故事发生。提前祝朋友周末快乐。

欢迎关注·感谢分享·期待留言
关注生命 致力原创
微信号:jiaoyu_rensheng
长按二维码,即刻关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