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字

至,表示回到家中,倒在床上休息。

“至”的“回到家中”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亻”另造“倒”,造字本义:回到家中躺卧休息。

你行不行啊!?

怎么又歪了,

这怎么进得去,

出来出来,

再来一次,

你太紧张了!

放松,

看屁股!

靠左点!

对!

慢点!

好!

进来了进来了!

再进来一点!

OKOK!

好,

好!

停车费10块。

苏轼“最神奇”的一首诗,顺着读是天亮了,倒着读是天黑了

比如这一首经典的回文诗《题金山寺》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晴。

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

所谓回文诗是指一首诗从末尾一字倒读至开头一字,另成一首诗。苏轼的这一首便是最难的“通体回文”,回文诗最见诗人笔力,古今也有许多诗人会写回文诗来大秀风采。

再看苏轼的这首诗,妙处就在于,正着读、倒着读都能成为一首新诗,且诗文中没有丝毫矛盾,失粘之处。

正着读,这是一幅“江天破晓”的美景图:

夜色沉沉,江潮涌来阵阵巨浪,巨浪拍打着沿岸,卷起层层雪白浪花,好似雪山倾倒一般。远处的江面上漂浮着一叶小舟,那舟中的渔翁闲坐船边,像是在垂钓水中月。

江上的桥正对着金山寺的大门,寺庙里的松树小路十分狭窄。寺门的门槛与泉眼相对,石头上流过的泉水清澈无比。

岸边连绵不绝的绿树迎来了天明,初阳破晓,万物忽发生机。天边云蒸霞蔚,朝阳似火,海上泛起粼粼波光,又是一天好风光。

我远远望去,江面开阔壮丽,天边的云好像与江面接连一体,周围翠峰环绕,几只飞鸿轻轻点过。

顺着念时,这首诗写得是金山寺由半夜到清晨的风景,表现的是黑暗过后光明到来的无限生机,由静转动,此情此景令人心驰神摇。

反着读,似乎又成为了“月夜泛舟”图:

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晴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飞鸿掠过青山绿水,江面上,水天一色,云天接水,四处无限寥廓。

晴空万里红日将晚霞映得通红,江边绿树在暖阳的照耀下格外青翠。

清澈的泉水缓缓流过岩石,那泉眼正对着金山寺的门槛。寺内有松树小径,寺庙的对面就是江上小桥。

夜晚月色皎洁,一名渔翁趁着月光出来垂钓,可他垂钓之处距离捕鱼入口还远呢,忽然潮水涌起,像是雪山倾倒一般向岸上卷来。

倒着读,这首诗写的是金山寺从烈日当头到万籁俱寂的风景,体现的是生机渐渐消失,万物终将归于静止的过程。

这首诗只有56个字,但其中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正反两种读法,两种感悟。

曾经有一语文老师拿出了一首诗,学生们都觉得没什么有意思的地方。然而,当老师要求“女生倒着读,男生顺着读”的时候,学生们都笑了。

那么,这首诗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奇特之处呢?

这首诗叫做《两相思》,出自宋朝李禺之手。这首诗的内容是: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这首诗看起来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其实它是一首回文诗。回文诗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回还往复,正读倒读皆成章句的诗词篇章。

而李禺这首《两相思》就是“通体回文”,通俗点来说,就是诗正着念是一个意思,反着念又是另外一个意思。

《两相思》正着念可以说是《思妻诗》,它的最后一句是“孤灯夜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非常明确地表达了丈夫对妻儿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如果反着念就变成了《思夫诗》,内容就是这样:“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知心几见曾往来,水隔山遥望眼枯。”

它的第一句是“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夜灯孤”,就很直白地表达了妻子对丈夫的想念。

虽然这首诗的回文非常难,但是作者表达的情感却一点也不单薄。很多人认为,能写出这样美好的诗的人应该不仅很厉害,而且一定经历过非常美好的感情。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李禺并非什么大人物,而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李禺出生于宋朝,长大之后和一位从未见过面的姑娘成亲了。

成亲之后,李禺和妻子的生活美好且和谐。并且,妻子还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两相思》这首诗就是李禺在外地工作,思念妻儿的时候写下的。

尽管李禺在历史上并不出名,但是并不妨碍他的《两相思》成为中华千古奇诗。

(0)

相关推荐

  • 用 午古今字义

    "用"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只木桶,可见"用"是"桶"的初文.金文与甲骨文一脉相承.小篆的写法进一步线条化.隶变后楷书写作"用&qu ...

  • 唱京剧“倒字飘音”的缺点应如何纠正?

    作者:徐慕云.黄家衡 "倒字"与"飘音'是唱京戏吐字不正,发音不准的一种缺点.平常我们对于"倒字飘音"虽然是在一句话中说出,其实它是两回事.我们现在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