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梦回屋弄

一队扛锄头的种田人从“火耙畈”收工回来,我也在其中。走啊走啊,过了众家河头,走向那条两边都是“乱石墙”和“瓦爿墙”的屋弄。到了北头第一个门,棠叔进去了,恒哥也进去了……队伍再往前走,圭叔进去了,明哥和他的父亲信叔进去了……再往前走,祥哥和他母亲郑婶也进去了……眼看不长的屋弄到了头,我身边的人一个个全回家了,留下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四顾茫然……
我醒来时,眼角有点湿——梦中,我回到了曾穿梭十年的屋弄。
那种两边是房屋中间一条路的地方,书本上叫“小巷”,北京人叫“胡同”,上海人叫“弄堂”。我们家乡人一般把屋内的穿堂叫做“弄堂”,却把小巷称作“屋弄”。而在互星,“屋弄”又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它专指北起众家河头南到方家祠堂的那条小巷。我在互星的十年,就住在屋弄里。此后的三十多年,屋弄里的人和事,无数次映现在我脑海里。


我十分想念明哥。豪爽热情的明哥和他的父亲信叔是我第一处居所的邻居。信叔不但善农活,而且会做泥瓦匠、会做厨工。生产队里要砌个小屋盖个房顶,或农忙时办食堂,都要请信叔展示手艺。那天二哥和我一住下,他们父子俩就过来看。当知道这小屋没有厕所,信叔说这事一天也不能拖。他们立刻帮我们向队里要来一些木料,在西头近屋后山的地方搭了一个小棚,从家里拿来稻草盖在棚顶,人地生疏的我们这才有了自己的“便桶间”……
我深深记挂圭叔。善良的圭叔是聋哑人,却绝顶聪明,别人说话时,他凭神色和口型,就能看出大概意思。他虽是农民,但也会做石匠。当知道初来乍到的我们没有粪缸而束手无策时,他就“哇啦哇啦”地比划着,领我们去找到几块旧石板,又搞来些水泥,在屋后山下的烂田边砌了一个储粪便用的石槽。此后,他隔几星期就拿着理发工具来我处,让我帮他剃头,然后他帮我剃。有一次他学我的样,拿起二哥装的收音机的耳机套在头上,却突然哇哇大叫起来。原来他从耳机中听到了声音,而这是他一生第一次听到声音!他笑了,然后他猛烈地抽着肩膀,伤心地哭了……


我永远忘不了恒哥。恒是二哥的同学,是我的又一个哥。恒的父亲棠,则是我尊敬的叔。插队不久,就遇上斫柴的日子。为了早日完成任务,三天里,人人都抢着占领路近、坡缓、柴多的“有利地形”,恒哥带我同去,却把最平缓、柴长得最茂密的一片山让我去斫,他自己则在周围一些零星的柴坡“打游击”。傍晚,我艰难地挑着小小一担柴下山去,很羞愧地去过秤,怕人笑话,却居然也有近一百斤。从来没挑过担的我一知道这个份量,突然就觉得担子更重,一路上跌跌撞撞,到了屋弄口,实在支撑不住,柴担一下子从肩上滑下,竟再也挑不起。这时,门内走出腿脚不方便的棠叔,他费力地挑起柴担向我家走去,担子随着他跛瘸的步子一晃一晃……
我万分感激祥哥。那俗称“三份头”的地方,是我后来的住处,祥哥是我的邻居。他家生活条件差,可是哪怕煮了一碗菜羹,祥哥的母亲郑婶也要盛半碗给我们。1974年2月1日的夜晚,冬雨淅沥,寒风袭人。怀胎十月的妻子突然阵阵腹痛,看来将要分娩了,手忙脚乱的我急敲郑婶家门,问哪里可请到接生的医生。郑婶忙叫起被窝中的祥哥,让他带路。野外漆黑一片,小小的手电筒射出一缕细细的黄光,窄窄的山路上,走着我和祥哥。冷雨打湿了衣服,泥浆灌满了球鞋,我浑身格格发抖,他说话声音发颤。两个多小时后,我们请来了医生,郑婶早已在我家照料……


还有啊,还有更多的叔、哥,更多的婶、嫂,我掰着手指,哪里数得清!举目无亲的知青,一直在受着“屋弄”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不能不想着报答。我把心事同棠叔说了,棠叔问我:“你说屋弄口的池塘为什么叫'众家河头’?”我说不知道。他告诉我,这里原有一个小池,被一个富户独占着,村民们日常洗衣洗菜,要走半里路到村东的水沧漕去,很不方便。一个血气方刚的汉子决心要和这蛮横的富户斗一下。他想召集一些年轻人搬石头去填掉这个小池,这时,一位老人说:“这富人蛮不讲理,确实可恶;我们把小池填了,也可以出一口气,但是,池塘填了,乡亲们用水还是不方便。不如我们联合起来挖一个大池,让村里人人都方便,大家说这样可好?”乡亲们齐声称好。大家背来了锄头铁锹,挑来了竹筐土箕,齐心合力,掘的掘,挑的挑,当天就把小池北边的乱石滩挖成了一个大池塘。那富人很难为情,就向大家认了错,要求两个池子都归公用。于是,大家决定,以后大池洗菜洗衣,小池洗脏物。这个池子为大家解决了一个难事,因它是那么多人一起挖成、又让所有人公用,就为这池起了一个名字,叫“众家河头”。
“众家河头边的人,都是相互帮着的,还用得着谢吗?”棠叔说。我默默点头。


那些年,我在这屋弄里结婚成家,我在这屋弄里养鸡养猪;那些年,有人要我们帮他写封信、剃个头,帮他漆几条凳子、做几件小孩衣服,帮他接个保险丝、装个插座,我们很开心地去做。有人要谢我们,我就拿出了棠叔的话:“众家河头边的人,都是相互帮着的,用得着谢吗?”其实,我心里想的是,这也算是我零星的一点报答吧。滴水之恩,本当涌泉相报,可是我报得尽吗?
屋弄,那条两边都是“乱石墙”和“瓦爿墙”的屋弄啊,我无法报答你,就让我久久记着你吧,记着住在你这里的梗直、朴实、热情、顽强、智慧的人们。我相信,我还会常常梦见你……


本栏目编辑:宋蔷


温馨提示:本平台所有的打赏都属于作者,因无法发出邀请作者本人,暂时只用“火花心智”头图,望谅解。
作者简介:张仿治,1949年出生,浙江省作协会员,中学高级教师,宁波市首批学科骨干。已退休。因所学是中文专业,退休后寻思,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动笔写点东西以自娱。于是近几年陆续在报刊发些小说、散文,并出版有散文集《一个榫头一个眼》、《米饭为什么这样香》、《悠然见菜蕻》。
(0)

相关推荐

  • 【柴虎】二 哥

    二   哥             文/柴虎 二哥属鸡,黄历上说属鸡的人命不好,刨一抓子,吃一嘴,我看我二哥就这样,整天见他忙忙碌碌,没见过他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吃过一顿好饭,整天蓬头垢面,才四十来岁 ...

  • 大哥,二哥,三哥

    大哥,二哥,三哥

  • 隶书 小池赋应诏 (许敬宗)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池赋应诏     臣忝班下列,胥宇上京.欣托巢之有庇,体墐户之全生,爰凿小池,依于胜地.引八川之馀滴,通三泾之洋泌.慕鉴止而端形,乃游智而清志.尔     其潺湲绕砌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让人羡慕也是福

    让人羡慕也是福 那天回学校,走进教研组办公室,一位正在改作业的同事抬头说:"真羡慕你啊,退休的人,可以不必工作了!我们哪一天能像你一样就好了!"他这一羡慕,让我想起头一天远在杭州的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教我如何不爱她

    我家小院子里种了不少花草,自以为是"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朋友闻讯,就特来欣赏.可他看了一转,却连连摇头,大有不屑一顾之意:你怎么会喜欢上这么一些破东西? 听他这一说,我便有些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耘之韵

    耘之韵 Huo Xing Ji Hua 河岸边,丝丝缕缕的绿柳垂到了水面,农家小院里,石榴花正红艳似火."野花成子落,江燕引雏飞"--刚刚会飞的雏燕,跟着妈妈去学捉虫子了!阳光明媚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春苗曲

    当"处处闻啼鸟"的季节到来之时,大河两岸的原野上,树儿醒了,草儿醒了,蛙儿蛇儿也醒了.这时,勤劳的种田人知道,沉睡在仓库之中的"秧子谷"也该醒了.生产队里的老农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却看蚕妇泪何在

    却看蚕妇泪何在 --重读张俞<蚕妇> 张仿治 这是在六十年前读小学时已经会背的一首宋诗:"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当时老师解释说,诗里写的是一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旅途偶感

    旅途偶感 那次与一群老同学去贵州,将游万峰林时,我的心里忽然格登了一下:这个地方我十几年前来过的.记得那次,我们坐电瓶车到了观景台,正东指西点,大呼小叫,被这神奇的喀斯特地貌吸引,却发觉有人在拉我袖子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鸟鸣啁啾

      已经有许多年,有时我凌晨四五点钟睡不着觉,在床上翻来覆去,正觉无聊,窗外就有啁啾的鸟鸣来逗引我了.初时并不在其意,待稍稍静下心来,竟觉得十分悦耳.凝神谛听,它们并非单调的"叽叽"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怅然访松茂

    怅然访松茂 人生最美是清欢 我的写作, 不只是在告诉人关于这人间的美丽,而是在唤起一些沉睡着的美丽的心. 01 "嘉溪",单是这个地名就与众不同--据<尔雅·释诂>:嘉 ...

  • 【作家在线】| 张仿治作品:哀怨曲中的刚烈女儿

    很早就有了一个印象:中国人的性格,总体上是北方人粗犷豪爽,南方人温和细腻.联系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大多也有这样的特点.我拿古代"乐府双璧"来比较,也是这个感觉.读北朝民歌<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