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星原的中国美术课3.天子的规仪
天子的规仪
从这些为宫廷内部服务的作品,多个角度表现皇家和贵族的日常用度,习惯,趣味等,在技巧和材质等方面都体现出了宫廷的至高地位。汉唐时期确立的规范和风格,对后世宫廷艺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天子的规仪:
14.长信宫灯:为什么成为宫廷“重器”
15.《簪花仕女图》:为什么绝世名画历代鲜有人见过
16.《捣练图》:为什么成为宫廷画巅峰之作
17.《琉璃堂人物图》为什么宫廷画面里画前朝诗人
18.《杨贵妃教鹦鹉图》为什么契丹人把杨贵妃画在墓室里
19.《丹枫呦鹿图》它为什么“不像”中国画
原文约2500字 | 建议阅读7 分钟 |
14.长信宫灯:为什么成为宫廷“重器”
西汉长信宫灯
中国汉代青铜器
西汉窦绾墓长信宫灯:
设计上:体现出高超的技术工艺。如除烟设计
造型上:展现了中国独有的“线描雕塑”的特点,线条平缓,像用刀画出来一样(线描是汉代雕塑最重要的语言特点,在审美上跟历代中国绘画一脉相承,线描技法到汉代时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特点,运用线条就能把空间和主次关系表现出来)
文化上:宫女雕塑的(跪着)姿态反映出汉代宫廷严格的等级制度和行为规范
历史上:看到汉景帝削弱地方诸侯势力(七国之乱),这个灯原来属于阳信夷侯,被抄没后送进窦太后(汉景帝母亲)宫中,后赐给窦绾。可以看到秦之后,汉朝统治者希望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15.《簪花仕女图》:为什么绝世名画历代鲜有人见过
《簪花仕女图》
这件作品几百年里不为人所知,到清代才横空出世,被定为中唐画家周昉的作品,后来得名“簪花仕女图”。
这张画应为唐代众多“扑蝶图”中的一件,原本是一件三联屏风,所以比一般手卷要大。 这种屏风放在宫廷之内,教唐代的妃子们如何打扮自己
画面表现的是唐代一项特殊的后宫活动,嫔妃打扮得性感美丽,争取皇上的宠幸。这项活动,是为了显示皇帝的公平。这类作品一般深藏宫中,普通人见不到
从画面上看,它带有明确而又优雅的色情意味。同时,它也体现了一定的政治性,因为画的内容意在表明皇帝对后宫女子是公平的,而后宫的秩序正是建立在这种公平之上
【每年在春夏之交,选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让宫女们都用某种花打扮好,熏上花的香味。一切就绪,皇帝来了,对宫女们放出一只蛱蝶,就是一种特别大的蝴蝶。蝴蝶落在哪个宫女身上,当晚皇帝就跟她过夜。这种活动直到唐玄宗结束,因为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唐玄宗宠爱于杨贵妃】
16.《捣练图》:为什么成为宫廷画巅峰之作
张萱《捣练图》
宋徽宗临摹,美国波士顿美术馆
高清图见官网
捣练:《捣练图》描绘了贵族妇女制作丝绸的场景,“捣练”是把生丝做成熟丝的两项工作,去除蚕丝上多余的杂质和丝胶,画面中淘气的小女孩代表着这种手艺的传承
三矾九染:工笔重彩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画种之一,顶级的工笔画彩画,要“三矾九染”(多次彩色渲染,每次渲染罩一层矾水,这样之前热染的颜色不会化开),还要对画画的绢用贝壳粉做特殊处理(有细腻的珠光效果),令画面产生明亮艳丽而不厚重的效果
绮罗人物:张萱是唐代人物画家的代表,画的妇女都是贵族,穿着绫罗绸缎,所以他的画别称作“绮罗人物”。但他不是一枝独秀,从中也可以看到整个唐代的艺术氛围是多么令人惊叹
17.《琉璃堂人物图》为什么宫廷画面里画前朝诗人
南唐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琉璃堂人物图》是南唐周文矩的作品,描绘了唐代大文人王昌龄李白等人的雅集,王昌龄的琉璃堂和王羲之的兰亭类似,是重要的文化标识(也就是文人聚集)
这件作品反映了南唐继承了唐的文化,并将之视为正统。五代十国的文化基本依然以唐代为模板,唐文化的形象实在太伟大了,承继这个文化形象,能够帮助五代皇帝证明他们的合法性,包括南唐后主李煜
周文矩画工精湛,善用“颤笔”(就是画衣服线条用一种带抖的笔法,为了迎合南唐后主李煜的金错刀), 《琉璃堂人物图》的形象被后世临摹,代代传扬,唐文化的影响也存续至今
所以《琉璃堂人物图》既展示了具有文化合法性的形象,又能体现皇帝的施政理念,还能展示皇帝的个人倾向和笔法,真正体现了南唐的宫廷文化风格
18.《杨贵妃教鹦鹉图》为什么契丹人把杨贵妃画在墓室里
《杨贵妃教鹦鹉图》
辽代墓室
《杨贵妃教鹦鹉图》描绘的是唐代的典故(杨贵妃教鹦鹉念心经),它出现在契丹贵族的墓室里,再次证明唐文化对后代的影响。唐朝灭亡之后契丹的辽做大自以为是承前启后真正继承唐代文化(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国也是这样想的)。唐代文化不仅仅是汉族文化的骄傲,也是周边所有文化的骄傲
这件作品颜色鲜艳,人物发型独特,并不完全照抄唐代,而是体现契丹特色,如发型。契丹人一方面学习了汉代文化,另一方面也注重自己的文化特征,在欧亚草原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度令欧洲人认为契丹就是中国
从壁画中,既看到一个恢弘蓬勃影响深远的唐代,也看到一个力图建立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信的契丹民族,还拓展了我们对自身的理解——我们不仅是唐人,也是契丹人
19.《丹枫呦鹿图》它为什么“不像”中国画
《丹枫呦鹿图》
《秋林群鹿图》
《丹枫呦鹿图》并不是单独的一张,还有一张《秋林群鹿图》,跟它风格和内容相似,组成了一对。这两件作品历来属于珍宝,不仅诞生于宫廷,在后来的朝代也早早就进入了宫廷的收藏。
《丹枫呦鹿图》是一件契丹人的作品,表现了契丹人“春水秋山、冬夏捺钵”的生活方式(每年要去不同地方打猎捕鱼,一年四季顺着季节的变化变换地点,随时停下来就支起皇帐。)。画面描绘的自然环境,与中原地区非常不同所以,我推测,这张画很可能就是立在帐篷里、挡在皇帝身后的一个屏风。
重彩渲染:这件作品完全不同于中原历朝历代的绘画方式,颜色非常丰富和厚重,强调色彩搭配。
彰显皇家气派:一方面象征了契丹自己的生活方式(四处游走,皇宫就是帐篷),另一方面 看到了一个更加完整的契丹王朝的文化形象。《丹枫呦鹿图》昭示了“我们”与“你们”的不同,而《杨贵妃教鹦鹉图》则又显示了“我们”对“你们”的了解。
这件作品和《杨贵妃教鹦鹉图》,展现了契丹的双重性格,一方面竭力模仿唐代的文化模式,另一方面又竭力保持自己民族的文化传承,两者并存而不矛盾,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