焠刺知识点
焠刺亦烧针也。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快速刺入人体,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灵枢·寿夭刚柔》云:“刺布衣者以火焠之”。《灵枢·官针》云:“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张仲景《伤寒论》中有“烧针令其汗”,“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表里俱虚,阴阳气并竭,无阳则阴,独复加烧针……”等记载。直到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才正式定名为“火针”。其后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高武《针灸聚英》等针灸大家均对其有详尽阐释。
近代火针使用一般有两种情况:长针深刺治疗瘰疬、象皮腿、痈疽排脓,短针浅刺治疗风湿痛、肌肤冷麻。针具要求耐受高温、坚硬挺拔,为钨锰合金。针尖尖而钝锐,针体坚硬挺直,针柄隔热不烫手。也选用22~28号不锈钢针,针柄用布包裹,以不导热为宜。细火针直径0.5毫米,适于面部、老人、儿童;中粗火针直径0.8毫米,适于四肢躯干、压痛点、病灶周围;粗火针直径1.1毫米,适于病灶部位如窦道、臁疮(深脓疱病)等。选择经穴、压痛点、病灶局部后,用拇指掐“+”字或用笔画“×”字定点。然后在患部及其周围用碘酒、酒精消毒。刺前将酒精灯点燃,右手以握笔式持针,针尖和部分针体插入火焰中,根据针刺需要深度,决定体针烧红的长度,烧针以通红白亮为度(针红则效力强)。趁着针红,迅速地将针准确地刺入穴位,并敏捷的将针拔出,全过程二分之一秒。也可根据需要用2%~10%普鲁卡因(可混入0.2%的盐酸肾上腺素以防出血)作浸润麻醉,约2分后,将针在酒精灯上烧红,左手固定患部,右手持针迅速刺入患部或其周围,然后立即将针拔出。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即可减轻疼痛,又可保护针孔。
按针刺方法分类:
①经穴刺法:根据临床症状表现,辨证、辨经,按经取穴,在经络上施火针的方法。通过火针对经穴的刺激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扶正祛邪,平衡阴阳,调整脏腑功能。多用于治疗内科疾病。
②痛点刺法:在病灶局部或有关穴位处寻找最明显的压痛点,在痛点上施以火针治疗。中医认为,压痛点是局部经气不通、气血阻滞的反应点。以火针刺激压痛点,可使局部经气畅通、气血运行,而达到止痛的目的。主要用于肌肉、关节病变和各种神经痛。
③密刺法:是用中粗火针密集地刺激病灶局部的一种火针刺法,密集程度取决于病变的轻重,病情重的密一点,可每针相隔1厘米。密刺疗法以足够的热力改变局部气血的运行,促进病损纽织的新陈代谢。此法主要适用于增生、角化性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
④围针法:是用火针围绕病灶周围行针刺的一种刺法,进针点多落在病灶与正常组织交界之处。在病灶周围施以火针,可以温通经脉,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促进组织再生。围刺法主要适用于皮肤科、外科疾患。
⑤散刺法:是以火针在病灶的部位上及其周围进行散在的多点点刺的一种刺法。它具有温阳益气,以改善局部气血运行,从而治麻、止痒、定惊、解痉、止痛。一般每隔1.5厘米刺一针,针具最好选用细火针,以浅刺为宜。
火针针刺的深度,应视病症种类和病变深浅而定;而每针数,根据病变局部面积的大小而定,一般1~3针。1~2周针1次为宜。医嘱:①风寒湿病,针时针尖有粘连感,针后在针处起小微粒,日后可自行消失。②寒病针后,在针处出现小红点,日后即可消失。③湿毒病针后,针处发痒不能搔抓,日后可消失。④一般不会感染化脓,倘若感染化脓者,不必惊慌,酌情清创即可在短期内痊愈。⑤火针当天不能洗澡。
火针疗法的操作,除确定适应症找准穴位,最重要的是烧针要“红,”刺穴要“准”,进出针要“快”。这三点是火针治疗的重点。但火针刺激强烈,孕妇及年老体弱者禁用;火热证候和局部红肿者不宜用;高血压、心脏病、恶性肿瘤等禁用。施行火针后针孔应避免感染。使用火针时必须细心慎重,动作敏捷、准确,避开血管、肌腱、神经干及内脏器官,以防损伤。火针必须把针烧红速刺速起,不能停留,深浅适度。用本法治疗前要做好病人思想工作,解除思想顾虑,消除紧张心理,取得病人配合,然后方可进行治疗。
功效火针的作用机理:
其一借火助阳,即借助火热温壮阳气。火针通过加热针体经腧穴将火热直接导入人体,被导入的火热通过腧穴、经脉在体内可以直接激发经气,鼓舞血气运行、温壮脏腑阳气,达防病、治病的作用。
其二开门祛邪,即通过灼烙人体腧穴而开启经脉脉络之外门,给病邪以出路。火针借助火力灼烙腧穴,出针后其针孔不会很快闭合,加之较粗的针具加大针孔,则痈脓、淤血、痰浊、水湿等有形之邪,以及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均可从针孔直接排出体外,使痼疾顽证得以治疗。
其三以热引热,借火力强开外门使毒热外泄。局部血气壅滞火郁而毒生,出现红肿热痛等多种病症,使用火针借火力强开其门,使壅结的火毒直接外泄,同时火针温通经脉,助血气运行,则火毒随之消散。
祛寒除湿、温经止痛。火针可温通经脉,鼓动人体阳气,行气活血,使脉络调和,气机疏利、津液运行、疼痛自止。治疗因寒因湿而引起的疼痛。
疏通经气、宣肺定喘。寒邪饮冷则伤肺,火针可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喘息自止。取穴:大杼、风门、肺俞。
助阳化气、消徵散结。徵结(即肿物或包块)在体内或体表的积留,火针能行气活血、助阳化气、气机疏利、津液运行,从而消除徵结。血管瘤、脂肪瘤、纤维瘤:局部取穴。
壮阳补虚、升阳兴陷。脾胃阳虚→胃下垂:取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中气不足→阴挺:取气海、关元。
生肌敛疮、去腐排脓。火针促进气血运行,鼓舞正气,正气充盛则能排除脓毒,可治破溃或未破溃已成脓肿。
攻散痰结、消除瘰疬。火针可温通阳气,攻散痰结,疏通气血,消积化瘀,故可治痰结,消除瘰疬。
助阳化气、解除麻木。火针能温通助阳,引阳达络,使气至血通,麻木自除。常见类型:气虚者遍身麻木、中风者半身麻木、肝郁脾虚者手足麻木、外伤经脉者局部麻木。操作:细火针散刺法。
温通经络、祛风止痒。局部增生性皮肤病,粗火针点刺局部。全身搔痒症,细火针点刺曲池、血海、风市等。
运行气血、解痉止挛。适应于面肌痉挛,多因肝血不足,风痰阻络致筋脉失养,风扰经络引起。
引热外达、清热解毒。根据“以热引热”,“火郁发之”的理论,火针可治疗因热毒内蕴,拒寒凉药而不受之热证。如乳腺炎、带状疱疹和腮腺炎。
健脾利湿、温中止泻。火针具有增强阳气、调节脏腑、收摄止泄的功能,可以治疗慢性肠炎。取穴:中脘、天枢、长强。
补益脾气、通抻筋脉。火针能助阳化气,使脾胃气盛则气血化生充足而筋脉得以润养,从而肌力增强,肌肉丰满而治疗痿证。
火针适应证:
内科:类风湿性关节炎、胃脘痛、过敏性哮喘、肺气肿、面肌痉挛、未梢神经炎、阳痿、遗精、郁证等。
外科:乳腺炎、腱鞘囊肿、瘰疬、脂肪瘤、血管瘤、纤维瘤、静脉炎、脉管炎等。
妇科: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外阴白斑等。
皮科: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牛皮癣、风疹、荨麻疹等。
骨伤科:腰痛、网球肘、关节炎、肩周炎、风寒筋急挛引痹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