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伦灿:国际文化市场跨越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

由于审美的共通、由于对真善美的精神价值的追求、由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由于对异国情调和异域风情的向往,由于文化是人们的本性,文化产业跨国运营的国际市场就形成了。

文化,这种特殊文化意识形式,以其在文化交流中特有的无语言障碍优势,跨越了国界,跨越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向外界展示着本各民族的文化创造成就和精神文化成果,沟通民族间的团结与友谊,增加政治与经济往来,促进各民族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当中,影视作品、音乐、舞蹈、戏剧、演奏、音像制品、网游等文化形式的流通、运营、消费环节不仅得益于当地消费者的合作与支持,更多的是在跨地区、跨国家、跨民族等的跨文化交流中得以顺利完成的。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出现,文化产业运营这种特殊的文化运作形式不可能再是某一国家、某一地区孤立的文化经济行为,它已经演变成为国际文化艺术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

如由张艺谋执导的《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冯小刚执导《天下无贼》;周星驰执导的《功夫》除了在国内获得巨大的票房外,更让国外观众充分领略了中国的人文风情、艺术魅力,也是国际市场承认了中国的文化力量与市场潜力,吸引了世界各国投资商的眼光。而美国的好莱坞大片《星球大战》、《真实的谎言》、《泰坦尼克号》、《海底总动员》、《冰川世纪》等无不让国人佩服美国人的文化创造力与其高明的文化营销意识;又如中国政府推出的跨国演出戏曲、杂技、武术等文化艺术文化精品得到全球的赞同与认可。同样爱尔兰著名的国际巡演剧目《大河之舞》也博得国人的一致好评。

国际文化市场的大开、中国的入世、经济全球一体化给中国的文化产业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我国文化产业应该把握好时代所赐予的机遇,勇于迎接一切挑战,时刻发现我们自己文化产业运营发展所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善于借鉴与吸收国外成功的文化产业发展运营经验,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文化竞争力,力保国内文化市场不被异化、西化,在国门大开的情况下,不断吸引外资,助我发展,同国外文化产业公平竞争,良性和谐发展,带来国内文化产业的不断成熟与完善,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加速全球文化、艺术、文化、经济、科技的进步速度。

谢伦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导。微信公众号:文化工匠

(每日更新,用匠人的脚踏实地与你一起重拾文化自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