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凌烟风云(上)5

所以在太上皇李渊去世之后,太宗底下有一系列动作, 其中包括舆论宣传攻势,用来宣扬他的继位是合法的,诛杀建成、元吉是正义之举,而图画凌烟阁,我认为也是这一系列举措中的一 环。

咱们排个时间表就可以看出来这一点。

贞观九年(635)五月,太上皇李渊去世。在李渊去世前,太宗没有什么大的举动来宣扬自已玄武门事变的合法性,毕竟投鼠忌器,不能不给自己老爸留个面子。

贞观九年(635)十月,太宗提出观看史书。太上皇去世后五个月,太宗就提出要看自己的《起居注》,此时他已经没顾忌了。皇帝观史是前无古人的举动,史书,那和“天人感应”一样是约束皇权的一把利器,没有当世皇帝看过的,可是太宗要看,他最想看的就是里面怎么写玄武门事变,而且不但要看,他还想改,群臣没有答应。

贞观十三年(639),再次提出看史书。这一年太宗又向主管《起居注》的褚遂良提出要求,这次褚遂良又力劝他,没答应。

贞观十四年(640),修改史书成功。前两次都没看成,而第三次太宗终于得偿所愿了,贞观十四年,他直接向宰相房玄龄提出要看史书,房玄龄不敢拗着他,所以匆忙修改删减史书,编成《实录》进呈给他,太宗看了后不是很满意,直接就自己给玄武广]事变定性了:“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联之所以安社稷、利万人耳。” (《唐会要石六三)也就是说他自比周公,将建成、元吉比作管叔、蔡叔。

经过房玄龄篡改的史书有一大特点,就是除了骂建成,元吉不是东西该死之外,还刻意要把李世民措绘成建国第功巨,甚至不惜扭曲事实,贬低唐高祖李渊,这些史书说太原起兵的倡导者是李世民,战功第一是李世民,李渊是被动参与的,至于建成和元吉,那纯属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的废物点心。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告诉全天下——这江山本就是李世民打下的,他坐皇位理所当然。

贞观十七年(643)二月,图画凌烟阁。现在大家对太子之争议论纷纷,所有人都会联想起十八年前的那辩, 所以唐太宗才要通过大肆宜传“建国功巨”的方式再次标榜自己的正统性。

稍微分析就知道了,他所确立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与其说是建国功臣,不如说是玄武门事变功臣,这里面,直接参与玄武门事变者有十二人,包括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段志玄、屈突通、长孙顺德、侯君集、张公谨、程咬金、秦叔宝。

(0)

相关推荐

  •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武将第一是尉迟恭,秦琼为啥排在了最末?

    <隋唐演义>可谓家喻户晓,原著共七十余万字,以隋末农民起义为背景,描写了瓦岗寨好汉聚义反隋,辅唐开国的故事.<隋唐演义>中,山东好汉秦琼秦叔宝是响当当的头号人物.在真实的历史中 ...

  • 凌烟阁功臣中,谁跟着李世民混的时间最短?又为何能进入榜单?

    唐朝贞观年间,由唐太宗李世民亲自评选出来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气很大. 凌烟阁功臣的名气不但远超唐朝的开国功臣"太原元谋功臣",放在众多历史王朝的功臣榜序列中,也是数一数二的. 凌烟 ...

  • 说一说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及其后代情况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李世民命人在皇宫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小楼里,修建了凌烟阁. 并命将时任将作少监的大画家阎立本,绘制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陈列于凌烟阁中,时常前往怀旧. 世人都以为这二十四位功臣,是跟 ...

  • 【大唐】凌烟风云(上)6

    在玄武门事变前就通过气,至少不反对李世民的有三人,包括李靖.萧瑪.李勤.配合玄武门事变,在洛阳执行收买豪杰任务者一人--张亮. 虽未直接参与玄武门事变,但是属于秦王府重要成员的有五人,即刘弘基.殷开山 ...

  • 【大唐】凌烟风云(上)4

    意思是现在天下无事,唯有太子之争需要解决,您需要早日确定他们的地位.太宗听了以后反映很特别,<资治通鉴>记载说"上闻而恶之",也就是非常厌恶大家议论此事.为什么呢?因为 ...

  • 【大唐】凌烟风云(上)3

    说这些人都是建国功臣,这话对不对呢?当然对,这其中的确有很多人参与了隋末唐初的建国战争.可是这里面其实另有玄机,在我看来与建国战争关系不大,而是与埋藏在唐太宗心里十八年的一个隐忧密切相关. 分析一下这 ...

  • 【大唐】凌烟风云(上)2

    <旧唐书 长孙无忌传>记载了唐太宗发布的<图功臣像于凌烟阁诏>,里面说这二十四位功臣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绸缪帷帐,经纶霸图"."绸缪" ...

  • 【大唐】凌烟风云(上)1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是唐代诗人李贺所作<南园十三首>中的四句诗,气势磅礴,千古名句. 这四句诗体现出李贺的胸怀抱负和他对凌烟阁的敬仰. 不 ...

  • 【大唐】凌烟风云(下)5

    朱温算是胜利了.他胜利后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诛杀宦官. 这次来个狠的,以前宦官杀了这个起了那个,始终没有斩草除根,这次不问其有罪与否,一概诛杀.于是大开杀戒,宫内诛杀宦官五百余人,只留下三十多个年 ...

  • 【大唐】凌烟风云(下)4

    当时双方都想挟天子以令诸侯,朱温想把皇帝迎到东都洛阳,那里靠近汴州,是他的地盘.李茂贞想把皇帝迎到凤翔.崔胤使劲撺掇朱温早下手为强.皇帝也倾向朱温.杀了一个刘季述,他以为宦官能收敛点,没想到人家宦官拉 ...

  • 【大唐】凌烟风云(下)3

    黄巢本人对这一切浑然不觉,所以说这人最后失败也不是偶然的,他就没有一个开国君主应有的那种眼光和锐气.而此时的朱温正陷入与唐朝官军的苦战之中,兵力.粮食都捉襟见肘,于是他连续十次派人向黄巢求援,而黄巢竟 ...

  • 【大唐】凌烟风云(下)2

    [大唐]凌烟风云(下)2 至于唐宣宗,他是个很有意思的人,他的统治比较清明,国家也比较安定,于是宣宗被人称为"小太宗",而他图画凌烟阁的目的,实际上是对建国以来的历史做个回顾,因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