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办100%摇号”认知的四大误区
无论是公众号“成都学区房”,还是公众号“成都学区百科”,都对民办100%摇号做过了多轮分析,现在无非就是等细则。
很高兴的是,我在四个月前写的:
算是成功的对民办100%摇号的未来影响进行了预测,并在学区评价模型中,把初中摇号对口权重从20%提高到了40%。
现在来看,预言准确,公办初中对口,在未来的升学格局中越发重要。
有关学区的选择,可以点开链接:《溜爸最喜爱的40个学区2019版发布》,这里不再赘述。
今天撰文主要目的是纠正一些吃瓜群众对“民办100%摇号”的认知误区。
无论学区房交流群,还是一些论坛帖子以及自媒体,都有各种捞起半截就开跑的解读,甚至一些莫名其妙的推演路径,让人摸不着头脑。
认知第一大误区:
娃娃读书100%摇号啦!
请注意前面的限定范围,是民办100%摇号,只是针对民办!
公办学校,以前是怎样,现在还是怎样,没有任何调整!
学校主要分三类:公立学校、私立学校和国际学校。
公立学校,针对幼升小,都是划片就读。
你所在的小区,有且仅对口一所公立小学。
(不清楚你家对口哪所公立小学,可以在小程序“成都学区百科”里面查询)。
公立的幼升小,没有摇号入学的说法,你的房子产权是你们,大人、孩子户口在这套房子上,你们就100%可以就读对口的小学。
以锦江区的天涯石小学为例,你家房子在天涯石南街,那么你们就对口天涯石小学。
截图自成都市教育局官网
私立学校,例如四川人民耳熟能详的嘉祥、成实外、西川、川师附小等等,这些属于私立学校也就是民办学校范畴,也是这次政策调整影响最大的群体。
笼统的说,他们的入学方式,就从以前的面试,变成了100%摇号进入。
认知第二大误区:
幼升小和小升初混为一谈!
幼升小和小升初是两个阶段,先说说政策调整前民办校的招生规则是怎样的。
私立的幼升小都是面试。
前几年一些热门私立小学(例如嘉祥系、成外附小、金苹果公学等)的录取盛况,经历过的家长,一定都记忆犹新。
笼统的说,以前的流程是几千个孩子报名,通过面试,最后筛选下来,只能录取几百个,主动权在学校手上。
现在调整为报名人数超出,那就摇号决定谁被录取。
例如报名有2000人,但只有400个学位,那就2000个人摇,摇出400个被录取,主动权在运气。
图片可点击放大
私立的小升初略有不同。
成都从去年已经开始施行30%的招生名额摇号,70%是面谈。
假设成都外国语学校,招生1000人,那么300个名额是摇号产生,还有700个是面谈,学校对于生源,还是有一定的筛选权力。
现在,也是全部摇号产生,没有面试,没有面谈,不允许以任何证书、量化标准来筛选学生。
公立的幼升小,开始已经讲过,房子对口哪个小学,那就读哪个。
公立的小升初,则是按照多校划片进行摇号。
截图自成都市教育局官网
公立幼升小没有摇号的说法,但是公立的小升初,又要扯出“摇号”这个概念了。但这个摇号和私立的摇号,是两码事。
公立小升初的摇号,开始以和平街小学为例已经讲了,你家就读的小学,会对口几所初中,读哪一个不由你决定,也是摇号产生,这就是俗称的“小摇号”。
),把自己的招生名额,按照雨露均沾的方式,面向整个大成都来摇号产生录取名额。
好多人呜呼哀嚎,觉得私立学校是香饽饽,吐槽摇号后失去了自主权。
你确定不摇号,面试你们能选上?
私立学校强,其实核心还是生源强。
而且大家不要老盯着那几所最好的顶尖私立,例如嘉祥、成实外。
其实这些私立品牌现在到处办分校,分流了大量管理资源、师资力量都不说,关键评价学校的好坏尺度到底是什么?
是集中了一帮A学生,然后培养成A+学生是好学校,还是说,把一些B学生,甚至C学生,培养成了A学生是好学校?
这次政策调整, 把极小部分的顶尖学霸打散,而不是都集中到一个班级或者一个学校进而形成超级初中,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