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工笔,画出女性极致美|罗寒蕾: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

她是中国顶级工笔画家,画出中国女性极致美

说起国画很多人认为

国画重在追求神似,想要看写实的画

还是油画比较形象

其实不然,还有一种流派

被人们所遗忘的“工笔画”

既描绘了物体的细节

在艺术效果上又赏心悦目

自打她第一次见到工笔画

她就被这种画风所吸引神往

她就是罗寒蕾

她笔下的画灵动且饱含

人物内心细节

工笔画又称为“细笔画”

一笔一画都极其讲究,它考验的是作画者

极强的耐心、毅力和定力

罗寒蕾,在工笔画的创作中

迸发出奇思妙想,新的灵感

创造了一种独有的表现技法

她称之为“网”

人物的主题背景就是用一张网

既表现着人物特性又很故事性

她一笔一画的勾勒出线条

这些“高仿真肌理”

还曾被外国人误以为拓印出来

有人说工笔画

只有女人才画得出来

她用女性的温柔,刻画出这背后的波涛汹涌

画里的人物就像是生活在社交关系中

活灵活现

2012年,罗寒蕾开始创作《金陵十二钗》

以《红楼梦》的故事情节为主题背景

灰白晕染之间,清澈如秋水的目光

柔软如云朵的身姿

让人心之神往,流连忘返

温情、婉约,极具旧时代女性的美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

罗寒蕾仿佛置身于大观园

十二位清净女子的一颦一笑

哀怨情仇,尽收眼底

栩栩如生

黛玉(委屈哀怨、楚楚可怜)

宝钗(款款作揖、落落大方)

史湘云

迎、探、惜三春(各具神韵)

王熙凤(精明算尽)

秦可卿(柔美动人)

妙玉(皈依佛门,清净)

李纨

《红楼梦》这一题材

非素雅之人能领悟其精髓

要突显出“十二衩”的命运人物色彩

还需不断斟酌,方能描绘出

于是,她决定采用矿物黑色

作为底色背景

画中人物仿佛刻在这“笼中”

无法逃脱,但又各自怀揣着

那个时代官宦世家的悲哀

为了织好这张“网”

她耗时整整一年

只为刻画出心中的“红楼梦中人”

工笔画的创作

需要一颗极静的心

耐得住寂寞,慢慢沉淀

勾勒、调色、染色……

每一步都是要精细化

慢工出细活

在《金陵十二钗》最后的染色阶段

罗寒蕾选择从“十二钗”的中心——元春入手

可当元春的染色完成时

她内心却是绝望的,哭泣

可也无法释怀她此刻的失落

较如立体形态画

工笔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造型的平面化

而元春那太过立体的面部

并不是她想要的效果

可张画纸已经不住再次的擦改

但是,倘若不改变

这幅画近乎废掉

哪怕咬着牙也得完成

错了再改正

只求到达更好的样子

用平头笔刷洗

小心翼翼地一点点描

再次去还原工笔画的平面感

然后用一个眉钳

把洗掉的毛边拔去,细致入微的“作画”

就像针线的缝合

精工细作

最后再用圆润的石头

一点点摁平它

每一步,都集结着她的用心

平面补回来了

之后再用自己特制的喷管

在纸上喷上胶矾水

最后,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

补好的画面完好如初

就像在修造一件文物,需要一点点打磨磨合

终现人物的端庄、圣洁面孔

这一刻,罗寒蕾好似重生一番

内心平和却又十分欢喜

现在的她,在广州画院工作

如今,她已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

在工笔画中,线条是极为关键

一笔一画都要精确

线条的勾勒选择还需慎重

为此,罗寒蕾有一盒自己的收藏的

画笔,这就是她的“宝贝”

在罗寒蕾的工笔人物画中

多以清润、单纯的色调来营造意境

细腻精致的画面,赋予画以生命

每个人物都有心跳

让人沉醉,不愿醒来

罗寒蕾成长于艺术之家

从小耳濡墨染受父亲的影响

选择了美术这条道路

美院毕业之后,又重回美院教学

绘画是一种需求,如呼吸一样自然

这也是罗寒蕾对工笔画的挚爱

没有它仿佛无法呼吸

它就是生命,是生活中必不可缺的

她笔下的工笔画人物

婉约的背后似带有一种

暗在的力量,坚韧的性格色彩

极赋有个性传神且醒目

在罗寒蕾的身上

也有一颗细腻的心,感性的她对生活也有自己的执着

她喜欢花草,她说:

“我敬重兰花,也爱她的怪脾气

她多容易满足呀

透气、湿润,仅此而已”

养花、绘画似乎就

构成了她生活的全部

花即画,都寄托着她对生活的热情

她心中的沉静与思索

她没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画家

只为真实的活着

做自己喜欢的事,追求心中的天地

咂摸生活的味道

感受着世间的美好变换

家中,每增添一件物品

她就会拿去一件旧的

这或许是她对生活的一种

“敬畏感”

她喜欢把女人画得孩子气

没有岁月的菱角

柔和又俏皮,还十分生动有趣

或娇弱状或生气态

最细腻的笔触,最极致的线条

她会以身边的人物为原型

来塑造刻画出并诠释了

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

如今,回归单身的罗寒蕾

一个人带着女儿,或去郊外骑骑车

呼吸下新鲜的空气

或一起烤面包,吃早餐

生活就是这样简单的美好

与女儿相处的时光

也触发了她创作的灵感

母女也常常是她笔下的角色

敏感细腻,又表达了人物的色彩

这一张张笔画

见证了孩子的成长

伴她左右,看她长大

亲情的温暖

孩子的童真,都收录在此

不仅如此她还把更多精力

花费在著书上

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作画感悟技巧

写入书中,让更多喜欢工笔画的人

可以看到,并有所收获

这本书就是《罗阿姨课堂》

看似浅描淡写

实则细致入微的画作

相较于最后的作品呈现

画作过程是最难得和最伤神的

她凝结着作画者的全部心血

就像看着孩子长大一样

付诸了全部的汗水与辛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