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秋 月

中 秋 月

月亮是中秋节的主角。这一天微信朋友圈里最多是月亮图片,都想照出最美的中秋圆月,借了各种的景致来衬托:云、山水、建筑,也有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月亮,各地有各地的月亮。

以前生活在广东,曾在天黑前占一处海边的沙滩,摆一张桌子或铺开一张桌布,把月饼果子酒水摆开,好大的阵势等着月亮从海上升起来。从海水弹起的月亮像是刚刚出浴,的确比别处看到的显得大且明亮洁净。有人欢呼,更多的人吃着月饼,拉着家常,也有孩子提着灯笼在沙地里嬉戏,还有很多孔明灯升上天去,伴在月亮周围。

除了在海边,江边和山上也是好的去处。记得我家附近的东江边,日落时分一家家的人从车上卸下大堆的食品,找一处路灯下摆起来,还有人带着烧烤的工具。亲友们就围着这一堆的吃食,热闹着到夜深。

在苏州,有很多处适于赏月的地方。节前已有媒体在提示,苏州有很多的湖和河,有粉墙黛瓦的姑苏老城,还有数不清的老石桥,这些都是烘托中秋月最好的背景。去年的中秋夜我顺着城墙走,看到了各色的月亮:月在拱桥下、城墙垛间,也有勾檐环抱的月亮。古城没有高大建筑,月亮有足够的表达空间。今年中秋夜,和朋友一起在阊门外的护城河边,喝着酒等月亮从城墙上露出来。夜里有风,几片云不时遮住月亮,又很快飘走,我们几个也随着月亮的时隐时现而抬头看月,低头吃月饼。正是因为云的频繁捉弄,有机会更多次的抬头看月和拍照。

回来翻看照片,很多的手机可以拍出特写的大月亮,仅以天幕为背景,月亮显得有些孤单。有人间的景致衬托倒让人想起很多。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我不禁自问,年年赏月,究竟在看什么?

我自己竟是回答不了的。如果说仔细认真的看月亮,还是小时候。那时听说了嫦娥奔月,大人们说盯着时间长了会看到一个叫吴刚的人在挥斧砍桂树,再仔细看还有一只白兔,一只蟾蜍。我就在门前的场子站很久,一动不动的盯着,时间久了还真看到月亮里面有动静。在那个年纪,常常会在月圆的时候盯着月亮发呆。那时的天空很透明,没有路灯,窗户的灯光也很弱,月光能照出清晰的影子。

过了那个多梦的年龄,还真没有再那样认真地盯过月亮。年年赏月多是瞟一眼月亮,拍个照而已,赏月更多是月下的聊天和美食。

我觉得有点愧对中秋圆月。月亮一直背负着人的感情,“明月千里寄相思”,期望千里共婵娟,天涯共此时呢。有人统计说诗仙李白的诗里,关于月亮的最多,从“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起,“举头望明月”到“举杯邀明月”的月下独酌和“水影弄月色”,连李白死于长江边的采石矶,也被后人想像是入水捉月,应了“欲上青天揽明月” 的浪漫。背负人的感情的除了月亮,还有月光、月色。我相信李白和那些借月亮诉说自己心思的诗人,他们都常凝视月亮,都曾久久的沐浴在月色中,与月影对话。那时是风清月朗的,

虽说雾霾下的月亮常常浑浊,有了城市的各色灯光,也难得见到月光投下清晰的影子。不过,找一个处合适的地方赏月,还是能看到吴刚砍桂树和白兔的,没有看见,是心不再清明了。

此刻,想起鲁迅的《狂人日记》第一句说到月光,接着就是一句:“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好多人分析这句话里的“他”指的是谁,一直意见不一,我倒赞同这个“他”就是指月亮的说法。三十年前是少儿,接着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当然看不见月亮。近日的一场大病成狂人,就再看见月亮了。我也一样,大约也有三十年没认真看月亮,这是出走的三十年。如今想着归来,就想仔细看,看到吴刚在砍桂树,玉兔在旁的动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