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我在农村学校读书

01

三十多年前的农村,是很热闹的,人气也很旺。

我,70后,老家在湘南的山区,村庄依山而建,有的房子建在半山腰,还是独门独户。弯弯曲曲的山路,一条连着一条,从家门口延伸到山脚的拖拉机路,沿着拖拉机路走,就到了学校。

每个村都有小学,从一年级到四年级。乡里有两所完小,招收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

村小没有地方住宿,学生只能每天“早出晚归”,一些离学校很远的学生,中午需要带饭到学校吃。

我先后在两所村小读过书。

第一所小学,离家很近,光溜溜的青石板,从家门口一直铺到了学校门口。

学校是由地主家的私塾改建成的,房子砖木结构,青砖灰瓦。学校的大门,是一座青砖建的门楼,门槛已经很破旧了。

学校旁边有几棵大树,不知什么时候,被火烧了一次,留下几个树洞。树洞很深,令人惧怕。

我每天早晨,跑十来分钟,就到了学校。

后来,我家搬迁到另一个村,我也随之转学到另一所村小。

我就读的第二所村小,离家很远,并且出门就是泥巴路。下雨的时候,一不留神就会滑倒。

有一年冬天,我跑着上学,滑倒在路上,还打了个滚。即便如此,我还是坚持去上学了,在学校门口,扯了一把狗尾巴草,使劲把身上的泥巴擦干净。

到现在,我还常常想起村小的木楼板,踩上去“咚咚咚”作响。老师让我们轻手轻脚走路,避免影响别人。

大概是因为“木楼板”的缘故,我走路总是很轻,后来就变成了很好的教养。

02

怀念背米带菜上学的日子。

从五年级开始,我就过上了“背米带菜”的日子。

开学那天,母亲背着一床棉被、提着一个箱子,送我上学。到了学校,母亲交完学费,还交了一袋米给学校食堂,就回家了。

母亲回家之前,反反复复叮嘱我:“箱子里有一个玻璃壶,里面有萝卜干,这是你一个星期的菜,要省着点吃。”

那时候,一日三餐都是吃饭,不像现在,早餐是吃米粉或者包子。学校有食堂,管饭,但不管菜。

学校食堂里,在学生交了米之后,会发一沓饭票,每张饭票代表“三两米”。

吃饭的时候,用一张饭票换一碗饭。有些饭量大的人,一餐要吃“六两米”,常常导致饭票不够,要借用别人的饭票。

背米带菜上学,其实是一件很难受的事情。到了星期五,揭开玻璃壶,常常飘出一股馊味,尤其是夏天的时候。

星期天,背着一袋米,提着一壶菜,走十多里山路,令人大汗淋漓。如果是冬天,山路很滑,但还是要赶紧走,怕走得太慢了,在路上就天黑了。

03

考上中专,成为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上初中的时候,学校门口有一块宣传板,上面有一个光荣榜。光荣榜上,写着几个学生的名字。

老师说:“你们看到了吗?光荣榜上的人,都是考上了中专的学生,他们值得我们学习。”

母亲常常激励我:“一定要考上中专。考上了中专,就可以到城里工作了,就不要天天种地了。”

农村的生活很苦,要是能够进城工作,那该多好。

考中专,成为了跳农门的捷径。

在我就读的初中学校,每一年只有一个人可以考上中专。因此,我把自己的学习目标定在“全年级第一”。

每天早晨五点钟,就有同学起床,跑到教室里看书。有时候,学校停电,我们就点着煤油灯看书。

那些年,我的课桌里,一直有一盏煤油灯。煤油灯是用墨水瓶做的,一个酒瓶盖,上面用铁钉敲一个孔,穿一条棉线,就成为了灯芯。

夏天的时候,中午很热,教室里也没有电风扇。因此,学校操场边的树荫里,总是挤满了爱读书的同学。

我初中毕业那一年,学校有四个同学考上了中专,成为了全乡的大喜事。

班主任老师提着一挂鞭炮,赶到我家来道喜。

鞭炮声响起,很多村民都来围观,个个啧啧称赞。

在去中专学校报名之前,家里特意办了升学宴,请了父老乡亲来喝喜酒。

04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农村学校读书,条件很苦,但是留下了太多幸福的时光。

每年元旦节,我们举行元旦晚会,附近几个村的村民都赶来观看。

有一年,我和同学表演了“哑剧”。我们用啼笑皆非的动作,让在场的人捧腹大笑。

在初中的时候,我们班两个女生,自导自演了一次“相声”。女生说相声,在学校还是头一回,虽然表演不很到位,但是老师们都肯定了这一次创新举动,给了一个“二等奖”。

无聊的时候,我们在礼堂里做捞鱼、跳皮筋、攻城的游戏。礼堂是泥巴地板,上面被我们画出了很多“痕迹”。

偶尔,学校礼堂里,也会放电影。学生和家长都挤在礼堂里看电影,非常热闹。

电影机常常坏,但是我们有的是时间等待。放电影的师傅,总能把电影机修好,从来没有让我们失望过。

电影开始的时候,很多人举着手,让光束从手指缝穿过,变成乱七八糟的图案。

武松打虎、少林寺、梁祝......这样的电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山里的人越来越少了,村里的小学没有了,初中学校也没有了,全乡只保留了一所小学。

山里的孩子,多半进城读书了,学校的条件也变好了。

文字是一盏灯,引领着我们向前去,从贫穷,走向富有;从懵懂无知,走向成熟睿智。

再回首,农村读书的日子,显得弥足珍贵。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0)

相关推荐

  • 事关中考!2021年江西省中考报名、考试时间定了

    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讯 (郑周贇.万文慧)报道:4月7日,大江网/大江新闻客户端获悉,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中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共同印发<江西省2021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工作规定>(以下 ...

  • 校园系列散文【湘南徐工撰】

    您真是个特别的人 一.神下小学 (备注:我前后在神下村的两个地方读过书,分别为礼堂和猫牛岭,以下文字撷取自长篇散文<神下往事>.) 第2节:礼堂 在下神有一栋礼堂,距我家约一百米左右,就在 ...

  • 怀念母亲(六)

    怀念母亲(六)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这辈子被母亲打得最狠的一次,是上小学四年级那年. 由于我们村是全公社唯一一个在河对岸另一个公社"地盘"上的村,而村上又只有一所 ...

  • 我是一个中师生,我不后悔

    [家教智慧 第948期] 我是一个中师生,我不后悔 我是一名中师生,1983年进入山东省宁阳师范学校学习,1986年毕业回东平农村老家做教师至今. 有人问,当年为什么要报考师范?这里面有客观的原因,也 ...

  • 三十多年前农村的老房子,再次看到这熟悉的情景,有没有泪奔

    三十多年前的农村,都还比较贫穷和落后,甚至有些房子都是用土砌成的,那时候一家兄弟姐妹七.八个,都是在这样的房子中长大,如今的他们也已将步入中老年人,而村子里的房子也更新换代了一次又一次,但总有某些人家 ...

  • 三十多年前的农村生活,80后的我表示很想回到那个纯真的年代

    作为一枚80后,如今这都快奔四的年龄让我有些不知所措,感慨岁月易逝的同时,又会常常想起小时候的生活,甚至有时候非常怀念那个时候的生活,都说爱怀旧的人都是对现实不满,所以想要逃避,想要回到过去,不知道是 ...

  • 三十五年前之基督慈幼学校

    兰姆<三十五年前之基督慈幼学校>一文,回忆了作者在基督慈幼学校与珂勒惠支等人同学的往事,是了解兰姆生平的力作.然而不读注解,很难读懂这篇文章的逻辑,像是进入某个文字迷宫.文章的前面部分以珂 ...

  • (原创)三十多年前那万人空巷的电视连续剧

     最早引进并轰动全国的电视连续剧是美国26集的<加里森敢死队>,电视播放时间是四十年前的晚上七点半后,当时只要家里有电视机的全部都观看这部二战片,由于剧中有一个特工的绝活是飞刀杀敌,片中人 ...

  • 金星发现金字塔 或是三十亿年前的地球

    金星在很久以前存在着生命,还发现了类似于金字塔一样的建筑,或是从前的地球.(示意图/图片来源:Adobe Stock) 随着科技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从宇宙星体的数量来看,宇宙星体总量超 ...

  • 三十二年前世界棋坛气运之争前三局后 我们都以为聂老的冠军稳了

    梦百合杯决赛前三局,芈昱廷2比1领先,掌握赛点,夺冠在望.但胜负世界千变万化,最终结果没有出来之前,冠军谁属无法断言. 32年前,与本次梦百合杯决赛第三局同一天,有一场意义要重要很多的世界职业围棋大赛 ...

  • 一骑红尘的“骑”,三十多年前就念“ qí ”了 | 热点

    原创 清洁工 果壳 2019-02-21 最近,一条号称规范读音变了的帖子火遍了互联网. 图 | 微博@中国主持播音网 很多网友惊呼自己学了个假语文,也有不少网友生气地说:专家们怎么就喜欢照顾文盲呢? ...

  • 【赣雩文艺】作者:董砾群《抒怀——写给我三十多年前的同事、群友》总第907期①2021年第113期①

    (点上面播放按钮可赏听音乐哦) 抒怀 写给我三十多年前的同事.群友 作者 :董砾群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 无情的命运将我们拆散. 悉数年华, 如今整整二十九年. 忆过往, 欢愉的青春, 乐此不 ...

  • 三十多年前翁美玲的突然猝世,对TVB艺人影响最大的是她们几个

    翁美玲当年在事业正红火之时突然猝世,她的死带给其亲友和影迷们是伤痛,这颗明星的陨落,是香港TVB的一大损失,也是影视行业的一大损失.当时的翁美玲正受着TVB的热捧,星途不可限量,而她一旦离世,对整个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