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钱记忆
榆树钱记忆
□唐维业
五月的哈尔滨生机盎然,草木葱茏。一天,我看到河边的榆树上,正长着许多榆树钱。这突然勾起了我关于苏北老家榆树钱的记忆。于是,驻足,仰望,好一树鲜嫩可餐的榆树钱呀!我口舌生津了。
榆树钱是榆树的种子,因形状似古代铜钱而得名。具有健脾安神之功效。榆树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的盘中餐,特别在缺吃少穿的年代,它拯救了很多人于饥饿之中,我们五兄妹就是直接受益者。
记得七八岁时(约一九七二年前后),每到榆树钱开满枝头那几天,村里人抢着去撸,妈妈总会设法多撸一些,给我们五兄妹做榆树钱玉米面饼吃,那是一个香呀!那几年生产队粮食收成微薄,人均口粮不足百斤,严重不够吃,得靠国家救济粮勉强过活。记得那时每人每年救济粮标准是五十六斤玉米面,就是这样挨饿的情况还是经常发生。父母为了孩子的温饱,真是绞尽脑汁。野菜、地瓜叶、山芋渣、豆腐渣、榆树钱、槐树花等这些不花钱的、有钱人家不屑一顾的乡野食材,就成了充饥上品。那时我家冬天制作山芋粉丝卖钱来补贴家用,制作粉丝的余料山芋渣比较多。这物本来是喂猪的,我妈认为喂饱孩子是第一要务,就用多许山芋渣拌少许玉米面做饼,作为我家的常规主食。但这种饼松散,无嚼劲,经常吃便感到无味。相较而言,榆树钱玉米面饼,则清新,可口,但一年只有榆树钱盛开的那几天才能吃上,所以我们五兄妹都很期待。
追寻这个记忆,我找来了塑料袋,撸起了榆树钱,不到十分钟,撸了二斤多。撸着撸着突然心生负罪感。榆树也是大自然中的生命体,我如此剥脱它花籽的生命进程,是否会影响它自由地生长;我如此攀枝撸籽是否在破坏城市绿化机体。于是我草草收兵,打道回府。
如何追寻妈妈的味道?五十年过去了,已记不清了,其做法只得网上攻略。
小小榆树钱做法还真不少。有凉拌,煲粥,烙饼、炒鸡蛋等等。平时夫人下厨多,我的厨艺一般般。夫人对我此举不反对,但没兴趣,任我在厨房倒腾。打开装榆树钱的塑料袋,居然有几个小虫从里面徐徐爬出,开始觉得不卫生,转念一想这不正是生物圈的常态吗?小虫子也喜欢好吃的。相反,没有虫子的好看的蔬菜大都是农药、生长剂使然。
我选择简单易行的榆树钱炒鸡蛋,开始了我的烹制。
首先是清洗。倒入水中,反复清洗了五六遍,可榆树钱根部脱落的暗色小枯瓣,还是有许多,给人一种不洁感,总觉得没有洗干净。又洗了三遍,才看得过去。这种费工、费水的清洗,始料未及。真不知道老妈当年是如此辛劳。第二步是拌和。把榆树钱切碎,加鸡蛋羹、香葱末、玉米面、盐、味素、水适量,拌和均匀。第三步是炒制。油适量,油开倒入拌和物,炒制。本想炒成饼状,无奈粘性不足,无法成饼,始终松散,好在随着温度高升,榆树钱的绿色与鸡蛋面粉的金黄色渐渐泾渭分明,且香味四溢。我更自信了。品尝一下,果然找到了那种清香、滑爽的感觉。这道美味我连续享用了两个早餐,夫人也吃了,未置可否。
遥想妈妈当年做的榆树钱玉米面饼,那么简单,那么质朴,没有多少配料,但我还是觉得妈妈的味道香味悠远,妈妈的味道历久弥新。
【作者简介】唐维业,男,1965年10月生,江苏泗阳人,现居哈尔滨市。原部队军官,2004年自主择业,大学文化,造价工程师、审计师。爱摄影、旅行、滑雪。喜文好学,业余舞文弄墨,但发表寥寥;自我欣赏,但兼收并蓄。一颗年轻的心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