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句“烂口头禅”毁掉一个孩子:父母的嘴,就是孩子一生的风水

作者:豆妈
来源:豆芽妈妈(ID:mumdouya)

真正成功的教育,就是培养出心理阳光的孩子。

为什么很多家长都不会去考虑孩子的感受?

这两天,知乎上这个问题引来了3000多万网友的围观。

获得最高赞的网友,是这样“控诉”家长的:

每次关心妈妈都会被骂,是真的骂,还会扯到其他地方骂!

比如,妈妈腿摔断了,他问“要不要去看医生?”

妈妈却骂他:

“你就不知道心疼父母,就知道乱花钱……”

当他吓得不敢再关心时,妈妈竟然边哭边骂:

“我怎么命这么苦,自己的娃都不知道关心我!”

不管怎么做,这个孩子总是会被妈妈责骂和数落!

漫画家几米说:

“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有调查显示:

40%的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过父母语言上的伤害。

父母的话,可以燃起孩子对未来的希望,也能将孩子彻底推向痛苦的深渊。

尤其是,父母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往往伤孩子最深,却不自知。

而这些话,正暴露了你,属于哪一类家长……

 01 

唠叨型父母

口头禅一:“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

暑假里,孩子玩手机,打游戏,是父母们最头疼的问题。

父母想孩子能安静地写作业,看书,偏偏孩子明里暗里地玩电子产品。

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就会不停地碎碎念:

“一天到晚就知道玩手机!”
这种话说多了,孩子只会觉得厌烦,一点也听不进去,甚至还会产生逆反情绪。

同样的情况,孙俪的做法堪称教科书式育儿,让人赞叹不已。

孙俪和等等约定好,周一到周五不能玩电子游戏。

等等偷玩游戏后,自知破坏了原先的规定,诚实地向妈妈认错。

孙俪不仅没有惩罚,还额外奖励了等等再玩20分钟。

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做禁果效应,指的是理由不充分的禁止反而会激发人们更强烈的探究欲望。

简单地来说,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

孩子玩手机也是一样,如果你只是吼骂去暴力压制,只会适得其反。

而像孙俪这样的父母,既懂得尊重孩子爱玩的需求,又巧妙地立好规矩,被好好引导的孩子自然不会再轻易沉溺手机。

 02 

恐吓型父母

口头禅二:“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

前段时间,一个妈妈带6岁孩子坐公交车时,嫌孩子太吵不听话,自己一个人下了车,把孩子留在了车上。

“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

被妈妈“丢弃”的孩子吓坏了,幸亏有一个好心的乘客把他领到了司机身旁。

后来司机好不容易找到妈妈后,妈妈的解释冠冕堂皇:

“他把我吵得没办法!我是为了让他知错,才不理他的!”

这种拿孩子安全做赌注的教育方式,真的让人不寒而栗!

万一孩子被心怀恶意的人拐骗走,这个妈妈一生都要活在失去孩子的内疚和懊悔中!

打着“冷处理”的旗号,实施的却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冷暴力”惩罚,到头来只会将孩子越推越远。

作家张德芬说:

“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个童年时因为缺乏爱和认同而造成的黑洞。 ”
简简单单的一句“不要你”,却充斥着妈妈对孩子彻底的否定与拒绝。

感觉不到爱,甚至担心随时会被抛弃的孩子,可能要用一生才能摆脱这个阴影。

 03 

否定型父母

口头禅三:“你真的一塌糊涂!”

前不久,综艺节目《少年说》上,一个女孩就控诉妈妈太毒舌,经常用语言刺激打击她。

她毫不客气地说:

“我觉得我妈妈,生活一定很苦,毕竟她的嘴那么毒!”
妈妈的嘴有多毒呢?

数学没考好,妈妈直接骂她:

“你怎么考了这么个鬼东西?”

“下次再考这样,你就不用去学校了!哪凉快哪待去!”

就连女孩托爸爸买了一件自己喜欢的连衣裙,妈妈都可以这样打击她:

“你眼睛长哪里去了?”

“你要是以后再买这种衣服,我就把你和衣服一起丢出去!”

最让女孩伤心的是,妈妈还喜欢当着弟弟的面挖苦讽刺她:

“不要以后像你姐一样,干啥啥不行,学习真的一塌糊涂!”

孩子真的有那么差吗?

需要用“一塌糊涂”来打击她,否定她吗?

《超级演说家》有句话:

你满嘴是爱,却满目狰狞!

生活中这样毒舌的父母并不少,他们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做着深深伤害孩子自尊的事情!

一个在父母面前都抬不起头的孩子,又怎么会充满自信活力地去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呢?

 04 

攀比型父母

口头禅三:“你看看别人家孩子!”

《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19)》调研显示:

孩子最不喜欢家长说的五句话中,有一句就是:“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之前,在地铁上,听到一位妈妈数落自己的孩子:

“你同桌平时没你学习好,这次比你还高10分!”

“暑假哪里也不准去,在家给我好好复习,游泳课也暂时停掉!”

爱比较的父母,看到别人家孩子任何“好”的一面,就想要求孩子也做到,变成自己心目中完美的样子。

小明的钢琴都八级了,小阳奥数竞赛拿了一等奖,小超的口才特别好……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

如果父母一味比较孩子,不管孩子“比得过”还是“比不过”,都会倍感压力和焦虑,变得敏感,嫉妒心强,内心匮乏。

李玫瑾教授曾说:

真正成功的教育,就是培养出心理阳光的孩子。

总被父母拿来比较的孩子,内心感受不到爱与认同。

他们会不自觉地将自我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建立在与别人比较上面,这样的人生往往更加辛苦和曲折。

 05 

诅咒型父母

口头禅五:“你怎么不去死”

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却有很多让孩子感受不到爱的父母。

“你怎么不去死?”

很难想象,这样充满恶意的诅咒,会是最亲的父母常常对孩子说的话。

知名导演谢勇曾拍摄过一组有关《语言暴力》的作品,就讲述了语言暴力和暴力伤害的关系。

影片中,他采访了沈阳市少管所的几位少年犯。

发现无一例外,他们从小都被父母语言暴力对待:

“猪脑子”、

“废物”、

“丢人”、

“你怎么不去死”

……

在多年的谩骂和埋怨中,这些孩子受尽了心理上的折磨。

长大后的他们,把常年对父母的仇恨情绪,用来了毁灭自己,报复他人:

有抢劫赌场,开枪杀人的;

有用斧头,直接砍死对方的;

还有用水果刀,见人就捅的。

与其说这些孩子是罪犯,不如说他们是被父母递上“武器”去害人害己的可怜人!

教育学家尹建莉曾说过:

“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和孩子好好说话,对于父母来说,是一件最简单也最困难的事!

正如苏珊·福沃德教授在《中毒的父母》一书中说:

“小孩总会相信父母说的有关自己的话,并将其变为自己的观念。”
父母随意的几句话,却是孩子心目中最扎心的评价,孩子的生活积极向阳还是消极堕落,全在父母一念之间。

好的父母嘴上都有一条拉链,从不对孩子随心所欲地说话!

这样的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基本都不会差!

因为从小被爱,就是一辈子的铠甲!

作者:豆妈,专栏作家,妈妈界的一股科学清流。本文来自公众号:豆芽妈妈(mumdouya),行走的孩子营,专注普育儿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