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宜”到“镇江”,这11个名字,像11枝花!
镇江这座古城,
至今已有3000多年文明史,
说起来,我们都是3000多年的“镇江人”!
但“镇江”这个名字却只有800岁,
在成为“镇江”前,
这座城市叫什么名字,
你知道几个?
宜
首先是西周时期,
3000年前周康王封给宜侯的领地。
宜,镇江有史可考最早的古称,
是三千年前周康王给宜侯分封时的称呼。
1954年,镇江大港烟墩山
出土了“宜侯夨(zè)簋(guǐ)”,
铭文上有一句话:
“王令虞侯夨曰:繇,侯与宜。”
据郭沫若、唐兰等学者考证,
这个“虞侯”原本是虞侯,
周康王改封他为宜侯。
朱方
春秋时期,镇江处于吴头楚尾的地理位置,
并且在吴国的东方,是江海汇集之处,
更是观赏旭日东升美景的绝佳地理位置,
故称“朱方”。
《左传》中记载,
鲁襄公二十八年冬,
齐相庆封在贵族政治斗争中失败后,
举族“奔吴,吴句余予之朱方,
聚其族居之,富于其旧。”
这是朱方之名首见诸史籍。
谷阳
越灭吴后,国家爆发了乱子,国力慢慢衰弱。
直到一百多年后…
▼
春秋末年,吴国被越国所灭,
楚国灭越国之后,
将朱方改名为谷阳,
所谓山北为阴,山南为阳,
所以这是根据地理位置而命名的。
此处的“山”是指的镇江与南京之间的十里长山。
丹徒
不过谷阳还是很霸气的。
连秦始皇都这么想,还专门跑来南巡。
秦始皇灭六国后,巡游天下,
到了谷阳,
听信方士之言此地有“王者之气”,
便令三千赭衣囚徒,
凿断京岘山,以破王者之气,
后便以丹徒代称谷阳。
赭,赤土也。
丹徒便是代指赭衣囚徒。
今镇江主城区外围是丹徒区。
京口
到了东汉末年,
孙策打下了长江中下游平原。
结果在丹徒汝山一带打猎,
被人刺杀身亡,
其弟孙权在镇江建立了铁瓮城,
称镇江为“京”城。
从此,镇江一带的长江段,被称为“京江”。
▼
武进
嘉禾三年,
孙权为了励其与中原曹魏争霸之志,
又改“京”城,为“武进”。
今常州市有武进区,与镇江接壤。
▼
北府
北府,西晋永嘉年检,
五胡乱华,晋室南渡,
将徐、兖、青三州及扬州晋陵郡划为同一都督区,
由于地处于建康(南京)东北,
其都督又多以北为军号,
习惯上将此区域称为北府。
南徐
南朝宋武帝在位时,
肥侨治,行土断,
将京口设置为南徐州治所(相当于省会),
所以便有了南徐的叫法。
润州、镇海军
隋朝统一后,
改南徐州为润州,
改丹徒县为延陵县。
唐代沿用润洲地名,
把延陵县恢复为丹徒县。
润洲此名沿用了隋,唐,宋三代,
前后共500年。
▼
唐朝时期,
除了“润州”这个名字,
镇江又称“镇海军”。
镇江
宋朝初年,因地理环境变化,
距海口较远,
将唐代沿用的镇海军改名为镇江军。
宋徽宗时期曾统领过镇江军,
他称帝后,
于1113年将润洲升格为镇江府,
从此镇江的名称历经宋,
元,明,清四代,
直至今天使用了800多年。
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苏州改为平江府,润州改为镇江府。两浙路的十四州,也就成了两府十二州,具体是平江府、镇江府,杭州、常州、越州、湖州、婺州、明州、温州、台州、处州、衢州、严州、秀州。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诏浙西安抚司移于镇江府,置帅;绍兴五年(西元1135年),诏临安府带浙西安抚,镇江府带沿江安抚,拨常州、江阴军及昆山、常熟二县属沿江安抚司。
“镇江”这个原本的军号,彻底变成了行政区的名字,从此润州变成了镇江。
现在以大内斗省闻名全国的江苏,从行政区域变化就可以看出一些历史原因来,就拿江苏人现在常连在一起说的“南京都市圈”的三个城市来举例,三地地理位置很近,镇江与扬州隔江对望(京口瓜州一水间),南京地跨江南江北,与镇江以山为嶂(钟山只隔数重山),但在更长的历史上,这3个地方却属于3个行政区域,甚至是不同的诸侯国:
扬州原本隶属广陵郡、淮南道、淮南路;
南京原本隶属鄣郡、丹阳郡、宣歙道或为首都直辖市;
镇江原本隶属会稽郡、吴郡、浙江西道、两浙路;即使到清朝,强行粘合江南江北地区,设置江苏省,南京和扬州也属于江宁布政司(领江宁、扬州、通州、淮安、海州、徐州6府),镇江属于江苏布政司(领镇江、常州、苏州、松江4府太仓1州)。
镇江的位置,图片来源于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镇江这个名字传承了数百年,
而历史上每一个不同的名字,
都代表着一段专属的记忆,
镇江的这些古称,
在今天仍然有迹可循,
“朱方路”、“谷阳路”、
“丹徒新区”、“南徐大道”……
漫步在这座城市之中,
你会更深刻地感受到它的文化内涵,
它将历史融入了这城市的血脉之中,
绽放着独特的魅力。
点击分享: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留言。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