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沙渡大自鸣钟&老城厢塔钟》

民国期间上海至少有塔楼两座自鸣钟。

清朝光绪年间,川村利兵卫二次来我国,对棉花产销情况进行调查。后又受日本内外棉垄断集团派遣在沪西苏州河旁,创建第一家纱厂并担任株式会社的总经理。

至1922年病逝的11年里,日本纱厂已经发展到了13家纱厂。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沪剧《星星之火》等题材都来自于纱厂。

1926年在公共租界劳勃生路(现长寿路)、小沙渡路(现西康路)交叉口的道路中央,建起一座川村纪念计时塔钟,塔高14米四周成方形,顶层四面均嵌有钟面的大时钟,人们称它为大自鸣钟。自鸣钟每隔一刻钟会叮咚自动报时,因此得名。

解放后钟塔影响视线,三天两头发生交通事故。

1959年拆除。

西康路跨普陀、静安两区。南起南京西路北至宜昌路,24路公交终点站。

清光绪二十六年筑,以渡口名命名小沙渡路,民国32年改今名西康路。

南沙公寓位于南阳路西康路112号,原名派拉门公寓。建于1931年独立二幢公寓结构,混合六层橙黄色外立面,有供暖设备但无电梯。坊间传说孔祥熙的儿子孔令侃以交际花女友,魏秀琦的父亲魏鹤智的名义购置的。

六层楼无电梯貌似不符合上海建房标准,问了里面的老住户恍然大悟原来又是加层的。解放后魏家未能提出确切购买该产业的证据,由人民政府代管至今。

传统上,西康路沿路南部为住宅区,向北逐渐过渡为工厂区。南阳路口为静安体育馆,原为1948年上海教会建造的南阳路聚会所、新闸路口为静安区中心医院、西康路桥下上海啤酒厂建于1933年邬达克设计。西康路地标还有:

255号,西康公园;胜德塑料厂前身是胜德织造厂;560弄15号,中央文库旧址等。

老城厢还有一座很知名的大自鸣钟,坐落于南市区的老西门北。

陈其美被暗杀身亡年仅38岁。遇刺后,孙中山高度赞扬陈英士是首功之臣。

1930年陈英士被暗杀14周年纪念日时,市长张群为其建这个纪念碑。

该纪念塔高27米,钢筋水泥结构,位于方浜路、民国路(现人民路)口。塔身刻有“陈英士先生之纪念塔”,记述陈英士的丰功伟绩。

今天踪迹也无,为了公交站点。

“自家天天奔走着风尘,渐愧对于寓地的沪西劳勃生路的真相,没有假我一刻去观察。只偶然有时约朋友到兆丰公园去,从大自鸣钟乘电车,一直经过劳勃生路底的曹家渡。只那么偶然的一瞥,这条曲而长的劳勃生路,在我脑膜间留下淡淡的印记,矮小的屋店、苦工佝偻的动作,无疑表现出中古时代的情调。”

图1为小沙渡大自鸣钟

图3为陈英士先生之纪念塔

图4为日本摄影师当年旧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