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实现快速成长的起点在哪里?
你听说过“醒着的睡着的人”吗?
这种听起来互相矛盾又不可能的事,其实就在你我身上真实的发生着。曾经,我就是那种“醒着的睡着的人”。
那是一种什么状态呢?按部就班地学习工作,却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上班看起来挺努力,但下班后只顾吃喝玩乐。虽然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但却有一种莫名的自信,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日子就这么浑浑噩噩地过。很快孩子要上小学,我们回到本部工作的需求变得迫切。直到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真的是一无所长。
参加过几次竞聘,但都铩羽而归。
那几年的时间,人变得特别焦虑,并且,会各种自我否定、自我攻击。
最后,本部要上一个新系统,从边远公司招人。这次的门槛特别低,我才得以回到本部。但岗位需要倒班。
并不是说倒班的岗位不好,问题在于我从来没倒过班,生物钟死活调不过来。而一个人如果睡不好觉,生活质量真的会直线下降。
但能怎么办呢?面对现状,我只能捧出“无能为力”四个大字。
这就是“醒着的睡着的人”的自画像。用《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书中的话来讲,就是:“对自己不了解,对生活无主张,对命运无选择。”
好在,被生活一次又一次吊打,被现实按在地上狠狠摩擦之后,我终于开始觉醒。
觉醒1——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什么能为你兜底,你需要更早地觉醒和自律。
以前,我总以为,咱有学历呀,虽然本科学校不是双一流,但不是有那么多校友很出息么?更何况,咱还读了在职研究生呢,未来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可职场永远是只看结果说话的,你没有亮眼的业绩,没有过硬的能力,没有特殊的资源背景,别人为什么要重用你?
其实,摸着良心说,公司待我不薄,很多时候,只能说是自己不努力,以及没有珍惜。
比如说,我当初放弃公务员面试,又裸辞跑去那个小县城,请求公司招我当劳务工,后来顺利成了正式工。
可那个时候,我已经有孕在身。也就是说,我试用期还没过就回家生孩子了。现在想想,幸亏是国企。如果在私企,这不是作死么?
生完孩子,我倒是没敢休哺乳假,赶快回去上班了。在基层待了三年,得以进入科室。过了三年,考虑到孩子上学问题,我就开始寻找各种机会离开。
再然后,怀老二。开始各种休假,休探亲假,休产假,休哺乳假,铁了心不再回那个小县城。
可我能去哪里呢?最后总算是回到本部,但要去基层,还要倒班。
痛苦让人清醒。我终于意识到:普通家庭的孩子,真的没有什么能为你的人生兜底啊!学历早已是过去式,而能力和情商又一般般。如果你任由自己向下坠落,那可能永远都有一个更低处等着你。
更重要的是,我这一路走来,很多时候都是偶然因素在起作用,也就是运气的成分居多。
这让我不由得后怕,好运被我败光了怎么办?我还能依靠什么?
走了这么多弯路以后,我特别想告诉更多人:上学时好好读书很重要,工作后也一定要更加努力。人生永远都在路上,哪有什么终点?你停顿,你安于现状,你就是在等着被抛弃。
觉醒2——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
很多年来,我一直自认为很努力,因为我工作认真、细致,领导交代的事情,不推诿,不拖拉,按时按量完成。
然后,公司评先进,我也有份。有个什么奖励,领导也会分我。于是,我就产生了这样的错觉,自己干得还不错嘛。
可到竞聘的时候,我就傻眼了。谁看你日常做了什么工作?那不是你应该干的吗?谁看你获得了什么证书?那不是公司激励员工的手段吗?
也就是说,只要你在那个岗位,你就应该做那些事;只要你在那个岗位,并且不是太差,你就能拿到那个奖励。有什么好显摆的?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真的理解了什么叫“别把平台当本事”。你如果有幸得到某个平台,它确实可以让你长本事。但你首先得珍惜那个平台,好好利用那个平台,尽量做出成绩,而不是得过且过,敷衍了事。
职场的真相就是:日常工作并不会真的让你成长,它只是跟你做交换。公司发你工资,你出卖时间和劳力,仅此而已。你把工作做到及格线,那是最起码的要求,是你有契约精神的表现。
实际上,绝大多数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既然大家都差不多,你又出众在哪里?你又如何脱颖而出?
周岭在《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一书中说:“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
看到了吗?即便你每天做很多事,即便你每天很努力,也未必有用。
真正有用的是,你得好好想想,我的目标是什么?我想达到怎样的高度?我做的这个工作,怎样挖掘转化,它才能让我真的成长和进步?
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做总结归纳。只有你做得比别人好很多,只有你的成绩比别人更亮眼,你的能力才会被看见、被认可。
觉醒3——给你事情做是锻炼你的能力,你应该感激。
工作久了,很多人都会觉得失望,这个失望往往是觉得自己干得多拿得少,而别人干得少却拿得多。
这种情况有吗?是有的。
于是,大家就觉得,干多干少都那么多钱,那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领导再安排工作的时候,可能就会想方设法地推脱,或者讲条件。
说实话,我曾经也干过这种事。某一次,部门需要做一项新工作,一个非直属领导安排我同事做,同事不做,他又来安排我做,这时,我心里非常抵触。
我心想,凭什么她不做就得我做?凭什么参加培训的是你要做事却喊我来做?反正我就给推了。
当然,后来那个非直属领导也没把我怎么样。但几年后,我觉得自己错了。
那是在一次竞聘中,有一位领导提问:“如果你竞聘成功,领导有时安排你做非分内工作,你怎么办?”
我说:“工作基本上都有分工,我相信领导一定能正直、公平地安排工作。不过,如果领导安排我做非分内工作,我也一定会欣然接受。因为这表明领导相信我的工作能力、认可我的工作态度。我应该感到荣幸。”
不知道那个提问的领导对我的回答是否满意,或者觉得我的回答假模假式,反正最后我竞聘失败。当然,竞聘结果倒也不是那个领导一人能决定的。
但是,那一番话,的的确确是我的心里话。那个时候,我多么渴求能有一个机会,让我回到本部,以便边工作边陪伴孩子成长。我心想,只要能回来,让我做什么都行啊,哪怕扫地呢,我也不带推辞的。
后来,我回到本部倒班,对那一番话的体会更深了。
倒班工作,要求你的责任心到位就可以了。你的学历啊,综合素质啊,根本没用武之地。
说真的,在基层工作的时候,虽然我比周围人的学历高一大截,但我从来都没有优越感,甚至有一种恐慌感。
为什么?我的优势发挥不出来。相反,人家那些大专学历的,人家工作也很认真啊,并且,人还随和,打扫卫生、烧水也很积极,随时和大家打成一片,一句话,如鱼得水。
而你呢?基本工作未必有人家干得好,还没人家勤快、有亲和力!
所以,后来在车间,领导安排我做什么,我都会很认真的完成。例如,安排我做职业病卫生档案,安排我写征文,安排我修改规章制度,我都欣然前往。
这不仅仅是可以奖一点钱的事,更重要的是,通过做别人都没做的事,能让人看到,你可以做更多事,你愿意做更多事,总之,这是在给自己机会。所以,我是真的感激那时候安排我做事的领导。
包括我现在写书评。家属说:“人家发书给你,你写书评,你只是免费得了书,对方肯定是赚更多。”
我说:“的确是这样!但看了书,收获不是我的吗?写书评,锻炼的不是我的文笔吗?书评发在平台上,经营的自媒体不是我的吗?”
所以,做一件事,我们不用只看对别人有什么益处,而应该更多地看到对自己有什么促进。这样一想,你就会更愿意干,并且会干得更好。
周岭在《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一书中说:“人与人之间的根本差异是认知能力上的差异,因为认知影响选择,而选择改变命运,所以成长的本质就是让大脑的认知变得更加清晰。”
《认知觉醒》一书就是从大脑构造、潜意识、元认知、刻意练习等基本概念着手,为我们解密“愿望觉醒”和“方法觉醒”的方法和途径,并对自控力、专注力、行动力、学习力、情绪力等具体能力的使用策略娓娓道来,告诉我们如何激发和保持自我提升的内在动力,如何变苦涩的毅力支撑为科学的认知驱动。
所以,这本书,无论你大多年龄,从事什么职业,有什么样的目标,读后都会受到触动和启发。尤其是下列人群:
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极度焦虑的人;
暂时缺少人生目标、过得浑浑噩噩的人;
想变好却只知道靠毅力苦苦支撑的人;
想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的人;
想了解底层成长规律、主动创造成就的人
……
那就让我们一起打开这本书,尽早觉醒并快速成长吧!
记住:成长,永远都不嫌晚!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