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句结构

赋句结构,是以辞赋句式为主要研究对象,归纳辞赋语汇组成方式的辞赋语法概念。赋句,就是辞赋的表达语句。赋句结构,是辞赋语汇按各种方式结合的复合语言体系。

意义

赋句结构,辞赋学新概念。本概念是由辞赋理论家蒋红岩提出,并作出具体阐述。著名辞赋家张友茂先生指出:赋句结构概念的提出,为古今辞赋研究、辞赋鉴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赋句结构,是2013年度辞赋理论的重大发现。

句式类型

古今辞赋文章,一般以四言句式、六言句式和七言句式为主体,其余三言、五言、八言相对较少。赋句结构中,将对三言至七言的赋句结构进行举证。

折叠编辑本段赋句结构

三言

三言赋句,一般出现在文章开头。此类赋句,多以介绍文章的时间、空间、气候为主,为辞赋下文内容的展开作铺垫。三言赋句短小精悍,内容力度很强。

第一种:主谓结构。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wù),阿房出。 --杜牧·《阿房宫赋》

岁将暮,时既昏。寒风积,愁云繁。 --谢惠连·《雪赋》

若乃玄律穷,严气升。焦溪涸,汤谷凝。火井灭,温泉冰。 --谢惠连·《雪赋》

第二种:动宾结构。

背伊阙,越轘(huán)辕,经通谷,陵景山。 --曹植·《洛神赋》

第三种:叠词结构。

重叠词加助词,形成三字短句,起修饰作用或抒情作用。

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杜牧·《阿房宫赋》

四言

四言赋句,由于语言逻辑不同,其组句结构便有所差异。下面以王勃的《滕王阁序》为例,对赋句结构进行解析。

第一种:二词并列结构。

二词并列形成四言,其并列结构按逻辑不同,有三类情况。

A类,后一词是前一词的补充说明。比如,"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这里的前一词分别是"豫章"、"洪都",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后一词分别是"故郡"、"新府",是对前一词的解释和说明。

B类,前后两词并列关系。比如,"腾蛟起凤"、"紫电清霜"。这里的"腾蛟"和"起凤"是形容孟学士的文章。"紫电"和"清霜"是对王将军宝剑的赞誉。还有:天高地迥、兴尽悲来。

C类,前后两词从属关系。比如,"睢(suī)园绿竹"、"邺水朱华"。可以看出,"睢园"和"邺水"都是地名,而"绿竹"和"朱华"不过是地名从属的一部分。

第二种:主谓宾结构。

按主谓宾结构,四言句子分成三部分。某词若为宾语,其主语、宾词只有一个字;某词若为主语,其谓语、宾语只有一个字。为表述清楚,分二类情况。

A类,主谓宾结构。从表象上看,主谓宾结构句子很多。比如: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B类,主系表结构。表语一词是泊来的,在英文的语法中较为常见。系动词,相当于谓语;承接系动词之后的名词,相当于表语。比如: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第三种:状语结构。

汉语中的状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四言赋句中,以时间点、空间点等时空词汇为四言主要成分。不言而喻,四言中省略了主语、谓语等其他成分。从行文上看,前后逻辑联系是紧密的,不必要的附加主语成分会使语句变得冗长、拖沓,影响语句的表达效果,甚至会降低文采。

例如: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两组骈句的前一分句,如果没有后一分句做补充,内容表达是不完整的。

此外,还有方位名词引领的状语结构,比如:上、下、左、右、东、南、西、北、前、后、里、外、顶、底、中、端……

例如: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第四种:倒装结构。

从词性看,似乎是主谓结构。然而,其内容表达,前面的名词实际是要作宾语。

例1:关山难越、萍水相逢

例2:杨意不逢、钟期既遇

第五种:动宾结构。

叨(tāo)陪鲤对、喜托龙门

这里实际上是省略了主语,以"陪"、"托"为谓语组成了动宾结构。

小结:上述五种组句结构比较典型,在创作时可以灵活运用。按组句词汇的逻辑关系,或可以再列出其他类型,能活学活用,符合文法即可。

六言

在以对仗为主的辞赋中,四六骈句和四七骈句比较多见。《滕王阁序》中有很多六言赋句、七言赋句,其组句结构多与连结词相关,连结词有:而、其、之、于、以……

实际上,有很多对仗句式前后连接词相同。一般认为,对仗中尽量不出现重字为宜。然而,连接词的重复出现,确有其重复的必要,且可加强句式的排比属性,增强情感气势。

下面分类解析六言赋句结构形式。

第一种:名词修饰结构。

所谓的名词修饰,就是整个六言句式实际上就是一个名词,连结词以"之"为主,相当于现代汉语中虚词"的"。

例: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这组赋句中的六言,分别是一个名词。"之"字前的人物修饰"之"字后的名词,前面四言,又是对六言的阐释。

第二种:动宾复合结构。

六言动宾复合句式,实际上是省略主语,而这里的宾语又附加了修饰条件。

例: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第三种:类主谓结构。

与主谓结构相类似,其主语在上文四言中隐含,故称此类六言句式为类主谓结构。

例:渔舟唱晚,响穷彭蠡(l ǐ)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第四种:附加状语结构。

例1:穷睇眄(dì miǎn)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例2:屈贾谊(yì)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在例1里,"中天"表示空间,"暇日"表示时间。"于"字相连结,属于附加状语结构。

由此可见,句子后部分带"于"字的赋句,绝大多数属于附加状语。

第五种:宾补结构。

以《松风阁赋》为例:丹青点点,唯见飞鸿踏雪;枫叶飘飘,感知风雨敲窗。

赋句中的"唯见"和"感知"后面连着宾语和补语,此种情况也较常见。

一般情况,六言以上赋句中,前后有至少两个动词,形成宾补结构。

第六种:名词铺排。

以《松风阁赋》为例:

仙阁幽雅,案中茶壶玉盏;锦瑟悠扬,帘下依雪茗香。

本组赋句中的六言,全是名词,这种情形是最普遍的名词铺排。

小结:六言以上赋句结构形式很多,上述仅列常见的几种类型,其他类型待以后增补。

六言以上

第一种:并列式结构。

七言句式中第四字为虚词,前三字和后三字并列成句,形成门轴式对称。由于其断句特点不同,与七言诗感觉不同。其连结词多用"而"字。

例1: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ōu)越。

例2:潦(lǎo)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第六种:于之混合结构。

在赋句中,将"于"和"之"字同时用,其目的是对前面分句的说明或解释。

以杜牧《阿房宫赋》为例: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chuán),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缝参差(cēn cī ),多于周身之帛(bó)缕;直栏横槛(jiàn),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ōu)哑(yā),多于市人之言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