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红楼梦的原始作者--省作协

我的红学商榷文稿蒙《文学报·新批评》 海纳,刊载后得朋友们鼓励和上海大学出版社支持,相关文章集成《寻找红楼梦的原始作者》一书,于2013年11月在沪出版。现将这部探索性著作的主要观点摘抄,敬请评家读者垂注和赐教。一《红楼梦》 中存在着大量的湖南方言。《红楼梦》原本中的湖南方言是被层层遮盖着的,后来人每披阅增删一次,就被其所使用的其他的地方语言覆盖一次。可是原作中的语言,特别是为其性格所决定的人物语言是绝难作彻底改变的。这样,原作的方言本色就连同其中的人物性格一起被幸运地保存下来,显现出动人的历史光彩。必须指出,地域方言是有一定的标准的,但方言也有地域交叉的现象,方言也可能演变成普通话的用语,方言考订中亦存在着难以决断的种种复杂情状。我所列举的方言用语以及相关的其他地方词语,是将其放置在湖南、主要是长沙这个地区的整体语境中来加以辨析与确认的。我绝不忽视《红楼梦》语言中的北方语汇和江淮地区的方言语汇。只是想明确地认定,《红楼梦》语言当中存在着明显极了的湖南方言系统的特征。我所列举的湖南方言词语,尽管这个词这里有,那个词那里有,可这些方言词语在《红楼梦》中和在长沙地区全都有。方言的地域交叉现象无法否定我的结论。从方法论的角度来分析:是将列举的所有的湘方言词语聚合起来,共同形成了一个湖南方言语境,而后作出整体性的认定。《红楼梦》中的湖南方言,仅就本人所检出的相关词语数量已经逾百,内中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数量词、副词等一应俱全,而且这些方言词语广布全书各回。事实表明,《红楼梦》中湖南方言现象的呈现,具有系统性、多向性、丰富性和完整性,从而有力地证明了《红楼梦》的原始作者,提供了一个用湘方言写作、故事框架相对完整的原始文本,交与曹雪芹去披阅增删。二《红楼梦》的原始之作,是用湘语写成的。《红楼梦》的原始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一位有在湖南长期生活经历的人士。这位作者,或出生于湖南,土生土长;或幼年少年时期,随家庭进入湖南;或从小在湖南长大,青壮年时期迁徙异地。这位作者,因各种原因,跟曹雪芹结成了或朋友、或亲戚的关系。这位作者,经历过或目睹过家庭兴衰,有相当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很高的文学素养。这位作者,能纯熟地运用湖南地区方言进行写作。这位作者,建构了《红楼梦》的整个故事框架和参与了《红楼梦》的整个写作过程。这位作者,奠定了《红楼梦》的创作基础。感谢前辈与同辈的红学专家,他们在红学研究过程中所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红楼梦》文本中难通、可疑之处,就承认“难通、可疑”,允许他人进行多向的学理研讨。我一直兴奋地看到,红学专家提出的《红楼梦》文本中诸多的滞碍难解之处,只要一纳入湘方言体系中来进行考察,就几乎奇迹般地豁然开释。坚持从文本出发进行学术探讨,是我的一贯主张,否则就只能耽于幻想与猜度。假如说,起始时我曾沉醉于发现的激情,那么时至今日,我有了更多、更沉着的学术理性。三探寻《红楼梦》原始作者的踪迹,是我一直关注的问题。2003年我研读 《红楼梦》,得出两条重要的结论:脂砚斋是《红楼梦》的原始作者,脂砚斋有在湖南生活的经历。但茫茫人海,史海浩渺,脂砚斋究竟在哪里?当时尚属茫然。一直到2010年5月我印制《红学笔记》时,还在题记中说:“未来的岁月中,找不找得到他或她,碰运气吧。”尽管如此,可近几年,我总在惦记着这个问题。如何着手?我所奉行的研究方法是:一、始终坚持从文本出发,即从《红楼梦》创作文本和脂砚斋评论文本中找线索;二、努力找寻历史材料的依据;三、充分虑及《红楼梦》作为小说艺术的创作特征。本书的结论是:脂砚斋系清代康熙年间著名清官施世纶的三儿媳,1695年生,姓郭。《红楼梦》,一部由郭姓的湖南女子叙说的封建家族兴衰史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