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瓶梅》07 所谓上流下流史

都知道《红楼梦》这部书写的上流社会的事,所谓“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

但细看,“诗礼簪缨”的部分比较虚。除了祖上为江山拼过刀子,宗祠里赚一块“先皇御笔”的“星辉辅弼”匾,以及如今宫里有人,且还做到“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外,也并无特别煊赫之处。

有朋友一定要说了,这还不够煊赫?

真相是,看跟谁比。

要是往下比,那自然是煊赫的。但要再看看两府里,政老爷、赦老爷、珍大爷之类的位子,便可知,贾府的所谓“烈火烹油”,其实也不过那样。

只能说,朝廷大了去了,贾府不过是能坐上筵席而已。

至于这筵席有多大,位子的讲究有多深,则贾府人物自己也是知道的。

书中细节很多。

他们往下看时,就从容,就气度,其中也不乏必要和不必要的各种摆谱、装X,确实像个上流的样子。

其他时刻,场面上往来接对,他们又都是周全、谨慎、小心,乃至如履薄冰的。

你要是以为这是他府上最知“礼”的缘故吧,那就太误会两府这些子弟的德行与深浅了。

还是那句话,贾府到底什么势力,真相只是,看跟谁比。

他家祖上是军头,出了两个公爵。这是一切的根基。

之后,其实是不行了。

除了些御笔和匾额,就是靠一个女儿,“十五六岁上”就进了宫,为家族地位奋斗而已。

可叹乎?

细读这部书,真是元春一个人在拼啊。

其他都是在碰、在蹭、在消耗。

也就是说,还是“钟鸣鼎食”的部分比较实。

所以,读《红楼梦》,如果开篇几下,不立刻读出贾府之“俗”,大概率是没真读懂的。

比如王熙凤的出场,就极俗。

什么“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的,看着确实是“彩绣辉煌”。

这个固然也是当日上流圈里的讲究与风尚,确实挺能立刻标识出本圈身份、趣味及物质能力同“下流”的差别。

是合乎当下“礼乐”的。

但细品,俗不俗?

从头到脚,能戴的,能绾的,能系的、能挂的、能穿的、能罩的、能披的、能套的,一层一层,一圈一圈,全招呼到身上了。

就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其实是很有身份的,起码一“王”一“贾”两个背景起这类。

那这画风,其实是什么?

不止家长里短、一夕荣宠、僧啊道啊那点事儿,《红楼梦》里可以找出不少文明史尺度上的史笔的。

比如开篇这种“俗”,其实就是一段所谓“贵族风尚”的“下流史”写法。

只有读出这一段,才能明白,《金瓶梅》比《红楼梦》直接多了。

《金瓶梅》里,西门庆初做官时,新做官帽、袍服之类就不说了,光腰带,就新弄了几条?每一条上装饰了多少花样?每件花样上多少“文化”与“讲究”?

这是西门庆主动改造自己,灵魂深处闹讲究,努力往上流和贵族靠呢。

但读者为小说家敷演套路所惑,往往读出西门庆“暴发”易,读出贾府“下流”难。其实都是丑态。

没办法。人都喜欢舒服。舒服了,不显摆,则其难受甚于天塌地陷时的恐慌。

王熙凤有王熙凤的条件。

而那些没条件的,也会努力利用一切时机与位势。

你看,就连《金瓶梅》里那个最初为李瓶儿孩子找的乳娘,后来被唤做“如意儿”的,在李瓶儿死后,瓶产被吴月娘接管,但她仍有些小机会时,是如何致力于提升并表现自己的?

那天,潘金莲惦记上了李瓶儿生前的一件好衣服,让西门庆拿过来。西门庆去到李瓶儿房中,看到如意儿如今怎样?

《金瓶梅》笔法善谑,只点了一个细节,曰一只手上戴了四个大金戒指。

想必也是蛮“彩绣辉煌”的。

谁说谁“暴发”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