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国学堂
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论三大教,出入百家言。 国学今圣“南怀瑾”先生一生为弘扬中华文化,不遗余力、令人景仰。为纪念南师,发扬南师学术精神,特设此平台!愿先生学术在中华大地继续传承!
588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曾国藩出身平庸,却能屹立官场数十载,终成“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有人这样概括其一生,“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他用传奇的一生启示后人,古今成大事者,必有这三种特征。
早年间,曾国藩锋芒过于外露,结果被当权者猜忌,遭到外放架空。一次,李鸿章正要办理洋务,曾国藩嘱托道:“与洋人交际,丰裁不宜过峻,宜带浑含之象”。洋人言语上若有欺辱,不必争一时意气引发争端,导致情况更加严峻。不如佯装糊涂,不与之计较,让双方都有台阶下,说不定还有回旋的余地。曾国藩所说的“藏锋蓄志,伸屈有度”,是一种的智慧的生存处世之道。深藏不露之人,懂得保持低调,见机而行,终成最后赢家。
纵观曾国藩一生,历经宦海浮沉,官场暗斗,身处逆境是常态。曾国藩说:“遇棘手之际,须得从'耐烦’二字痛下功夫,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他认为,突遇变故时沉得住气,保持头脑清醒,才能做出正确决断。因此,无论是修身还是成事,首要就是锻炼自己处变不惊、不急不躁的能力。夜晚驻扎时,护卫仅千人。谁知捻军突然袭击,令众人惊慌失措。但若按兵不动,假装不知情,对方定会生疑,或许能不战而退。于是曾国藩高卧不起,其他人见主帅都如此若无其事,也渐趋平静下来。对方见状,果真以为曾国藩布有埋伏,不敢贸然进攻,只得撤军退去。一遇事就自乱阵脚的人,撑不住场面,往往也难谋大事。而那些临危不乱的人,无论在何境遇都能审时度势、杀伐决断,又何愁大业不成。
《易经》有言:“取法于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一个人最终能否功成名就,与其对个人的定位密切相关。一个妄自菲薄又鼠目寸光的人,甘于沦为庸碌之辈,注定难成大事。一个自视甚高却眼高手低的人,在幻想里指点江山,也照样难善终。只有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的人,才能抓住更多机遇,成就丰功伟业。曾国藩24岁时中乡试举人,虽之后两次会试都名落孙山;但他不仅不灰心,反而更坚定“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曾国藩晚年时曾说:“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
作者:冰月,钟爱读书,对一切美好事物心存感恩。不改初心,愿为文化殷盛献一己之力。转载联系南师国学堂(NHJGXZ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