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记忆的修复 | 袁运生《水乡的记忆》作品史研究

“一段记忆的修复——袁运生《水乡的记忆》作品史研究”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主办,展期将持续至5月1日。袁运生先生是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一颗星,一颗能够代表艺术自由求索精神的星。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培养的优秀艺术家,他总是处在时代的潮头。此次展览以时间为线索,围绕《水乡的记忆》一件作品的历史而展开,通过“志向”、“诞生”、“争议”、“失踪”、“修复”、“捐赠”这几个板块抽丝剥茧一般的向观众展现一件作品的诞生与命运,力图修复曾经断裂的记忆。

引子

1962年,我的毕业创作《水乡的记忆》,可以算是我的第一张壁画稿。可惜这张画的经历很惨,诞生不久便遭批判,后来索性连画也找不到了。

那年春天,有两个幽灵徘徊在我的心头:一个是敦煌,我刚刚从上海连续看了十天大规模的敦煌展;一个便是陈老莲的博古叶子。

我曾经不辞辛苦地画了两个多月的写生,充实了自己,因而换来作画的信心。不用模特儿,我感觉更自在,连写生也放到一边去,结果却比写生更接近我的感受。可能,这就是真诚的力量。

第一板块

志向

三年级我入了董希文工作室,他的教学班子里还有油画家、美术史家许幸之先生。他们对我极其爱护,使我一生感激。

——袁运生《我的艺术经历》

我有两年在双桥农场的生活经历,结识了江丰院长、冯法祀先生、李宗津先生,还有付小石、谢立纲等学员,每天的晚间谈话内容海阔天空,江丰先生的骨气、坚韧的人格个性,为我所敬重。尤其是他的为人,大气凛然、不记利害、忧国忧民、刻骨铭心,人是要有一身傲骨的。结识这些人是我一生的荣幸。

——袁运生《我的艺术经历》

《自画像》 袁运生 1962年 布面油彩  自藏

1962年 第三画室师生在中山公园举行毕业总结时留影(左起:董希文、许幸之、艾民有、袁运生、王路、颜铁铮、费正)

1956年7月31日至8月11日,“墨西哥全国造型艺术阵线油画版画展览”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现场,西盖罗斯作品《Our Present Image》(《我们今日的面貌》)在展场正中展出。

1958年在双桥农场照片(左起第二人江丰、第三人李宗津、第四人傅小石、第六人冯法祀、第十二人王曼硕第十三人尚爱松)

1961年1月,袁运生在双桥农场为江丰作肖像速写,江丰一直将此画挂在家中多年。此为原件复制品

第二板块

诞生

获准回到课堂的袁运生,十分珍惜毕业创作的机会。1961年,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 人民生活发生了可喜变化,袁运生敏锐地发现了春节前后乡镇自由市场的生命力,他说“我是想把我在水乡体验的那种只有水乡才有的地方特色表现出来,并尝试我对东西方艺术结合的一种理解和感受。”

《水乡的记忆》创作素材之 42 袁运生 8.5×18.8cm 1962 纸本墨笔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水乡的记忆》创作素材之 32 袁运生 8.5×18.8cm 1962 纸本墨笔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水乡的记忆》创作素材之 125 袁运生 19.7×12.1cm 1962 纸本墨笔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水乡的记忆》创作素材之 1 袁运生 26.4×19cm 1962 纸本水彩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水乡的记忆》创作素材之 5 袁运生 26.4×19.1cm 1962 纸本水彩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水乡的记忆》创作素材之 12  袁运生 26.4×19.1cm 1962 纸本水彩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水乡的记忆》油画小稿 袁运生 23×29cm 1962 布面油彩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水乡的记忆》创作构图局 部深化稿之8 袁运生 26.4×19.1cm 1962 纸本铅笔

《水乡的记忆》创作构图局部深化稿之14 袁运生 19×12cm 1962 纸本墨笔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水乡的记忆》创作素材之107 袁运生 12.1×19.9cm 1962 纸本墨笔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第三板块

争议

《水乡的记忆》作品面世后,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1962年,袁运生的中央美术学院毕业证

说到毕业创作,袁运生画的《水乡的记忆》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深,我也非常喜欢。因为我的老家也在水乡,他画的那些地方,我都去过,我也画过。看了以后,我觉得非常亲切。有些细节,女的托着盘子,上面的白兰花,上海就有很多卖白兰花的,这些细节都是非常真实的。董先生看了以后,也非常喜欢,要给他打5分,但是油画系的老师们一块讨论,觉得给他打5分不合适,因为极左思潮在他们的心理没有褪尽。再加上袁先生画的画跟当时的距离太大,不得不把袁运生分配到东北的长春市工人文化宫

——费正 ,袁运生研讨会,2017

柳闻莺 《要正确表现劳动人民》 刊于1963年《美术》第三期30页

不论作者所描绘的是旧时的记忆,还是新生活的印象,总不应该丑化劳动人民的形象,把他们画成体态畸形和有暗淡情绪的样子。

——柳闻莺

《要正确表现劳动人民》 刊于1963年

《美术》第三期第30页

第四板块

失踪

张郎郎将作品还回学校后,作品多年不知所踪,这是一段不清晰的记忆。但这件作品依然作为那个时代优秀的教学成果,被不断提及,萦绕在人们的心中。

受业于名画家董希文教授工作室的袁运生同志,在学生时代思想就很活跃,养成一种对艺术创作敢想敢做勇于创新的性格。受了敦煌壁画的启发,学习运用以线造型的那简练、明快的表现手法,探索油画民族化的新画风。他的毕业创作油画《水乡的记忆》,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江丰 《艺术创新贵在源于生活》1979

第五板块

修复

2017年《水乡的记忆》送尤拉工作室进行全面修复,2020年完成。

《水乡的记忆》(2020年修复后) 袁运生 243×245cm 1962 布面油彩 2021年艺术家捐赠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第六板块

捐赠

袁运生致信母校捐赠作品,并筹备展览。

2020年11月30日 

袁运生先生致信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提出捐赠《水乡的记忆》的想法,信中写到“这张毕业创作是我大学时期的代表作,也是董希文先生在艺术教育上关于中国传统、民族审美的教学思想和理念的体现;更是美院教学历史文化见证。与我而言,是有着深厚的情感记忆的。”捐赠作品是作品最佳的去处,也表达了母校培养的感激之情。

2020年12月7日 

范迪安院长对袁运生先生的信件进行了批示,转美术馆办理,写到“这件作品有特殊历史价值”,并复信袁运生先生。

2020年12月8日

袁运生先生致信张子康馆长,提到整理画作之时,除原作外还有大量画稿,希望能和原作一起组织小型展示。

2020年12月中旬至2021年4月

美术馆跟进办理捐赠手续,确认接受捐赠《水乡的记忆》原作及画稿、笔记,共计167件,申报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项目,筹备捐赠作品展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