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野即俘即补,四野没技术的俘虏不要,差别有点太大了吧

提起建国初期叱咤风云的部队,就必须得说三野和四野,在决定中国命运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三野和四野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当然二野和华野的贡献也不能忽视。不过起决定性作用的无疑是三野和四野,这两支部队是解放军最强大的两支战略力量,但在对待俘虏上,这两大解放军战略集团却有不同的态度,一个既俘即补,一个没技术的不要。究竟是什么造成了两支部队这样的差异呢?

刘亚楼、林彪、罗荣桓

四野是当年115师的底子,也就是军中老大哥红一方面军发展而来的,相对于其他兄弟部队来说,他的基础最好。而且在进军东北之初,他是集中了全军精锐力量的。其中343旅主体发展而来的山东军区几乎将所有基干主力都调到了东北,留守山东的部队几乎没有多少主力;而徐海东大将带出的344旅发展而来的新四军三师也被调到东北,这支部队是所有进入东北的部队中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准备最好的部队。不仅如此,党中央在陕北八、九年来培养的后备干部几乎全数被调到了东北,其他兄弟部队也支援了大量干部,可以说集全军宠爱于一身。

东北野战军

四野不仅有全军最精锐的部队,而且还有众多优秀将领,林总、罗总的统帅才能就不多说了,单说四野的战将就足够令人惊叹了,像刘亚楼、李天佑、刘震、韩先楚、洪学智、邓华等一大批将领随便拉出来一个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领,四野可谓是人才济济,其他野战军跟四野比真的是难以望其项背。

虽说四野拥有全军最优质的资源,但真正能够让四野成为我军中一支决定性力量,还是靠的全体四野将士的不懈努力,四野刚到东北时部队也不多,就11万人。而且由于东北被日寇侵占已久,对东北的控制也比较严密,因此在最开始的时候,东北地区几乎没有党组织。当年我党我军最先打响抗日的武装——东北抗联,他们在日寇的残酷围剿下,几乎损失殆尽,仅存的一点力量也逃到了国外,在苏联境内隐蔽待机。

入关的四野

刚进入东北时,部队建制混乱,互不统属。既没有建立统一的指挥体系,也没有党组织、根据地的支援,东北的老百姓也不信任。刚开始的困难是十分巨大的,这不像其他战略区的解放军部队,对于其他解放军部队来说,他们活动的地区都是经过长期经营的,无论老百姓的了解与支持程度,还是根据地的建设都是比较好。不过在某种程度上说,新的地方也代表了新的机遇。

东北这个经过张作霖父子及日本人几十年经营的地方,经济条件是中国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当年东北在张作霖的精心经营下,将奉军建设成为一支堪比国民党中央军的强悍军事力量。而日本长期觊觎东北,侵占东北后,日本人就从来没有想过要吐出来,是将东北直接按照本土来建设的。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的工业生产能力是国共两党都十分看重的资源,这也是关内小打,关外大打的重要原因。

兵强马壮的四野部队

四野在起初与国民党的作战中还是十分不顺畅的,虽然我们先于国民党军赶到东北,但当国民党最精锐的中国驻印军被美军运到东北后,国共双方巨大的装备差距就凸显了出来,国民党军的精锐,中国驻印军是美国人一手训练出来的部队,接受全美式训练,装备全美械。作为世界强军,美国在军事上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加之东北是大平原,十分适合大兵团作战,对于长期进行游击战争的四野将士来说,突然换一种打法依然会有手足无措之感,这必然要有一个适应的时间。

四野的强大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最艰难的时候,四野主力被国民党军队一路撵到松花江以北,而南满则仅仅剩下临江等四个小县,一度人们都认为会到山里打游击。但苦难历辉煌,终究有苦尽甘来的一天。四野经过林彪等军事将领的整合,在与国民党军队作战的过程中,四野由弱到强,战场上的力量对比逐步逆转,终于在辽沈战役中,四野全歼国民党军队47万余人,东北的国民党军仅数万人逃脱。

图片中四野火力十分强悍

四野歼灭国民党东北部队,其中自然也俘虏了不少国民党兵,但四野并没有留下多少人补充部队,仅仅留下了那些比较有技术的人,只要那些当过炮兵或者其他技术兵种的人,至于其他人,要是没有特殊的才能,那也是只能拿路费回家的。而这也导致了解放军行军路上的奇观,四野在辽沈战役不久后就开始入关作战,几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关内,而那些俘虏,基本都是南方人,他们穿着国民党的服装,几乎和四野官兵一起入关,四野将士走中间,他们就走两边,四野将士走两边,他们就走中间。而这一奇观也让见到的老百姓十分惊叹,都说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强的共产党部队,就像毛主席说的:“林彪在东北壮得很!”

至于华东地区的三野跟四野比就完全是两样了,怎么说呢?起初中央对华东地区的部队是没有给予厚望的,也可以说在中央的定位中,华东部队仅仅是一支偏师。其实从抗日战争胜利之初也可以看出,抗日战争胜利之初,为支援东北,山东军区几乎所有主力都被抽调到了东北,剩下的大部分部队都是地方部队,就拿9纵(后来的27军)来说,该军只保留了一个主力团,其他部队都是地方部队升级而来的。新四军中,最强的两个师,其中三师就被抽调到了东北,仅仅留下了一师这个主力部队。

粟裕、陈毅

但就是这样一支不那么强的偏师,在粟裕高超的指挥下,越来越强,越战越勇,他们在相对于敌人更加弱小的情况下,不断以弱势兵力,一次又一次战胜远强于自己的国民党军,如果说三野的伟大,那就必须得提及三野高超的指挥战术。三野战术之精,被国民党称为最难对付的共产党力量。当然三野也因此经常与国民党军队作战,部队在频繁的作战中,战斗减员十分严重,因此不得不用解放战士补充部队,这些人都是经过军事训练的,其战斗力不是普通刚刚拿起枪的老百姓可以比。

三野将士

三野特殊的战斗环境造就了其对解放战士的强烈需求,频繁而惨烈的战斗必须要用大量有军事技能的人补充部队,如果用那些没有战斗经验的人大量补充部队,只能导致部队战斗力越来越差,解放战士的特殊贡献就是他们让三野越来越强。当然三野的战斗环境是无法与四野比的,四野可以精挑细选,但三野就不行,一切都必须以当时的特殊历史环境为准!

三野部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