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

“永远不要低估自己的能力,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毅力”。最近,这句话在网上广受追捧,被年轻人奉为圭臬。它流行到什么程度呢,连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都在转载,可见它影响之广泛。
把这句话解释一下,应该是这样的:我们不成功,不是由于我们自身能力不足,而是毅力不足。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我们自身能力大小,因为每个人的潜力都是巨大的,之所以没有发挥出来,在于没有很好的坚持。只要解决了毅力这个关键问题,成功自然不在话下。
应该说,坚持是非常重要的,对成功有直接的助推作用,但终究也只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这种打鸡血的说法,非但不能给人清醒的认识,明确自己的位置,还可能让人更加迷茫疯狂,给自己不切实际的预期,朝错误的方向不断狂奔,愈走愈远。
高估自己的能力——对事情的复杂性不了解
个人很容易受到环境限制的影响。像诸葛亮那样结庐南阳,远离政治中心,消息闭塞,却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这种神奇的事情也只能在小说演义中出现,因此才有孔明智多近妖的说法。现实中,在穷乡僻壤,产生的多是乡野村夫而非世外高人。电视台前几年很喜欢报道民间科学家造飞机的故事,听起来十分励志。不过飞机从发明到现在,历经上百年时间,已是十分成熟的产品,需要一个庞大的工业体系支撑。真想造飞机,除了去专门的学校、公司、科研所,别无他法。
因为像飞机这样复杂的产品,是历经了漫长时间,经过无数天才的不断实验,才慢慢演化形成的。就算把飞机发明的荣誉归于莱特兄弟,但在莱特兄弟之前,还有法国人克雷芒·阿德尔,巴西人阿尔贝托·桑托斯·杜蒙特,德国人古斯塔夫·维斯科普夫等许多有名可查,直接为发明飞机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其涉及数学、物理学、材料学、空气动力学等等上百门复杂的学科,仅凭一个人或几个人想造飞机绝非易事。即使掌握了相关的图纸、参数,仅凭作坊式的简陋设备,制造飞机都是异想天开,要不是粗制滥造,根本没有实用价值,要不干脆飞不起来。实际上,直到现在,全球拥有飞机制造能力的,也不过寥寥几个国家。
不了解事情的复杂程度,不做调查研究,不评估自己的能力,就怀着对梦想的原始热情匆忙上路,注定只能是浪费时间,徒劳无功,闹一些像民间科学家造飞机的笑话。
高估自己的能力——对他人的实力不了解
中国有句老话,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就是在提醒人们世上高人很多,自我感觉不要太良好,不要太拿自己当回事。
比如近年来大学生流行考研,报考志愿时个个雄心万丈、舍我其谁,虽不是非清华北大不可,但至少也得是985、211。但凡哪个同学报的学校普通点,立马会招致众人一致嘲笑,认为其没志气、没胆量,竖子不足与谋。但最终能考上理想学校的却是凤毛麟角,倒是那些中规中矩、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的,成功率往往很高。
后来向很多人了解,发现考研报考志愿过高是一个普遍现象。也就是说多数人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同时低估了别人的实力。一般来说,学校越好,教学水平越高,学生自身能力素质越高。因此考研就要遵循三本到二本、二本到一本、一本到名校这样逐级进阶的方式,不要老是幻想着一鸣惊人,从三本直接跨越到名校。当然,这样的事也是有的,但男主角通常不是你。
这其中本质的原因就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对同为竞争对手的他人缺乏了解。眼中只有自己,天真的以为赛场上只有自己一个人,以为这是一场只要坚持到终点就能赢的比赛。其实,自己没有看到的是,赛场上高手如云,而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武功平平的无名小辈,却喜欢做技压群雄、一战成名的白日梦。
活不过半集是肯定的。
高估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能力边界不了解 
有一种失败,叫做我以为我可以。
很多人对自己的能力边界不清楚,喜欢把自己的偶然成功,归结于自己能力强、水平高;把自己的失败,怪罪于运气太差。见过很多人炒股,赶上一两次牛市,赚了点钱,就把自己封股神了,到处给别人分析股票,讲的头头是道,可熊市一来,照样跟着套牢。一些老股民整天听讲座、画K线,数十年如一日,不可谓不刻苦、不可谓不坚持,结果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赔钱。实际上,股票市场变幻莫测、凶险异常,别说个人,就是拥有许多专门数学工具、大量专业人才的基金都在赔钱。别说一些自视甚高,老想着在股市炒短线、赚快钱的散户,大多数的结局是被庄家洗劫一空。真正赚钱的,除了拥有绝对实力,还要坚持长期持有,靠经济增长带动股价上涨实现盈利。
此外,有的人在某方面能力高,就想当然的认为自己一通百通,老想着跨界,在其它方面也搞出点名堂。比如马克吐温擅长写作,一生写了许多的经典作品,赚了不计其数的稿费,但非要到处投资,想在生意方面重复辉煌,结果是把一辈子辛苦赚得稿费亏的一干二净,还要靠写小说还债。一些央视主持人靠着名人光环下海的何其之多,但真正在商界混得风生水起的,也只有马东、罗胖等寥寥可数之人。
这说明人的能力是有边界的,个人野心不要太膨胀,要懂得见好就收、就坡下驴的道理。
如何真正提高而不是高估自己的能力
人当然希望自己物尽其用,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无论是低估和还是高估自己能力的法子都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只有放低自己的姿态,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是成功的正道。
一是坚持学习。学习是古今中外无数人反复证明的唯一有效的途径。人类之所以能够上天入地,完成许多不可思议的奇迹,就在于通过学习,不断的叠加知识,从而形成积累效应,愈来愈强。假如我们也像一些民间科学家怀揣着发明飞机的梦想,那我们就不能自己在家里瞎捉摸的闭门造车,而是要进入正规的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再到专门的学校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到造飞机的研究所、公司继续实践,经过多年的持续学习后,我们才可能掌握如此复杂的一门技术。当然,只要你学得够好,你甚至还可以改进、设计,甚至发明新的飞机。因为这时你的内在能力提升了,对事情的复杂程度也有充分的了解,这时你即使获得不可思议的成就也是可能的,因为你的能力真的提高了。
二是同高手过招。同臭棋篓子下棋,只能越下越臭。人提高自己,除了书本上死的知识,必须跟着人学习活的知识,因此,好老师对于学生才十分的重要。同比你强的人在一起,你自然会发现自己其实很弱鸡,远不如自己想象的那样强大。就像《庄子·秋水》中的河伯一样,几场秋雨过后,水位上涨,两岸不辨牛马,就欣然自喜,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直到看到大海,才望洋兴叹,明白自己的浅薄和无知。因此,和比你强的人在一起,你比较之后起码会有自知之明,不会自信过头做傻事。再说,蓬生于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近朱者赤的道理大家都懂,同高手经常在一起切磋,你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三是不断的反省。人天生带有许多的不足,所谓的能力,不仅仅是智力水平,还包括自制力、判断力、社交能力、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情绪控制能力等等,不下自省功夫的话,是难以认识并弥补改进那些短板的,终究会因此栽跟头,难成大器。项羽武功盖世,比那个猥琐的刘邦强过万倍,却因气性大、心眼小的致命伤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可悲下场。古今贤者,但凡有所成就者,无不是对自己有着深刻的认识。曾国藩的资质愚钝是出了名的,但曾国藩自带湖南人那种天生蛮霸的性格,对自己下得狠手。当他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毛病后,对自己进行了刮骨洗髓式的自省,一生都坚持用功过格来记录自己每天的得失,常常把自己批得禽兽不如。最终,曾国藩能成为后世人顶礼膜拜的曾文正公也就不足为奇了。
世人都喜欢高看自己一眼,在这个没事特别喜欢打鸡血的年代,或许高看两眼也未可知。我想,一个人低眉顺眼,在自己能力边界内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