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潮祖:湿热的用药(基本配伍知识)
陈潮祖:湿热的用药(基本配伍知识)
湿为阴邪,其性黏滞;热为阳邪,性最暴戾,热得湿而愈炽,湿得热而愈横,一经结合,如油入面,很难分解,不似表证可一汗而解,里证可一下而愈。
治疗此证,单清热则湿仍留,单祛湿则热愈炽,唯宜清热祛湿,分消其势。
由于湿为阴邪,治宜温化,热为阳邪,治宜清解。
所以此证常用:
苦寒的栀子、黄芩、黄连、黄柏等清热解毒药物,消除病因或解其郁热;
辛温燥湿的苍术、厚朴、半夏、草果,
芳香化湿的菖蒲、藿香、砂仁、白豆蔻、陈皮、佩兰,醒脾化湿,恢复脾运。
除湿勿忘佐以辛开肺气的桔梗、杏仁、薄荷叶、枇杷叶之属,启上闸以开水源,开腠理以展气机;
淡渗利湿的茯苓、滑石、通草、猪苓、泽泻、防己、薏苡、茵陈、芦根之流,利水道以疏壅滞。
将辛开、苦泄、燥湿、芳化、淡渗五类药物组合成方,既可消除致病原因,又可调理脏腑功能,祛除已停湿浊,如此配伍,才是完善的结构。
常用方如甘露消毒丹、三仁汤、薏苡竹叶散、宣痹汤、加减木防己汤、连朴饮、蚕矢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等。
配伍本类方剂时,要注意几点:
1 湿与热孰多孰少
热盛湿微,偏于阳明之表,以清热为主,燥湿芳化为辅。因为湿热在于少阳三焦,脾湿仅为兼见证象,故应着重清阳明少阳之热。
湿胜热微,偏于太阴之里,以除湿为主,清热为辅。因为湿阻中焦,重用燥湿芳化之品,才能振奋已困之脾阳,祛除黏腻之湿浊。
2 病位偏表偏里
兼湿滞体表,肌肉烦疼,应配入防己、薏苡仁、蚕砂、姜黄、秦艽、海桐皮、威灵仙、丝瓜络、络石藤、海风藤等长于治疗肌腠之湿及通络止痛药物。
适当加入川芎、桂枝之类宣通血络之滞,则止痛效果更佳。
3 兼证偏上偏下
兼见头胀、头昏、咽痛、肢节酸疼,略见寒热等上焦证象的,可配入辛开肺气药物,使肺气开宣而气机得展,肺气肃降而湿浊下行。
兼见下焦证象,小便不利,或淋涩作痛,或大便溏泄,利湿药又宜增强。
4 湿热误治而成坏证,应该采取救误措施
误用汗法以致湿热蒸腾,蒙阻清窍而神昏耳聋,当用降泄药物,使湿热下行;
误用泻下以致脾阳下陷,泄泻不止,当用升浮药物,使脾阳上升;
误用滋腻而致经久不愈,当重用燥湿芳化之品,振奋脾阳,解其锢结。
这些都是治疗湿热证的基本配伍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