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风云(上)5
所以在太上皇李渊去世之后,太宗底下有一系列动作, 其中包括舆论宣传攻势,用来宣扬他的继位是合法的,诛杀建成、元吉是正义之举,而图画凌烟阁,我认为也是这一系列举措中的一 环。
咱们排个时间表就可以看出来这一点。
贞观九年(635)五月,太上皇李渊去世。在李渊去世前,太宗没有什么大的举动来宣扬自已玄武门事变的合法性,毕竟投鼠忌器,不能不给自己老爸留个面子。
贞观九年(635)十月,太宗提出观看史书。太上皇去世后五个月,太宗就提出要看自己的《起居注》,此时他已经没顾忌了。皇帝观史是前无古人的举动,史书,那和“天人感应”一样是约束皇权的一把利器,没有当世皇帝看过的,可是太宗要看,他最想看的就是里面怎么写玄武门事变,而且不但要看,他还想改,群臣没有答应。
贞观十三年(639),再次提出看史书。这一年太宗又向主管《起居注》的褚遂良提出要求,这次褚遂良又力劝他,没答应。
贞观十四年(640),修改史书成功。前两次都没看成,而第三次太宗终于得偿所愿了,贞观十四年,他直接向宰相房玄龄提出要看史书,房玄龄不敢拗着他,所以匆忙修改删减史书,编成《实录》进呈给他,太宗看了后不是很满意,直接就自己给玄武广]事变定性了:“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联之所以安社稷、利万人耳。” (《唐会要石六三)也就是说他自比周公,将建成、元吉比作管叔、蔡叔。
经过房玄龄篡改的史书有一大特点,就是除了骂建成,元吉不是东西该死之外,还刻意要把李世民措绘成建国第功巨,甚至不惜扭曲事实,贬低唐高祖李渊,这些史书说太原起兵的倡导者是李世民,战功第一是李世民,李渊是被动参与的,至于建成和元吉,那纯属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的废物点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告诉全天下——这江山本就是李世民打下的,他坐皇位理所当然。
贞观十七年(643)二月,图画凌烟阁。现在大家对太子之争议论纷纷,所有人都会联想起十八年前的那辩, 所以唐太宗才要通过大肆宜传“建国功巨”的方式再次标榜自己的正统性。
稍微分析就知道了,他所确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与其说是建国功臣,不如说是玄武门事变功臣,这里面,直接参与玄武门事变者有十二人,包括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段志玄、屈突通、长孙顺德、侯君集、张公谨、程咬金、秦叔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