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两副楹联
拟两副楹联
文/航坞樵夫
航坞山在萧山东片地区比较有名,除了海拔较高(299米),还因为具有一定的文化含量。他的官方名称就是航坞山,但在瓜沥当地人口中叫做“王步山”(“步”读作“菩”),在党湾、益农、乃至绍兴马鞍等地被称为“王婆山”、“王爬山”(“爬”字也读做“婆”),这都是出于同一个传说。
近来在航坞山盘山公路入口处新建牌坊一座,从正中央匾额的落款和旁边的功德碑来看,应该是由山顶白龙禅师的僧团发心和十方信众共襄的善举,随喜赞叹!牌坊朝外朝内两个正额,都挂有一匾,题名“王步山”三个大字,牌坊立柱镌有两副楹联:
朝外一面:盛世腾飞基昨日,神州崛起看今朝
朝内一面:惠政兴邦千家乐,赤诚报国万众心
从对联内容来说,高端大气,自是无可挑剔,但有几处美中不足,一是第二联平仄有点问题,中间四连平四连仄;二是内容过于宽泛,无论哪一联,在国内任何公共场合都可以用,与当地人文自然都没有丝毫关联;三是从上下联位置来看,也不是很恰当,因为匾额题字从右至左,按常规,应该是上联在右,与匾额文字保持同一个方向,两联皆如此。
出于自娱自乐的目的,私下也拟了两联,愿与大家分享,并请同好者指正。
朝外一面:钱王纵目,问道峰峦几许
衲子抬头,思来梵刹当然
前文说到,航坞山被称作“王步山”或其他名称,都与一个历史传说有关,那就是关于吴越王钱镠登航坞山。传说钱王率群僚登山,见群峰环绕,有百鸟朝凤之象,又有钱塘江为天然屏障,表里山河,有意建都于此,就对群僚说:此地若是山峰满百数,可以建都。于是遍数群峰,可惜只有九十九个,于是打消建都之意。其实也是天意如此,本来刚好一百个山头,钱王糊涂一时,恰恰忘记了自己脚下的这一个主峰(以上传说见于1986年编撰的《瓜沥镇志》)。
上联就是取材于这个传说,突出“王步”二字。因为牌坊匾额上题名不用“航坞山”而用“王步山”,说明就是要凸显这个历史传说,体现文化内涵。
山顶白龙禅寺,建于北宋熙宁(1068-1077)年间,相传龙光法师云游至此,见山间浮云似白龙盘旋,于是在此结庐阐法。关于白龙寺的道统法脉,末学曾听说源于临济宗,也曾考于《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和网络渠道,可惜才疏学浅,找不到一点有用的信息。这是题外话。
下联脱胎于这个建寺传说,与上联相应,一山一寺,都侧重于人文内涵。
朝内一面:航灯不照孤帆影,绝壁还留浅海纹
从山名可以知道,航坞山曾经是钱塘江上往来船只的避风港,山顶有航灯,我们小时候(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山玩耍,曾见过白龙寺后面最高峰上有遗迹,据说是灯塔的基础(但没有科学考证)。上联就是指这一历史事实。
至于下联,如果不是瓜沥、坎山、昭东这些生长在航坞山周边且上了一定年龄的居民,就有点摸不着头脑,这里所说的“浅海纹”,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估计都没有看到过,像我六十年代出生的,以前就有机会可以看到。那就是石头上的花纹,都是海藻形状的,颜色基本上都是青黑色。因为海藻多生长在浅海,因此说它是浅海纹。
以前航坞山有许多采石场,大多数采石场的石子,都是手工用小榔头敲出来的,轧石机还是很稀罕的东西,敲石子也成为采石场周边农民的一项主要副业。说起敲石子,脑子里还能够放映出小学阶段的记忆,都是三年级的时候受老师的批评。第一件是写日记,老师布置一篇回家作业,写一件星期天发生的真实的事,我就写了敲石子,结果交上去以后被老师点名批评:鼓吹搞副业。我的乖乖,政(什么的)治不正确!第二件,批评更加严厉,我上学从来没有缺课迟到早退,那一天因为交石子(每家每户在采石场各自保管的石子统一上交采石场,用一种四方的无底木框测量,四毛钱一框),我父母叫我请假半天去帮忙,我不肯去,父母非要叫我去,我就发了牛脾气:既然你们不让我去读书,我就不去上学,但绝对不去帮忙,就在家里睡了一上午。下午去上学,路上就想好了对付老师的借口。果然,一上课,老师就叫我站起来,问我上午为什么旷课。我说生病了在睡觉。哪知道父亲一怒之下早就在学校告了消乏,老师对我的恶行一清二楚,被骂了一个狗血喷头。有点扯远了。敲石子的石材最好是薄薄的片石,我们叫“石片”,省工省力产量又高,就是在这些石片的正面,会有许多海藻的纹路,一片片叶子栩栩如生。
当时我们敲石子的场地就在航坞山盘山公路入口处稍微南边一点,也就是“十二支坟头”背后,是瓜沥的第六个采石场,叫“六号磄”,后来在它北边,盈丰乡也来开了一个采石场,叫“盈丰磄”,这两处的石片上都有这种花纹。陛下庙背后的采石场叫“五号磄”,因为片石很少,整块的岩石居多,不适合人工敲石子,就没有设立这个副业点。
我估计,现在如果在这些地方开采石材,肯定还能见到这种带有海藻花纹的石片。这个下联讲的就是这种自然现象。
以上两联,自说自话自娱自乐自我陶醉,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但自否真正经得起推敲,还有待于大家指正。
---------------------------------
官方微信:shu2016816
萧山网络文学第一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