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被神话的王阳明心学
儒家的源流和传承,可分为先秦儒,汉儒,唐儒,宋儒,明儒,清儒。
先秦儒,周公,孔子,一脉相传。比如诗书礼乐,君子六艺,这都是周朝的官学。周天子式微,周朝走向没落,孟子荀子,应运而出,要站出来回答怎么匡扶天下的问题,所以,他们赋予儒学,以时代精神。结果荀子的学生,法家的韩非李斯,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任。
秦朝从儒到法,汉朝从法又回到儒。汉儒,要解决的是外儒内法的问题。
唐儒没什么创造性的建树,只是整理并注疏了十三经。不仅没什么建树,还给后来的宋儒留下了很多烂摊子。比如印度要饭文化的泛滥,唐儒对此一点办法也没有。不是唐儒无能,而是李家的皇帝太昏庸,太没文化,太低级趣味,就喜欢印度要饭文化那一口。
为了给唐儒擦屁股,打击印度要饭文化,宋儒耗费了大量的智力劳动,反倒荒芜了正经事。宋儒的最大特点,是援道入儒,体系化,结构化,流散化了。
明儒,直接继承自宋儒,并无什么建树。包括王阳明的心学,也是来自宋儒的陆九渊之学。
朱熹和陆九渊,到底分歧在哪里呢。朱子主张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陆九渊主张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朱熹就说陆九渊,你书都不读,能发什么鸟心。陆九渊回击朱熹,尧舜之前都没书可读,你又能读什么鸟书。俩人便争执不下。朱子觉得陆象山太简,陆象山觉得朱子支离。朱熹觉得,陆九渊太傻太天真,陆九渊觉得,朱熹太碎太累人。
宋儒的这种分裂,一直到王阳明出现,才给予了解答。王阳明的答案,超越了陆九渊。他回归到了孟子那里,提出了先验德道观,这下就可以把朱熹和陆九渊的分歧给弥合了。
如果仔细读过孟子,王阳明的那些观点,其实没什么新鲜的,只是炒冷饭。
后来王阳明为什么会被神话呢,因为不读书的浅人太多,幻想六经注我的妄人太多。王阳明的心学,迎合了这样的蠢人。什么什么的,日本人强大是因为他们崇拜王阳明。蒋介石得天下,是因为他崇拜王阳明。日本人多蠢啊,蒋介石多蠢啊,他们并不是真正的崇拜王阳明,而是他们见什么都崇拜。没文化的人都这样。
所以,王夫之批判阳明心学,说的大体都是有道理的。一群蠢货书都不读,就认为自己能发明人之心,发完之后再来个六经注我,到处都是圣人满街跑。太吓人太夸张了是不是。
王阳明呢,也不是没注意到这个弊端。所以,他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把他的心学和蟾棕的明心见性混为一谈,那慧能是个智障啊。王阳明之所以这么歧视蟾棕,就是怕这件事,人们会打着他的旗号,干智障慧能的那种事。
阳明心学到后来,还是被一些蠢货给掺合到蟾棕里面了。这些又蠢又不读书的人,他们都又都渴望走捷径,渴望在文化上捞偏门。所以心学,蟾棕,才会这么火。连孔子读书都要韦编三绝,那么蠢的人,居然幻想书都不读,就能超凡入圣。慧能的异端邪说,正好迎合了这样的蠢人,于是他就红了。
清儒,就不提了,几千年未有之异端邪说。几乎全是糟粕。一切都被那群从树林子里面钻出来的野猪们,给弄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