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我的学生朋友

我的学生朋友
我做人的底气来自我教过的学生,特别是那些成为朋友的学生。记得孟子说过,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此生一乐也。我从来没有后悔选择教师这份职业,虽然说不上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是我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我很庆幸遇到了那么多诚实又聪慧的学生。在我并不熟悉教材,也不能驾轻就熟地组织教学的时候,正是学生的热情鼓舞了我。做教师最紧张的莫过于上级来人视导,你无论怎么准备,要赢得上级领导的肯定,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记得市、县视导组来我们学校视导,那时上课还是用胶片投影,我因为匆忙,预先准备的胶片边上字迹模糊,坐在前排的几个女生,她们紧张地为我将胶片抹平,将模糊的字迹擦掉重新补上。后来我有勇气主动开设公开课的时候,学生们和我一起准备,每个人都投入,听课的人一方面听老师,一方面也是听学生的反映,师生互动,看老师的课堂教学组织。我感谢那些学生,没有他们的配合,我的上课就要大打折扣。
随着年深日久,我的那些毕业了的学生,在他们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每每听到他们的信息,谁谁又晋升了,打心眼里高兴。
我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能做的事也有限,而我的学生分布各条战线,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可喜的贡献。我不能胜任许多工作,有些工作,哪怕让我去做,我也做不到那个境界,而我的学生却在他们的岗位上做得风生水起。
我永远记得,我和妻子去山东济南游玩,学生薛卫东在那里做空调生意,门市很大。听说我去的时候,他和王阳阳(山东大学学生)到火车站迎接我。走出铁路站出口,就看到他们俩手捧鲜花在出口处迎候我,这架势完全把我当上宾了,我的心头热乎乎的。晚上入住山东师范大学翰林酒店,由许莉莉夫妻安排。他们陪我游大明湖,赏趵突泉,参观李清照故居。许莉莉与薛卫东分工,由薛卫东开车陪我们夫妻在济南游览名胜,晚上由许莉莉夫妇安排聚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许莉莉的丈夫王志毅,《齐鲁晚报》第一版编辑,待人客气周到,我第一次到济南的时候,他陪我游览大明湖的夜景,显得那样有耐性。这次我和妻子来济南,他们夫妻仍然热情相邀,我为许莉莉庆幸,学业、事业、家庭都很成功。在济南两天以后我们本已订好车票返回,薛卫东却说,老师来一次不容易,主动将我们的返程票退掉,由他开车带我们到泰山游玩。到了泰山,因为他不止一次来过,他办好手续,让我们乘缆车登泰山,那是我们第一次登临“孔子小天下处”,领略了泰山的风光,胸襟变得开阔了许多。
提起我的学生朋友要追溯到我刚毕业教的第一届学生。那是1981年,我分配到运河中学,我做高一(2)班主任,教他们语文。刚上讲台,心里惴惴的,尽管下了很多功夫,先写教案,说实话是抄教案,苏州大学编的语文教案,我都翻得纸张发毛了,可是上课仍然拘谨,放不开,更谈不上得心应手。好在这些学生善解人意,他们大多来自农村,性格脾气都与我有共同之处,诚实、朴实,他们不止原谅我的不熟练,甚至还感觉我教的不错。我与他们的感情就是在教学中逐渐建立起来的。班长刘永义是我高一到高三的学生,他毕业后与同班同学陈宇结为夫妻。他们俩都是我的学生,这么多年来,夫妻二人对我们夫妻(我爱人是他们的英语老师)恭敬有加。高中毕业30年的时候,刘永义出面组织了一次同学聚会。我和他们重回运河中学,旧地重游,无限感慨,岁月如流,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现在都已年近半百,有的已经和我一样做了爷爷奶奶了。大家见到我,真诚地对我说,张老师在我们心目中是最好的老师,这应该是发自肺腑的话。说来惭愧,当年教他们那一届的时候,我是多么幼稚,不成熟,后来我在教书上有自己的见解,没有教案,我能够有自己的想法。语文教学注重寻找突破口,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带着学生走进教材,理解教材。学生对我的尊敬,一是当年我的认真投入,二是我后来在教书上多少有点名气,他们提起我这个老师,就把现在的我与他们记忆中的印象重叠,多少有点拔高了我。正是这些学生的肯定,让我更加砥砺前行,我觉得做不好我的工作不仅对不起当前的学生,也会让以前的学生蒙羞。要说我有什么优点,恐怕这是我多年孜孜以求,保持工作热情的一个原因。
我因为一些学生的出色而感到自豪,大大提振了我做人的信心。
吴方明同学是学生中跟我联系最多的。他是一九九六年毕业的,至今25年了。我们几乎每年都聚会一次,至今至少也得有25次了,每次都是方明牵头、组织。有许多次酒到酣畅时,方明还真诚地说,张老师,您别辛苦了,到老来,方明养着你!说的我心头发颤,所谓师生一场,其实我只是在高中阶段陪伴他们在求学的路上走过一程。教过他们的老师有很多,唯独对我情深意切,我除了感动之外仍然是感动。我不仅跟方明联系紧密,跟他父亲也有着亲密接触,见面总是那样亲切,是因为他们父子有着一脉相承的待人之道。
我们全家去北京旅游的时候,李志刚同学全程陪同,他雇一辆商务车,带着我们去游长城,参观故宫,住宿安排在紧靠地铁站处。他说,方便我们出行。想的那样周到细致。他说,老师你一定没有去过胡同,吃过北京的小吃,那可是北京特色。昨天他已经让我们领略全聚德的烤鸭,今天又带我们走进胡同,品尝北京风味。果然来这里的人很多,需要排队等上一段时间才能挨上,在北京第一次遇上潘运军同学,他的生意经营很好,在北京立足,事业有成,他陪我们串胡同、逛大街,我第一次知道了门当户对的“门当”是什么意思。门当原指大宅门前的一对石鼓,又叫抱鼓石。因其鼓声宏阔威严,厉如雷霆,老百姓认为能避邪,所以民间广泛用石鼓代门当。文官的家用方形的门当,武官的家用圆形的门当,门当还是用于显示主人等级和身份地位的门庭装饰品。
我们夫妻俩去广州游玩的时候,在学生顾乃华家住了四天,他们夫妻俩都是博士生,也让我们体验了两位博士生的生活。白天他开车带我们领略南国风情,晚上安排我们去看马戏团表演,演员们腾挪跌宕的表演,让人惊心动魄,摩托车表演更是精彩绝伦,以前只是在电视上见过,如此近距离地看表演还是第一次。我们从香港澳门旅游回来,准备返程。顾乃华真诚地说,老师来一次不容易,应该去看看丽江风景,顺便看一下桂林山水,到丽江玩玩。他已经帮我们预定了旅游团,在等旅游团出发的前两天,他带我们吃各地风味的饭菜,湘菜、粤菜、淮扬菜,大多是广州菜。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亲如家人的情感。我常想所谓师生云者,只不过在某一个时段,我有幸成为他们求学路上的引路人,而他们却对我抱之以亲人般的真诚,这让我私心感到满足。
我平生常常埋怨时代耽误了我,当我应该上学的时候,大学停招,我只能在农村从事体力劳动,整整四年,那是一个大学本科段的时间;当我结婚成家的时候,国家规定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孩子。但我又感谢这个时代,我赶上了恢复高考上大学的机遇,特别是我从事教育工作,遇见了让我佩服的学生,有许多学生跟我成了朋友,我又感到时代赋予我很多,我得感谢这个时代,感谢我的学生朋友,因为你们,我的人生才显得圆满、充实。鲁迅先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
因为有了学生朋友,我的人生了无遗憾!

插图/网络
作家简介
张达富,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在《中国教师报》《教师报》《江苏教育报》等报刊发表散文二百多篇。作品大多抒写亲情、人生感悟,为学生示范作文,形成了亲和、平实的文风。散文《教书的日子》(团结出版社出版)《不是为了告别的追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孔秋莉 焦红玲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