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的【酒布袋棵】其实就是名中药——地黄
家住鲁北地区的我,在农村土生土长,从小就听父老乡亲们讲过很多用【酒布袋棵】治病的故事,后来在长辈们的指引下,我认识了这种植物,这种植物一般成群分布,一发现就是一堆,到了夏季就开花,花呈紫红色,叶子上全是白色绒毛。
地黄
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去田间地头逮蚂蚱、捡鸟蛋、追兔子,时不时的就会与酒布袋棵狭路相逢,它遇到了我们可就惨了,因为我们会把它包围起来,摘下它的花然后吸它的花根,因为它的花根部是甜的,吸至不甜了,再吸另一朵;那时,对于幼小的我们来说可谓是一次难忘的甜点盛宴,当我们吸够了,它也被我们摘秃了。对于这种植物,当时我只知道它的花是甜的,再就知道长辈们会用它的根捣烂后外敷治疗各种皮肤疖肿痈脓,对于它是不是药材?它有没有学名?以及它身后有什么样的故事,可谓是一无所知。
直到学医后,我们有一门必修课叫《中药学》,当学到【地黄】这一节时,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叫地黄的中药材,到处都有,地方俗称很多,比如在不同的地方分别有酒布袋棵、酒袋棵、猪妈妈、小鸡喝酒等叫法;它也是六味地黄丸中最主要的成分’。从那时起我才知道,从小围着吸它花的酒布袋棵,原来就是中药界大名鼎鼎的地黄啊。
野生地黄
地黄属于玄参科地黄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最早以地髓的名称记载于两千年前的《神农本草经》,根据炮制方法在药材上分为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鲜地黄即挖出的新鲜块根,洗干净直接使用或者沙储备用;生(干)地黄即用鲜地黄烘干切片而成;熟地黄是用生地黄加入黄酒篜制而成(传统古法要求九蒸九制),三者均味甘而归经于肝、肾二经,均具有滋阴生津之功效,均可以治疗阴血津液亏虚之证。
三种地黄,除了以上共性外,由于炮制的原因,三者的性味和功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鲜地黄
鲜地黄:味甘兼苦,性大寒,清热、凉血、生津的功效皆显著;外用尚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疖,比如局部红肿热痛的疖子、痈脓、乳腺炎、腮腺炎、丹毒,以及打疫苗后的局部红肿疼痛等,均可以用鲜地黄捣烂外敷,效果良好。
生地黄饮片
生(干)地黄:味甘性寒,长于滋阴,清热凉血之力不及鲜生地,适用于血热津亏有热者。比如在名方一贯煎、增液汤中作为主药发挥其主要功效。
熟地黄
熟地黄:经过加入黄酒的炮制,性质已经由寒转温,功效已经由清转补,善于滋阴养血、补肾填精,比如在补血的代表方四物汤、补肾阴的名方六味地黄丸中均发挥其重要作用。
目前全国多地的野外都能见到地黄,但是质量最好的是河南焦作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江浙壤地黄者,受南方阳气,质虽光润机时力微;怀庆府产者,禀北方纯阴,皮有疙瘩而力大”。由于自古怀庆府的地黄质量最好,所以称之为怀地黄,怀庆府即今之河南焦作一带,怀地黄是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牛膝、怀菊花、怀山药)之一;2003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怀地黄”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怀山药作为河南省焦作市的特产,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一颗小小的药草,居然隐藏着这么多的故事;一颗小小的药草,居然有这么多的文化底蕴;一颗小小的药草,造服了无数的病患;这也许就是中药文化的美丽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