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少山运用冬季膏方调治慢性病验案(心、脑血管疾病篇)

杨少山教授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喜用膏方调治,明确指出,膏方并不

是单纯的补药,而是治疗慢性疾病的一种有效剂型,它包括“却病纠偏”的双重含义

,能促进人体机能的整体调整。笔者有幸随杨师侍诊多年,现择其临证验案,以飨

同道。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伴心肌缺血

患者,男性,71岁,因“反复头晕5年,肢冷伴胸闷3年”于2004年12月21

日初诊。患者5年前因劳累后出现头晕,伴视物旋转,每次发作历时约数秒至数分钟

钟不等,曾经“头颅血管多普勒”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并予尼莫地平、肠

溶阿斯匹林片及川芎嗪针等中西医药物治疗后,症状时轻时重。近3年来多于劳累

后出现胸闷、心悸,伴头晕、肢冷,曾在当地医院查心电图示:ST-T改变,平日

服用“硝酸脂类药物”为主,病情一度稳定,后因反复剧烈头痛,自行停服“硝酸脂

类”药物,而致前症时有反复,曾在当地医院服用温补心阳为主之中药汤剂后,头

晕、胸闷、肢冷症状均加重,遂于今赴杨师处求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近1

年来血压控制在120-130/70-80mmhg。就诊时自诉:时感头晕、房屋旋转,烘热

心烦,不寐,胸闷、心悸,以劳累后为甚,腰酸、乏力、肢冷,口干,大便不畅,

盗汗,舌红少苔,边有瘀斑、瘀点,脉弦细。证属上实下虚(阴虚肝旺),阴阳不

调,兼夹瘀血阻络。治拟养阴平肝滋肾,佐以活血通络、益气和胃。药用:明天麻

100g,枸杞子300g,钩藤150g,杭白芍150g,炙甘草50g,炒川连30g,炒枣仁

300g,太子参300g,炒冬术100g,茯苓150g,丹参150g,川石斛150g,炒天虫

100g,丝瓜络100g,麦冬100g,熟地各150g,淮山药150g,山萸肉50g丹皮100

g,泽

泻100g,广郁金150g,淮小麦300g,北沙参300g,石菖蒲60g,炒杜仲150g,夜

交藤300g,炒狗脊100g,佛手片100g,绿梅花100g,炒二芽各150g,玫瑰花30g

,制香附100g。壹料。诸药煎浓汁。另:龟板胶250g,阿胶250g,红枣250g,冰

糖500g。收膏。服用1年后,复诊主诉服用膏方后头晕未作,胸闷、心悸明显好

转,腰酸、肢冷、烘热症状基本消失,睡眠改善,二便正常,复查心电图示:心肌

缺血较前改善,予守前方改:生、熟地各200g,炒杜仲300g,炒狗脊150g。按:本案年高,素体肾水亏损,继之肝血亦枯,精亏于下,不能涵阳而亢盛于上,

故见头痛、头晕、烘热、口干、腰酸、乏力、盗汗等阴亏血少肝旺之象;肝主一身

之筋膜,筋膜须肾中阴血濡养,若肾中阴血亏损,水不涵木,肝阳上亢,筋脉失于

濡润滋养,则可见肢冷,故运用温阳之剂肢冷反见加重;瘀血内阻心脉,故见胸闷

,舌边有瘀斑、瘀点。杨师根据标本同治原则,以滋肾水、平肝阳,佐以益气活血

通络之剂治疗本病,取得良效。

2.高脂血症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吕某,男性,46岁,于2000年11月29日初诊。2年前体检发现血甘油三

脂、胆固醇明显增高,同时B超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无高血压病、糖尿

病史,予“阿托伐他丁片、肠溶阿斯匹林片”口服至今,血脂一度降至正常,但后因

肝功能异常,自行停药,血脂再次升高,遂于今赴杨师处求诊。症见:形体肥胖,

面色不华,平日性情急躁易怒;自诉腰酸、口干,夜寐梦扰,大便日行三至五次,

质稀,时呈水样便,以进食油腻食物后为甚,动则汗出,胃纳正常,时感中脘胀满

不适,脉弦滑,苔薄质干红边有齿痕、瘀斑,证属肝肾阴虚,脾虚气滞,痰浊瘀阻。

处以膏方:炒党参150g,茯苓150g,炒冬术150g,炙甘草50g,熟地200g,淮山

药300g,泽泻100g,丹皮100g,姜半夏60g,决明子200g,炒米仁300g,炒扁豆

150g,焦山楂150g,佛手片60g,绿梅花100g,玫瑰花30g,佩兰100g,川朴花

100g,丹参150g,广郁金100g,制香附100g,陈皮60g,生黄芪150g,明天麻

100g,枸杞子300g,钩藤150g,炒杜仲150g,苏梗100g,杭白芍150g,葛根150

g,车前子100g,川楝子100g,另:阿胶250g,龟板胶250g,红枣250g,胡桃肉

250g,冰糖250g,收膏。二诊时诉便溏明显减轻,大便日行一至两次,中脘胀满

不适明显减轻,头晕、腰酸仍明显,脉苔同前,拟前方加:炒天虫100g,丝瓜络

100g,石菖蒲60g,川石斛150g,改:葛根200g,炒杜仲300g,丹参200g,焦山

楂200g,姜半夏30g,陈皮30g。续服一年后复查血脂已降至正常水平,B超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较前缩小,头晕腰酸明显减轻,大便正常。至今仍坚持每年服

用膏方,病情一直稳定。按:高脂血症临床多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其“本”多为肝、脾、肾三脏之虚,调养

总以补肾、柔肝、健脾为贵,其中杨师尤为重视健脾,认为高脂血症“病涉五脏,

独重于脾”;而“实”者多为气滞、痰湿、瘀血三者,杨师尤重视气滞,认为脾虚、肝

郁气滞,运行不畅,乃形成痰、瘀,继而导致高脂血症的重要病理基础。因此,治

疗本病主张以补益肝肾、健脾疏肝理气为主,佐以化痰祛浊、活血化瘀通络。
3. 帕金森综合征
  王某,男,82岁,大学教授,2003年1月15日初诊。既往有大脑动脉硬化史8年

。1年前出现双手震颤、走路不稳,西医诊断为:帕金森综合征。曾服安坦、美多巴

少效而求诊杨师。症见左手呈搓丸样动作,取放物品困难,面部表情僵滞,情绪易

激动,行走时上身前倾呈前冲状,步履不稳,自诉头晕眼花、腰酸乏力、心烦失眠

、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弦细,证属肝肾亏损,气血不足、筋脉失养,虚风内动,兼夹痰、瘀阻络,治宜养阴平肝、熄风通络,佐以化痰。杨师曾予中药汤剂调治半年,前症减轻,现予

膏方调治,药用:明天麻100g,枸杞子300g,钩藤150g,杭白芍150g,炙甘草

50g,炒川连30g,炒枣仁300g,太子参300g,炒冬术100g,茯苓150g,丹参150

g,川石斛150g,炒天虫100g,丝瓜络100g,麦冬100g,熟地150g,淮山药150g,

山茱萸60g,丹皮100g,泽泻100g,广郁金100g,淮小麦300g,淮牛膝300g,化

龙骨150g,北沙参150g,石菖蒲60g,炒杜仲150g,夜交藤300g,炒狗脊150g,佛

佛手片60g,绿梅花100g,玫瑰花30g,制香附100g,炒二芽各150g,另:龟板胶250g,阿胶250g,红枣250g,冰糖500g,收膏。1年后复诊诉震颤基本停止,头目清爽,行走时上半身前

顷、步态不稳情况较前明显改善,纳增寐安。前方续服2年后随访至今,震颤消失

,行走时已无前冲状,且步态平稳。
  按:本案年高,肝肾精血亏损,木挟火势,肝风内煽。病先肾水亏损,继之肝血亦

枯,精亏于下,不能涵阳,气血失衡。肝主一身之筋膜,筋膜须阴血濡养,肝风内

动,筋脉失养,随风而动则震颤不己。故用天麻、钩藤、龙骨、黄连、丹皮平肝潜

阳、泻肝火,配合枸杞子、川石斛、龟板胶、杭白芍、麦冬、熟地、北沙参、山茱

萸滋养肝肾,以达滋水涵木而熄风之效;四君子汤益气健脾助运,配佛手片、绿梅

花、玫瑰花、制香附等芳香清淡平和之剂疏肝理气以和胃,共达“清养”脾胃之旨;

丹参、炒天虫、丝瓜络、石菖蒲、广郁金活血化痰、通络开窍;酸枣仁、淮小麦、

龙骨养心安神。全方从本而治,兼顾标证,缓图收功,值得效仿。
  4.阿尔茨海默病
  患者,男性,79岁,原系部队文书干部,于2003年12月27日初诊。2年前始出

现耳鸣重听,表情呆滞,反应迟钝,在某医院神经内科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症”。

症见:形瘦神呆,双目少神,沉默少语,情绪易烦躁,筋惕肉润,步履迟缓,两颧

潮红,手足心热,头晕眼花,腰膝酸软,耳鸣,失眠,口干,大便正常,脉弦细,

苔薄中腻黄质红,杨师曾予中药汤剂调治半年,前症减轻,现予膏方调治。证属肾

阴不足,阳亢于上,阴伤火炽,炼液成痰成瘀,阻滞经络,治拟养阴滋肾、化痰通

络。药用:明天麻100g,枸杞子300g,钩藤150g,杭白芍150g,炙甘草50g,太

子参300g,麦冬100g,五味子60g,炒川连30g,炒枣仁300g,炒冬术100g,茯

苓150g,熟地150g,淮山药150g,山茱萸60g,丹皮100g,泽泻60g,川石斛15g

,广郁金100g,炒竹茹100g,浙贝150g,丹参150g,炒杜仲150g,炒狗脊150g

,石菖蒲60g,炒天虫150g,丝瓜络150g,炙鳖甲150g,佛手片60g,绿梅花100

g,炒二芽各150g,玫瑰花30g,制香附100g,川朴花100g,另:阿胶250g,龟板

胶250g,红枣250g,冰糖500g,收膏。1年后复诊,患者诉睡眠稍有好转,守前

方续服2年,现情绪烦躁、筋惕肉润、两颧潮红、手足心热症状已除,睡眠正常,

且生活基本能自理,并能胜任简单家务,同时反应较前灵敏。
  按:杨师指出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肾,基本病机为肾阴亏虚,肝阳上亢化风,风

痰流窜,上窜瘀阻脑络,致脑乏清阳之助,津液之濡,精髓之奉养,痰瘀浊气杂于

脑髓,脑之清窍不清,元神失聪,则灵机记忆皆失,而出现表情呆滞,反应迟钝,

遇事善忘,双目少神,沉默少语等痴呆表现。正如张锡纯所云“老年人**虚衰,气血

不足,以致阳化风动,气血上逆,挟痰挟瘀,直冲犯脑,蒙蔽清窍,元神失聪,而

灵机记忆皆失”。杨师临证根据标本同治原则,以滋肾水、熄肝风、平肝阳,佐以化

痰、通络之剂治疗本病,疗效显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